開展教研活動的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教研工作的本身意義在哪裡?

一、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確立新的教育理念;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有了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產生正確的教育行為。在社會的進步的同時,要改變以往的教育思想,與社會連接這樣才能進步。通過開展教育研究,確立現代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思想,把握正確方法,措施、途徑。

二、有助於解決教育實踐中的問題,提高科學育人、科學管理的水平;社會要求把學生培養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教學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矛盾和問題 ,通過教學研究,促使人們自覺地鑽研教育理論,運用理論去了解、分析、研究各種教育現象。

三、有助於形成學校的學術文化,提高辦學品位,形成學校特設 ;一個學校的發展 必須重視學術文化的建設,形成學校濃郁的文化氛圍,學術的形成和發展,教育研究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通過教育研究,不僅可以出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增強師生員工的科研意識,提高他們的科學精神,使學校不斷提升學術文化的水平。

四、有助於校本培訓,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 教師要具有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比較廣博的基礎知識,而且要具有教育專業化的素養,具有現代教育理論的素養和創造地實踐的能力。參加教育研究本身就是一種培訓教師的有效途經,可以說是一種“校本培訓” 。

開展校本教研對教師有什麼意義

教師個人、教師集體、專業研究人員是校本研究的三個核心要素,他們構成了校本研究的三位一體關係。教師個人的自我反思、教師集體的同伴互助、專業研究人員的專業引領是開展校本研究和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三種基本力量和行為方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師與自我的對話,是開展校本研究的基礎和前提,是校本教研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活動形式。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活動中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或回頭看),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各個方面問題,具有研究的性質。自我反思被認為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校本教研只有轉化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意識和自覺自願的反思行為,校本研究才有基礎,才得以真正的落實。

同伴互助。同伴互助是教師與同行的對話,是校本研究的標誌和靈魂。校本研究強調教師在自我反思的同時,開放自己,加強教師之間以及在課程實施等教學活動上的專業切磋、協調和合作,共同分享經驗,互相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

專業引領。專業引領主要是指各層次的專業研究人員對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雖然是以學校教師為主體,是在“本校”展開的,但它不完全侷限於本校內的力量,因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缺少先進理念的引領,就可能困於經驗總結水平上的反覆,甚至導致形式化、平庸化。

如何開展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顧名思義,就是搞好教學研究工作,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活動形式。長期堅持搞教研活動,有利於及時地傳遞新的教學信息,推廣教學經驗,推動教學改革的深化,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這無疑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特別是那些形式新,效益高的教研活動,更是我們所迫切需要的。

如何才能搞好我們的教研活動呢?

一、轉變觀念,實現三大轉變

1、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狀況

在一些學校,領導口頭上說:“要把教研工作擺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充分發揮教育研究的積極作用”,“教育要改革,教研要先行”等等,但實際上不能給教師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一些學校只顧追求升學率,而把教研活動放到了次要的位置。

要想真正把教研工作搞上去,領導必須明確教研與教改、教學的關係,帶頭參與,自覺遵守、依靠教研提高自己的決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徹底改變“口頭重視,實際忽視”的現狀。

2、改變教研是教研員和教研組長等少數人的事的狀況

確立教師全面參與教研工作的觀念,走出“教學研究是少數人的事,一般教師高不可攀”的認知誤區。教師中蘊藏著巨大的替能,開發教師潛能的重要途徑是支持、鼓勵和組織廣大教師參與教學研究工作,通過對他們進行理論培訓、業務指導等方法把教師扶上馬,多送幾程後再放手,引導他們在教學實踐中勇於開拓,不斷創新,超越自我。

3、改變“教好課,就可以了,沒必要搞教研活動”的狀況

教研活動是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探究活動。它體現了集體智慧,是對個人研究的補充,因此它有助於我們個人素質的提高,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上好課。

二、怎樣組織教研組活動。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準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三、教研組活動有哪些形式?

(一)學習教育教學理論

不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勢必會被新的教育教學形勢所淘汰。教研組組長在活動中應創設學習氛圍,開展如講座、研討、培訓、自學等形式的學習。並要求教研組全體成員勤作筆錄,勤寫心得,結合教研教學實際,適時運用,使所學知識和技能有效遷移。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更新觀念才能使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二)公開課教學

公開課教學活動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抓公開課教學,一是為了促使教師深入備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二是為了促使教師間互研互學,增強教研,教改意識;三是為了鼓勵教師勇於參與教改,勤於探索、銳意進取。公開課的教學要體現層次性,教學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上示範課或研討課,使他們在教學中真正起到示範作用。青年教師的公開課首先要保證是優質課,同時再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使他們在教學上日趨成熟。公開課教學還要與說課相結合,可採取先說課後上課的形式,用課堂教學來驗證說課的理論與設想;也可採取先上課後說課的形式,通過說課找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措施。此外,還要組織好評課......

如何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教研組作為一個教學研究最為基層的實體由來已久,但是並不意味著教研組活動都是有效的,高效的。我理解中的有效性有這樣三層意思: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儘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怎樣提高教研組活動的有效性,我將其歸結為五方面,分別是: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五)逐步完善評價體系——活動有效的助推器

五點中,著重交流第四點,詳細描述我們是怎麼做的,其餘四點就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了。

(一)提升教研組長的工作能力——活動有效的關鍵

1、給予引導、幫助及監控

2、培養組長自我反思的習慣

3、對教研組長的評價實現多角度

(二)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需求——活動有效的根本

1、研究問題來自於真實的教學環境。

2、研究內容系列專題化。

(三)基於“對話”的教研方式——活動有效的前提

1、對話建立於自我的思考

2、對話要有民主的氛圍。

3、多元的對話途徑。

(四)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活動有效的保證

原本屬於教研組長或上課教師的工作,從始至終讓每一位教師參與其中,重心從一個教師轉移到了如何讓每一個生命個體主動參與進來,關注每一個生命個體對教學的思考,從而使我們每一個教師在教研組活動中得到發展。

聚焦問題階段:每位教師每週提出一至兩個具有研究價值或感到困惑的問題,或者提出一個具有獨特見解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對學生的分析、來自於自己的課堂實踐,也可以來自聽別人課堂實踐後的所思所想。例如本學期,我們開展了校本教研發現真問題的聽課活動,每位教師在聽好一節課後必須提交兩個問題。(舉例讀)教研組利用每週活動時間,通過問題會診、問題答辨等方式,能討論解決的當場解決,如不能解決的則也會在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剝離其非質化的東西,使問題得以明朗並逐步聚焦,最為此問題便成為下學期的研究主題。

情報蒐集階段:教研主題產生之後,由組內每一位成員群策群力。每人都有各自的任務。或是現狀分析、或是理念引領、或是案例的蒐集整理。在這樣的過程中使每位教師在任務驅動之下,主動地去探尋與主題相關的知識,而在這樣的搜尋情報過程中,有助於每個教師對該研究主題的提升。

以課為載體的研究階段:研究應與課結合在一塊兒,很是美好的思考也必須經過實踐得以驗評。過程中要改變一人上課教研組長賣力的教研方式,倡導每一位教師提前介入,一起與上課教師經過寫教案、試教、上課的每一個環節,在這樣一起研磨的過程實現共同成長。

我校數學教研組曾經於2005年3月25日開展過市級校本教研展示活動,這一次活動就是一次提前介入式的活動,該次活動的研究主題是:如何開展有效地自主探究。流程如下:

● 課題的確定、評課維度的確定

課題的確定 在教研課中,課題的確定一般是由執教教師所決定的,但是我們把課題確定的過程作為全組教師研究教材、並明確什麼樣的教學內容適合用於這一學習方式的過程。

環節一:研......

談一談學校開展工作教研活動有什麼意義

教研活動

有利於老師們交流

發現彼此不足

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如何進行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有:

1.教案作業檢查。

2.公開課聽課、評課。

3.集體備課。

4.學生作文競賽、百科知識競賽、英語單詞競賽、數學競賽等等。

5.開學時要做好計劃,組織老師們制定好本期活動,把各種活動的時間及主持人一併安排出來,製成《2009年上學期**學校教研活動安排表》發給老師們,這樣老師們心中有數,哪周有什麼活動清清楚楚,也能早做準備,你呢,由於事先早已安排好了,所以每週的教研活動你只要督促老師們完成就是了。

如何開展紮實有效的教研活動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有效的,怎樣研究才是有效的”,對“有效“的解讀應該有這樣三個關鍵詞。

效率:是指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的比值,應放棄“事倍功半”,追求“事半功倍”。

效果:有沒有效果,就是看教師們參加校本教研前與參加校本教研後的變化值?有效果的校本教研應是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效益:是投入與產出的比值,要儘可能地促使老師都願意全情投入教研活動。如果產出與投入不成正比,那麼校本教研將及不上個人自主的研修,這將使得校本教研失去其存在的意義。

如何將這樣三個關鍵詞語逐一落實呢,我結合低段語文組的計劃來談談自己一些粗淺的想法,不足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1、教研組長的個人工作能力的提升,這是有效教研的關鍵。我們的職責是什麼,我們是給我們老師們一個正確引領和導航,給予他們及時的幫助和有效監控,所以我們個人能力的提升是有效教研的關鍵點,所以教研組長的培訓和不斷學習是很有必要的。希望學校能夠多提供這樣的一些平臺和機會讓教研組長多去參加實效的學習。

2、精心篩選教研內容,滿足教師實際教學需求,從教學的困惑處和疑難處入手,這是有效教研的根本。比如說我們低段語文,她肯定和高段語文和初中、高中語文的切入點是不一樣,那我們的關鍵切入點又在哪裡呢?開學初,我們組的老師在第一次教研會積極繁衍討論,大家幾乎達成了一種共識:我們低段語文現在面臨三個最困惑的問題,一是寫字課的指導,二是識字課的指導,三是起步作文的教學,怎樣有效的一一擊破呢?如果三個一一都要本學期來研究的話,我想他們的有效性高效性確實要打折扣的,但是不研究又不行,那怎麼辦呢?所以我們考慮在形式上有所突破,採用“抓關鍵點、平衡其他點”的方式來解決,所謂抓關鍵點,現在是目前首要解決的問題,是識字的問題,這其中有包括量的問題,(閱讀數量的達標)、書寫指導的問題,所以本學期,我們重點研究如何上好十分鐘寫字課,怎樣在生活中識字,怎樣通過多種渠道的文化方式識字,以達到學生識字量的達標,這其中包括國學誦讀,寫字指導,還有閱讀課的開展,都是在文化識字。再比如,像我們民辦學校因為多種原因,就沒有像公辦學校那麼多的培訓計劃,也沒有那麼多的培訓,所以我們必須要傾聽老師們的聲音,看他們最需要什麼,所以本學期,我們將在學校搭建的專家引路的平臺上,進行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精彩回顧觀摩。

3、全員參與教研活動全過程,這是有效教研的保證。就說我們學校接下來將要開展的“理想課堂“我們要求本組老師們,要全員參與,全程參與,而且自己要精心準備,我們要進行”特級教師課堂教學精彩回顧“觀摩。當然不是簡單地看看而已,而是通過觀摩,我們要學習討論,要反思,更要要內化,藉助學校“理想課堂展示課”這樣一個平臺,推波助瀾,進一步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和教研水平,當然我們還要認真評課,寫好反思,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讓我們的老師帶著困惑而來,在參與研討的過程中形成新的思考、產生新的問題而離開。 這才是一種整正的價值和效果。

4、名師的引領作用不可替代。這是有效教研不可缺少的環節。很感謝學校已經為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平臺,開學初李秉亭、孫明霞兩外專家的講座,可以說對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啟發的,再說3月10號東莞的外出觀摩學習,可以說是一個更為直觀和形象的一個導向,那麼我們現在接下來需要做什麼,是不是專家和名師的引領到此結束了,我認為沒有,而這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開始,我們必須要接著做下去。有人說,我們身邊很多老師也是“名師”也是專家,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我們想過沒有,他們為什麼會成為我們身邊的“名師”和“專家”,因為他們在背......

教研組合作的必要性

教研組是學校基層的管理實體,是教學研究的組織形式,在學校教學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所學校的課堂教學質量,與教研組工作有著密切的關係;教研組不僅是教學常規的落實者,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而且是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陣地,是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是提升教師業務素質、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

無論實施素質教育、還是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學校教研組建設都不能侷限於學校教學常規管理層面上;都不能侷限於聽課、說課、評課、觀摩等教研活動的層次上;都不能侷限於少數“精英”作秀、多數人捧場的活動形式上;都不能侷限於為單純教學質量而教研的目標上。教研組應該是校本研究的推進者、實施者,是學校教學創新的“孵化器”,因此抓好教研組建設必須以校本教研為支點,落實到教師研究並進行實踐的層面。

一、當前教研組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管理層面:

1.分年級管理模式決定了一些學校比較重視年級組的管理,而相對輕視了教研組和備課組的管理,因此,有些學校只滿足於設有教研組、備課組,能象徵性地開展一些活動,並未使教研組的建設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教研組在現有形勢和條件下尚未成為教師繼續學習和進行科研的重要基地。

2.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學校領導偏重於教師個體的培養與指導,對教研組集體建設缺乏足夠的認識和必要的方法指導。教研組長和備課組長不是民主選舉產生,而是主觀任命,有些組長根本無法體現“長”的作用,一些教研活動當然也就無法展開。

3.學校教研活動未形成制度化,學校領導未能深入課改一線,有的領導從根本上放棄了教學。課改問題儘管在有關會議上大講特講,但只是紙上談兵。因此,制定的制度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無法抓準科教研一體化的結合點,所謂的以科研促教學,促課堂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僅僅侷限於口號,在具體操作和實施方面還是一個薄弱環節。

(二)教研組內部:

1、教研組工作因循守舊。從教研組工作方式來看,部分教研組長在學科教研活動中不能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他們滿足於舊有的教研模式,不思進取,缺乏創新意識和變革能力。日常教研活動主要以集體備課和理論學習為主,沒有具體的教研目標和詳實的教研措施,缺乏可操作性的教研策略,教研組在學科教研和師資隊伍建設中沒有起到應有的主導作用。

2、教研組活動浮光掠影。縱觀整個教研活動全過程,一些教研組不能根據自身學科特點主動有效地開展工作,在教研活動中缺乏具體的實施計劃和明確的教研主題,教研活動更多地成為一些教育法規政策、教育教學理論等內容的空洞說教活動。整個教研活動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專業引領和細緻的統籌安排。其次從教研效果來看,教研組活動過於簡單,流於形式,不能有的放矢地就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集中教研組的力量展開深入研究,教師之間缺乏深層次的探討與交流。

3、教研組評價走馬觀花。對學科教研組工作的評價,一直是學校管理的一個難點。一方面多數學校沒有及時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和相應的規章制度,沒有明確教研組長基本職能和教研活動基本規範,對教研活動缺乏相應的制度約束,教研活動隨意性比較大,教研管理鬆懈;另一方面學校在評價教研組工作中也單純以教研活動的次數和活動材料來衡量教研組工作的實效,缺乏對教研活動的深入瞭解和分析。這些簡單的評價方式挫傷了教研組長的工作熱情,制約了教研組工作開展的成效。

(三)教師自身:

1.學校管理教研組的活動並未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不能從實際需要出發,並非有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因此,有些教師認為,教研活動是一種負擔,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穫,這就導致不少教師參與教研......

如何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

教研活動的組織一般可以分為四個步驟:第一,確立主題。教研活動的目的是立足於研究課標、教材、教法、學法、探索最有效的教學途徑。因此,要事先根據形勢以及教師實際確立中心議題,最好每次活動解決一個問題,並圍繞中心議題擬好專題稿。第二,準備研究課。為了讓參與活動的教師真正有所獲,每次活動最好都圍繞中心議題落實一個具體教學內容,組織者要與承擔課的教師一起備課——試教——修改教案——再進行公開教學,以引起參與者深入思考一些問題。第三,展開討論。組織者與參與者評課(可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幾位中心發言人)。討論時,提倡各抒已見,暢所欲言。第四,綜合總結。組織者全面總結每次活動,並向教師們介紹一些最新的教改動態,提出具體的教育教學建議。這四個步驟經過理論——實踐——理性認識的環節和科學完整的過程,使教研活動真正落實,有利於廣大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相關問題答案
開展教研活動的意義?
開展校園活動的意義?
開展社區活動的意義?
語文教研活動的意義?
開展黨日活動的意義?
主題教育活動的意義?
開展支教活動的意義?
戶外拓展活動的意義?
素質拓展活動的意義?
西部支教活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