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姓的祖先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馬姓的祖先是誰

馬姓溯源

關於馬姓的起源,我國各類文獻均有明確記載。《姓篡》語:“嬴姓,伯益之後,趙王子趙奢,封馬服君,子孫氏焉。”《史記》、《世本》、《新唐書》等專著也有詳細的闡述。姓氏專家經過多年的考證,形成了統一認識,均認為漢族馬姓源於戰國末期趙國大將趙奢。

據《史記》上說,趙奢是戰國時期趙國皇室裔孫,也是惠文王時期的八大將軍之一。他一生戎馬疆場,戰功赫赫,在朝中與藺相如、廉頗齊名,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0年),秦國聯合韓國發動了侵略趙國的戰爭,大軍直抵閼與(今山西和順)。惠文王召集廉頗、樂乘商討對策。他們認為,此地道路既遠又險,不便出兵相救。但趙奢認為,閼與雖道路遙遠險狹,但這就如兩隻老鼠在洞中相鬥,誰勇敢誰就能獲勝。趙惠文王贊同他的說法,於是派趙奢率軍前往救援。趙奢一面施計迷惑秦軍,說他只注重防禦不去救援閼與,使秦軍麻痺起來,另一面命令軍隊連夜兼程趕往閼與,在距離閼與50裡的地方,趙軍利用居高臨下的優勢,勇猛出擊,潰敗秦軍數萬,趙奢大軍凱旋而歸。趙惠文王為了獎賞趙奢,賜號為“馬服君”,封邑位於馬服山(今邯鄲市西北的紫山),其子孫常以“馬服”自居,後來,又逐漸改為“馬”姓。這樣,趙奢成了漢族馬姓的始祖。邯鄲的馬服山便成了漢族馬姓開宗立姓的地方。

追根溯源,漢族馬姓源於趙姓,趙氏之先和秦共祖“嬴”姓,都是黃帝之子顓頊的後裔。嬴姓始祖伯益的十一世孫蠻廉生有二子,一子名叫惡來,效力於商紂王,周王朝攻陷朝歌后被殺,其後代為秦之派系。另一子名叫季勝,季勝的玄孫造父因馴馬和駕車的本領蓋世無雙,甚得周穆王的賞識。有一次,周穆王西方巡幸(古墓出土的《穆天子傳》,證實了確有此事。)時,徐堰王造反,周穆王乘造父馴養的八匹駿馬日行千里,及時趕回京城發兵討敗了徐堰王。造父因御駕功高,封候,領地於趙城(今山西洪洞縣北),後其人便以趙為姓。

馬姓祖先的由來

馬姓的起源可以追根溯源到堯舜時代,唐堯有位大臣,叫偃皋陶,官居大理之職。皋陶有一子名伯益,因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招其為駙馬,將姚姓公主妻之,賜其為嬴姓。伯益在朝佐虞舜訓養鳥獸,其後承傳此技,尤善豢馬,並世以此為業。姒禹稱帝,以嬴伯益為輔,姒禹崩,嬴伯益即帝位。伯益在位三年,被姒禹之子姒啟所迫,退隱於箕山。夏朝末年,伯益後裔費昌去夏歸商,為湯武王車御,因佐商滅夏有功,封為費侯;商天子太戍時,伯益後裔中衍為帝車御,功封諸侯;周穆王時,中衍後裔造父為天子車御,駕八駿車載周穆王西遊,後以平定徐偃王之功,封於趙城,並賜姓趙;周孝王時,中衍後裔非子為天子御馬有功,封於秦,襲嬴姓。秦、趙兩姓,後皆有國,並有天子之位,兩大王族,共祖嬴伯益。因嬴伯益後裔在夏、商、週三代均以馬政位顯當時,並以兵事見長,所以古時稱兵家為“司馬”,其後則以祖上官職為姓,稱“司馬氏”,後分為司、馬二姓。 趙父的六世裔孫趙俺父為周宣王車御,以平定四夷叛亂之功而入朝為官,其子趙叔帶因不滿周幽王無道,棄周歸晉,至趙叔帶五世裔孫趙夙,其以助晉獻公拓疆擴土之功,封為耿邑大夫。趙夙之子趙衰隨晉文公患難與共19年,並助其稱霸諸侯,功拜晉相。自此,趙氏世掌晉政,至趙衰八世裔孫趙籍,受周天子封,始為諸侯。趙籍之子趙章,聯合韓、魏兩家,三家滅晉,並遷都甘邑,更名為“邯鄲”,虎視中原。趙章曾孫趙武靈王,改學胡服騎射,而國勢漸強,成為戰國七雄,始稱王。趙國“沙丘之亂”,趙武靈王被餓死。趙國王族一位青年趙奢,逃到燕國避難,被燕封為上郡守。趙惠王時,趙奢歸國任田部吏。因執法不阿受到趙國公子平原君的重視,推薦其管理全國的賦稅。趙惠王十五年,改任趙奢為將軍,趙奢連敗齊、秦兩個東、西大國,使其成為戰國八大名將之一。因趙國以胡服騎射而名揚四海,為此,趙惠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其封地在邯鄲西北的紫金山,因趙奢封於此,故改稱“馬服山”,其後則以“馬服”為氏。秦滅六國,一統天下,西徙馬服氏於咸陽,封趙奢之孫馬服興為右內史。因“馬為兵之首”,馬服興則去“服”為馬姓。馬興重孫馬通,官居漢侍中,封重合侯,舉家遷扶風茂陵,因而,扶風為馬姓郡望。扶風馬姓貴顯兩漢,東漢伏波將軍馬援、漢顯宗皇后、蜀漢驃騎將軍馬超等,皆為扶風馬姓。馬援平定兩廣,其留鎮廣東的士卒皆以其為榮,因而有許多將士改為馬姓,故而,廣東的漢族馬姓,同姓不同宗。 馬援有個孫子馬光,授封為許侯,其後裔許縣鄢陵人馬殷,於唐末以木匠從軍,功遷武安節度使,其以長沙為都,割據湖南及廣西、廣東、貴州一部,建立“楚國”,是五代十國之一。馬氏立國55年,傳二世六王。後被南唐所滅。因馬姓世為王侯,宋代編《百家姓》,馬姓被列為第44位門閥大姓。除漢族之外,彝、壯、保安、匈奴、高麗、高山、藏、哈尼、景頗、仡佬、朝鮮、苗、東鄉、布依、撒拉、裕固、羌、土家、侗、滿、回等族,均有馬姓。而馬服、馬適、馬矢、馬田、馬佳、司馬、弗莫、尼木、木然等氏,亦改姓馬。因此,今日馬姓人口,已列為全國第19位大姓。馬姓雖然人口眾多,但卻同姓不同宗,其主要原因,是回、滿兩族命姓方式所決定的。 公元七世紀,麥加人穆罕默德(約570—632年)創立了“伊斯蘭教”,七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傳入中國,中國的回、維吾爾、哈薩克、東鄉、撒拉、柯爾克孜、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保安等族受其影響,改信伊斯蘭教。因其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漢譯為“馬哈木”,所以來中國定居的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教信徒改從漢姓,多以其教主馬哈木的首字“馬”為姓。元世祖時,回族人阿哈馬官拜丞相,其後以祖名為姓,亦曰馬姓。故而,馬姓成為回族第一大姓,民諺曰......

馬姓漢人老祖宗發源地在那裡

馬(mǎ)姓,源出有:

源流一

出自嬴姓,出自帝顓頊裔孫伯益之後趙奢的封地馬服,屬於以居邑名為氏。舜

帝時候,伯益因幫禹治水有功,又為舜馴服鳥獸,被舜賜姓贏氏[1] ,贏姓出現,舜把自己的姚姓的女兒嫁給他。舜帝,姚姓,舜,以地取姓為姚,其後代即以姚為姓。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後來,馬服氏又省文簡化為單姓,稱馬氏。該支馬氏族人主要居住在趙國都城邯鄲一帶,後逐漸遷往各地,世代相傳至今。[2]

源流二

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兩晉之後大量司馬氏改為單姓馬姓。元末明初阿拉伯傳教士哈木則巴巴從西亞來到東鄉龍山(現甘肅省東鄉縣坪莊鄉哈木則嶺村)定居,並在周圍傳播伊斯蘭教教義,在哈木則巴巴的影響下,龍家山周圍先後有八坊(亦有人稱為八姓或八村)的北方少數民族(其中有些村子人可能是藏族人)皈依伊斯蘭教,這些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逐漸融入東鄉族之中,其中的絕大部分人仍保留了原來的姓氏,但其中也有一部分人改姓,如其中的東鄉縣賈家村 賈姓少數民族人改信伊斯蘭教後改掉了原來的姓氏而改姓馬,時至今日,賈家村已無賈姓人而只有馬姓人了。

源流三

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 “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源流四

源於回 族,屬於文化上漢化改姓為姓,回 族中馬姓很多,主要與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文化 和阿拉伯語、波斯語、突厥語等中西亞語言的 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 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賜姓,回 族又不似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系,而是可以自由選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術家鄭和,本姓就是“馬”。馬姓回民如此之多,其得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取自回回原名的譯音。回回原名音譯後中有不少帶馬字音的,如阿合馬之後裔取其前輩名字的尾音立姓,馬合馬沙 之後裔取其前輩名字首音立姓。穆罕默德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同的譯音,尤其是明代以前(包括明代),有些譯者將穆罕默德譯為馬合麻、馬哈謨德或馬和穆狄等等。 《明史》中有“相返回回教之祖曰馬哈麻者”、“回回曆法,西域默狄納國王馬哈麻所造”等記載,將穆罕默德譯為諧音“馬哈麻”。如元朝 時的回回人馬馬(窩闊臺近臣)、阿合馬(世祖時宰相)、馬合馬沙(工部尚書兼領茶迭爾局)、馬哈麻(至順年間咸陽郡公)、馬合麻(至正年間縣尉)、馬哈謀沙(至正十五年 縣 達魯花赤)以及馬合木、馬合謨沙、麻合馬、抹合馬、馬合睦、馬哈沙等,均是原名穆罕默德的漢文譯音譯字。他們的後人有不少取“馬”字為姓。四是朝廷賜姓馬。如“亦刺思,西域 回回,洪武二十三年內附;子馬哈麻,......

趙括是不是馬姓的祖先

馬姓來源有七種。

其中之一淵源

由“馬服”氏改變而來。

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閼與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一淵源馬姓的祖先是趙奢而不是趙括。

馬姓屬滿族哪一旗祖先是什麼氏

姓“馬”的滿族人其滿洲姓為“馬佳”,屬鑲黃旗或正紅旗。

馬姓家譜的簡介

宗族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大特徵,家譜(又稱族譜)則是宗族文化的重要體現。一部優秀的家譜,記錄著一個家族的發源、發展及流佈的歷史。馬氏家譜,正是一部部馬姓家族的發展史,是一部部維繫馬姓家族的聖物。 中華民族有著追源尋根的優良傳統,表現在國家中,便是重修史書,表現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譜,視修史、修譜為不朽之偉業。家譜的淵源,一般推於《周官》,然而事實上,《世本》便是我國譜牒的最早著作,司馬遷的《史記》就取法於此。歷史上的馬姓,與中國廣大族姓一樣,非常重視本族歷史的編修。最早的馬氏家譜修於何時已不可考,但是,作為漢代的名門望族,馬姓在東漢時已有家乘譜牒。唐宋之際,譜牒之學大興,加之馬姓名人輩出,馬氏修譜也蔚為大觀。明清之際,隨著時代潮流的發展,馬氏修譜更至高潮,甚至一些少數民族馬姓也開始興修家譜。例如道光年間遼寧滿族馬佳氏(後改為馬姓)修有《馬佳氏族譜》,同治年間雲南玉溪回回馬氏修有《玉溪龍門馬氏宗譜》。解放後,大陸馬氏曾一度停止修譜,而港臺地區仍然流行。最近幾年,大陸馬氏又開始續修、整理家譜。歷來馬氏都非常重視修譜,並且將家譜視為維繫整個馬姓家族的聖物,這在馬氏家譜的序文中一般都有體現。例如,每次修譜都先註明受領人的姓名,開列譜牒部數。同時,又非常重視族譜的收藏保管,要求子孫不得胡亂塗改,不能讓蟲鼠咬蝕,更不能出典等,否則嚴懲不貸。對於修譜的意義和作用,一般的馬氏家譜都有詳細說明。《錫山馬氏修譜序》寫道:“聖人別禮莫重於宗族,宗族之辨,莫詳於譜書,譜書之傳,莫大乎宗法門”“祖宗之傳,敘人道之本也。古者系出支錄、小史之官,所以定世次、辨昭穆,俾後之子孫知其宗族之所由來,親疏之所由別,敦本以序繁,莫善於譜矣。”同時,又講了不修譜的危害:“後世譜牒不修,而宗法不講,數傳以下,遂相視如途人,焉能厚宗族而追崇其祖也哉。”由此可見,馬氏修族譜是在宗法制度敗壞後所採取的一種宗法禮法挽救、維繫血統純正的措施。有了族譜,就可以區別、分明自己屬於馬氏的哪一宗、哪一支,從而就不會亂認祖先。正如扶風《馬氏修譜序》稱:“今日之舉,亦惟宗其宗而無冒他人宗,祖其祖而無舍自出之祖,斯免不仁不之譏矣。”修譜時必須“考古而徵先,信今傳後”。因為“非其裔也強授之不智,得其而故棄之不仁”。《馬氏宗譜原序》更概括“馬氏譜牒”的作用為“系所生以尚嫡也,明穆以尚祖也,序長幼以尚齒也”。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和蘇洵都倡修族家乘,他們不僅親自編寫了本姓的族譜,且提出了編寫族譜的體例和方法,並逐成為後世修譜的規範。馬氏家譜於歐、蘇體皆有所採,或者乾脆將兩種融合。如暨陽扶風馬氏宗譜》採用蘇洵“譜法”,“凡子而後得為譜,為譜者皆存其高祖,而遷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記五。《錫山馬氏統譜》則採用歐陽修“譜法”,而自可見之世,印為高祖,下至五世玄孫別自為世”。原則上是以遠近、親疏為別,乙遠者、疏者略之,近者、親者詳之”。馬氏家譜採用歐、蘇兩種譜法,但不是單的模仿、套用,而是結合馬姓的家規、族等具體情況而有所變通,這就形成了獨特馬姓家譜編寫凡例。如《暨陽扶風馬氏宗凡例》有20條,其一說:“系圖為譜之綱,傳為譜之目。凡有官爵者,制誥敕論等文當備載於譜首,無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贊、傳文亦宜附載於後,俾後之子孫得有所觀法而興起焉。”其四說:“總圖五世一提者,仿蘇老泉遺式;蓋取五世,外親盡之義也。”其五說:“各派復為旋圖,以引其傳者,蓋取曾南豐式,為分別小宗之義,明親疏也。”對於哪些族人不能入譜,馬氏家譜一般都有明確規定,這通常與其家規、家法密切相關。如《暨陽扶風馬氏宗譜凡例》規定:“子孫為僧......

馬氏家族的祖先?

歷史來源  1、由“馬服”氏改變而來。馬服本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塊土地,位於今天河北省邯鄲市西北。戰國時趙國大將趙奢於公元前270年率軍在秦、趙瘀氏之戰中大敗秦軍,趙惠文王因此把馬服一地分封給趙奢,並賜其號為“馬服君”,與廉頗、藺相如職位相等。趙奢的子孫後代便以“馬服”為姓,後又改為單姓“馬”。此後,馬家後代又在西漢武帝時期從馬服遷到了當時的右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定居下來,所以《姓譜》一書中記載說,“馬”姓的發源地是扶風。   2、據《姓氏考略》記載,西域古有“馬”姓,後西域有姓“馬”者入內地,即以“馬”為姓。   3、又據《姓氏考略》載,元代禮部尚書月乃和,因祖父曾任金代的馬步指揮使,而改姓“馬”,名祖常。回族中的“馬”姓是“馬”姓來源的重要方面。人常說:“十個回回九姓馬,另外還有沙、喇、哈”。用這句俗語概括回族的姓,雖不十分準確,但大體符合事實。   4、回族中馬姓很多,主要與阿拉伯人、波斯人名的音譯,特別是與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的音譯有關,因為馬與穆諧音,所以明代許多著述中都將穆罕默德譯作馬哈麻。這種譯法對清代及後代影響很大,如清代徐珂《西域水道記》、魏源《海國圖志》等均將人名中的首音“穆”譯為“馬”。甚至有人稱穆罕默德為“馬聖人”。在這種情況的影響下,再加上“馬”姓是皇帝賜姓,回族又不似漢族那麼重視姓氏譜系,而是可以自由選姓使用,故很多回族人便選用了“馬”姓,大大增加了“馬”姓的人數。比如明代的航海家,武術家鄭和,本姓就是“馬”。   5、出自清代,滿族人中的馬佳氏,改姓為馬。在我國東北聚集著許多滿族馬姓,努爾哈赤建立金國後,在八旗中就有許多滿族馬姓。滿族的馬姓跟地名有關,據說在西漢時期,在現在的吉林省境內,有一個夫國,這個國呢,他們也是以養名馬出名,而且他們還把官叫馬加、狗加、牛加,以六畜為官名,遷入這個地區的女真族,都以這個地名為姓了,所以它也算是同姓不同宗。   6、出自他姓改馬姓。如漢代有漢戚人馬宮,本姓馬矢,至馬宮以仕學顯,改姓馬。   7、子姓。商代王室子孫經常稱子某,卜辭中子馬條目很多 馬姓最初發祥於河北省邯鄲市一帶。在戰國末期,馬姓子孫就已有一些遷居陝西省關中,在此後的時期內,馬姓不斷得以發展,並且有許多成為當朝高官。家族逐漸得以興旺,並且最終使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茂陵)成為馬氏的發展繁衍中心。在西漢時,馬姓中又增添了由馬矢姓改姓馬而來的一支,也逐漸得到壯大。兩漢至南北朝時期,馬姓除在扶風茂陵成為望族外,還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東、湖北、四川、甘肅、江蘇、浙江等省的一些地方,同時漢代時期,馬姓宗族大舉西遷到西北地區,後來再度東遷到黃淮地區。唐朝末年,王潮、王審知入閩,有河南馬姓人隨同前住,在福建省安家落戶,後發展成為大族。許州鄢陵(今屬河南省)人馬殷從軍作戰,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被封為王,建立楚國,包括現今湖南全省,廣西大部及廣東、貴州部分地區,從而使馬姓在廣大的地區內得到巨大發展,分佈於各地。宋代以後,閩、粵地區馬姓逐漸增多,到了明代,馬姓族人得以進一步發展,遍佈於福建。至清代,馬姓開始有些移居於臺灣省,進而又遠徙東南亞及歐美。當今,馬姓為中國第十九位大姓,並且主要生活在北方,特別是西北地區。馬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十九位的大姓,人口眾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是全國回族十三大姓之一。

馬姓和馮姓是一個祖先嗎

看央視節目:錢文忠《百家姓》網上可查看。

馬英九的祖先姓什麼?

馬家先祖本姓趙

濛濛春雨中,記者來到了馬英九的祖籍地——湘潭縣白石鄉寺門前。這是典型的南方丘陵之鄉,放眼望去,到處是起起伏伏的綠色。在春雨的浸潤下,莊稼、樹木和野草顯得格外青翠,空氣也清新得沁人心脾。寬闊的湘江水波不驚,從白石鄉東南部靜靜流過。

聽說記者來意,“馬氏六修族譜理事會”委員馬英貴老人笑著說:“馬英九和我是一輩的呢!我們是湖田馬氏(注:湖田是馬英九祖輩遷至湖南後的第一個落腳點)第22代孫,都是‘英’字輩的,取自族譜裡的‘上尊大人,英才繼起 ’。”

馬英九曾多次提出,自己是東漢名將馬援的後代。管理馬氏族譜的馬大洋老人爽快地搬出族譜,指點著告訴記者:“馬援是東漢名將,因功累官拜伏波將軍,他的後人遍佈全國各地,湖南湘潭的湖田馬氏,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支。馬英九說自己是馬援的後代一點都沒錯。不過,要是追溯到戰國時期,馬英九的老祖宗並不姓馬,而是姓趙,就是趙國名將趙奢。趙奢出生在河北邯鄲,曾率領趙國軍隊大敗秦軍,因功勳卓著,被趙王賜號為‘馬服君’。從那時起,馬英九的祖上開始改姓馬,直至現在。”

1335年,馬家祖先遷到江西,參加了朱元璋的紅巾軍,奉命追殺陳友諒,從江西進入湖南,從此在湘潭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

相關問題答案
馬姓的祖先是什麼?
馬的祖先是什麼?
河馬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漢族的祖先是什麼?
人們的祖先是什麼?
魚類的祖先是什麼?
貓的祖先是什麼動物?
恐怖巨鳥的祖先是什麼?
娃娃魚的祖先是什麼?
狗狗的祖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