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堂課?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如何評價一堂課的優劣

1、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

只要學生喜歡上的課就是好課。一堂課是不是好客,既要看結果,又要看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對話。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思考過程。第三,要看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應導。第四,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學生,實行了因材施教。

2、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區別。

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

3、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

如果學生喜形於色,不能自已地揉入學習,眼睛裡閃爍著成功的喜悅、生命的滿足、收穫的充盈,這就算的上好課。

4、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應看他是否體現了“實”與“活”的統一。

“實”指教師要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地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活”首先體現在活用教材,適當引進,利用相當的課程資源,拓展渠道,引導學生觀察、調查、查閱資料,鋪墊教學,補充內容。其次,要活化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活動。

如何評價一堂課的好壞

現在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已成為課堂教學評價的主要內容,通過了解學生在課堂上如何討論、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獲得結論等等行為表現,評價課堂教學的成敗、即關注了教師的行為,也是關注教師如何組織並促進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探究的興趣等。

因此,評價一堂課的好壞,應看這堂課是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是否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否真正讓學生完全參與進去,是在展示教師還是在展示學生,是在教知識還是在教方法,是在求本還是在求末。

一堂課既要看結果,又要看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的互動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首先,要看學生是否參與了,投入了;是不是興奮,喜歡。其次,要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思考過程。第三,要看你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教師對學生是不是進行了有效的瞭解和引導。第四,從教師的角度看,是不是面向了全體,實行了因材施教。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只要學生喜歡上的課就是好課。一堂課不是好課,從感覺上來說,可用累與不累來區別。如若聽課者始終被精彩的課堂教學活動所吸引,精神專注、積極投入、沒有絲毫累的感覺,那麼,無疑,這是一堂好課。反之,聽著焦慮不安,惋惜不已,時而擡腕看錶,時而交頭接耳,等待著下課鐘聲響起,那麼,這樣的課是不能列入好課之列的。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學生面部表情是一張晴雨表。如果學生喜形於色,不由自主地投入學習,眼睛裡閃爍著成功的喜悅、生命的滿足、收穫的充盈,這就算得上好課。

一堂課是不是好課,應看它是否體現了實與活的統一。一節好的課,應是實與活的統一。實指紮實、樸實、真實,教師要實實在在地引導學生學習基礎知識,科學地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活不單是氣氛活躍,教學的活,首先應體現在活用教材,適當引進,利用相當的課程資源,拓展渠道,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發現,鋪墊教學,補充內容。其次,要活化教學形式,加強實踐活動。

如何評價一堂課

課堂,是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每天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播知識,培養學生成為“四有”新人。所以,課堂教學是整個教育工作最重要的環節。

那麼,怎樣評價一堂課呢?無非是檢查教師在課堂上“教什麼”、“怎樣教”、“效果怎樣”。

“教什麼?”教學督導員課前要檢查教師的備課教案,看教師是否按照教學大綱選用教材、安排教學內容,教案書寫是否認真、工整、規範?教案必須符合基本原則,跟上科技發展,不能一部教案講幾年。備課內容不能超出教學大綱規定範圍,高於、深於或低於、淺於大綱要求的水平,過於繁雜或過於簡單都不行。

凡事預則立。有的教師把全堂課的每句話、每條板書、全部活動都準備、設計好了。準備充分是必要的,但是否細緻到這個份上,值得研究。“怎樣教?”督導員在課堂上要觀察、分析、評價教師怎樣向學生傳授知識,怎樣引導學生理解、記憶、運用知識,怎樣幫助學生進行知識重組再殖、創新發展成新智能。

通過多年的教學督導實踐,我們總結出了評價一堂課的十條標準:

一、熟練脫稿。這是教師首先要練就的基本功。任何一個充分備課、全心投入的教師都能做到滾瓜爛熟,滔滔不絕。這樣就給學生一個強烈印象,一個震驚,一下子抓住學生。有的教師照講義念,看一下書,講一句,是生疏的表現。只有熟悉教材,熟悉教學內容,才能談得上講授技巧。熟才能生巧。

二、口音清晰。教師講課,是通過口語進行的。教師的學問再大,備課再熟,若口音不清,方言太重,學生聽不清,也要失敗。因此,教師要掌握好運氣、發聲、口形、吐字等一系列演說技巧。無論文科還是理工科教師,都要說普通話,練就出像播音員那樣清晰動聽、富有磁力的語音。

三、語言生動。語言是人類思維的材料、知識的載體、交流的工具。教學講授藝術是語言藝術。課堂語言必須生動、活潑。 詞彙貧乏、表情呆板、枯燥單調的講授令學生昏昏欲睡,如坐鍼氈,苦捱課時,哪能聽得進?而有的教師嘗試進行感情充沛、妙語連珠、聲情並茂的“愉快教學”、“表演講授”,效果很好。有的青年英語女教師模仿主持人的語調,具有現代氣息,更受學生的歡迎。理工科教師則以自然科學本身內在的邏輯力量吸引學生,運用通俗易懂的語句,循循善誘地將那些定理、公式輸入學生的腦海。

四、啟發解難。教學應當主要採用啟發式:一上課,有的教師進行小測驗,有的則講解作業,還有的講個故事或說個笑話開啟學生思維,激活課堂氣氛。古語謂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然最多的是用提問。“人的思想是從疑問開始的(亞里土多德)。”用一系列問答把教學內容串聯起來,以解惑傳道,達到授業的目的。 提問要難易適當,有暗示。故作高深,一個又一個為難學生的提問會使學生失去興趣。要讓他們一個又一個地答出問題產生興趣,樂於聽下去。

五、前後關聯。每堂課之間,一堂課內每章節內容之間都要有機聯繫。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無論是經濟還是法律課程,都是科學體系,不能講亂、講碎,破壞了有機整體,學生無法把握。

六、重點突出。講好一堂課,並不是內容多多益善。要有重點,少而精。若從頭到尾滿堂灌,全面開花,學生大腦皮層興奮點太多,淹沒了重點,反而都記不住了。講授一二個重點,圍繞重點講解、演繹、推導、歸納、複習、考試,都是為了加重、深化、理解,記憶重點。記住了重點就記住了整體。沒有重點就沒有記憶。

七、組織課堂。教師在長期課堂教學中摸索出了開場白、總結詞、表揚、批評、鼓勵、警示等技巧。在學生遲到、早退、走神、騷動時就適時恰當地運用這些技巧控制課堂局面,協調“教”與“學”的關係。 成人高校學生不......

如何評價一堂課

點評一堂課,方方面面,不可謂不廣!既要點評知識的落實、能力的培養、價值觀的形成,還要看教態、普通話、板書、板圖運用的是否熟練,是否是恰到好處。如果再細化一下就更不得了了,拿知識目標來說,要看知識的容量大小、新舊知識的銜接、落實情況,還要看是引起興趣落實知識,還是死記硬背落實知識! 依我看來完整的評價一堂課實屬不易,且對於我們平時聽課來說也沒有這個必要。平時聽課,感覺可依據聽課人的不同及聽課目的的不同進行點評。 首先,領導日常聽新教師的課,點評內容應以教師的發展方向(如教學理念、教法創新、教學常規等)為主,指出不足,提出改進措施。領導聽課含有指導與檢查的雙重目的,從檢查的目的出發,聽完課已經有了初步的評價,從指導的目的來看,新教師見到領導聽課一般都很緊張,並且由於從教時間短,出現的問題多,如果一次性全部提出,會使新教師受不了,找不到方向,並且新教師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全部改正,面對這種情況,找到新教師授課中最大的毛病,且是不利於其發展的毛病,深入分析其害,提出解決措施,不僅能幫助新教師迅速提高,且能使新教師感受到領導的關懷。 其次,師傅對徒弟課的點評。師徒如父子,有什麼說什麼,且由於這種聽課比較頻繁,首先點評的還應該是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目標的落實與教授方法,對於一個新教師來說,不犯科學性的錯誤應該是首先要達到的。其次點評的是對於新教師發展來講至關重要的問題,比如教學常規、教學理念、教法創新等等,對於徒弟發展方向的把握應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個時段抓一個問題,對於新教師來講是受益最大的。 第三,普通同事之間研討性聽課後的點評。研討性聽課都有聽課的主要目的,比如探究式教學方法研討課、小組學習研討課、讀圖訓練研討課等等,這種情況下基本上根據研討課的研討內容點評是效果最好的,大家都在考慮這個問題,同時達到興奮點,共同進步。 第四,弟子聽師傅課後的點評。這種點評一般不在叫做點評,好像應該叫作聽課收穫!

評價一堂課好壞的關鍵是哪些?

我認為評價一堂課的好壞的關鍵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效率性以及學生的主體性。那麼我們又從哪些方面來評價一堂課是否有效性,是否高效,以及學生是否成為課堂的主體呢? 首先,我們要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否有效果的。也就是說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在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是否得到應有的培養與提高。教師是永遠都不可能替代學生去閱讀文本、理解文本、解讀文本的。教師只有通過設置確切、恰當、適度的問題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全面、充分、深入的閱讀,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具有自己的個人的理解和深入的理解,能夠正確、全面、深入地把握文本的主題思想,並且用自己的語言準確、流利地把自己的想法與見解表達出來。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達到了這樣的教學目標,那麼毫無疑問學生在課堂上是有所作為的,也就是說這樣的課堂教學是有效的。 其次,我們要看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是高還是低的。那麼如何衡量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呢?我認為假如說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僅僅把學生記住一些知識性的東西,記住教師對文本解讀的結果和學生對該文本的理解結果作為教學的目標是完全不夠的。我們教師的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對學生的知識的傳達與灌輸上,更應該注重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素養以及指導科目的學習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告訴我們知識是永遠都是學不完的,惟有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他們才能夠終身受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學習方法的指導作為教學的重點,而不是放在知識的傳達與灌輸上。教師通過巧妙的課堂導入、問題設置、問題解答來引導學生進入文本、解讀文本、解決問題。指導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讓學生不僅能夠解決課本中的相關問題,而且能夠解決課本之外的其他類似問題;不僅能夠正確解讀課本中的文本,而且能夠正確解讀課外的其他類似文本;不僅懂得用一種方式與方法去理解文本,而且懂得用其他一些方式和方法去理解文本。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達到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那麼我認為這樣的課堂教學就是一定是高效的。 第三,學生在課堂上是否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體。我們上面所談的有效性和高效性都是不可能憑空達成的。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方面素質都是需要通過學生自己具體的學習實踐活動來訓練和培養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只有讓學生有充分的閱讀訓練、思維訓練、表達訓練的時間,教師不應該代庖,否則學生的各種能力的培養只能成為一句空話。我們教師只要對學生進行恰當的學習方法指導後,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與實踐,而不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讓他們亦步亦趨跟在教師的屁股後面轉。任何方法的熟練掌握都脫離不了具體實踐與操作。“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講的就是這樣的道理。一旦我們教師教會了學生切當的學習方法,那麼我們的學生就會自己自主地、自覺地進行學習。其實我們教師要緊的不是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關鍵的是培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嚮往,把學習與求知作為生命的一種需求。一個人一旦對知識、真理、科學有了濃厚的興趣與渴求,那麼他就會意趣盎然地、不知疲憊地進行終身學習,哪還需要我們教師強迫他們去學習呢?

如何評價一堂課的優劣

是不是具有一定的理論高度

是不是符合聽眾的身份

是不是與現實具有一定的聯繫

教師如何去評價一堂課

1.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它的正確制訂和達成,是衡量一堂課好壞的主要尺度。所以,評課首先要評教學目標。

首先,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要看是否全面、具體、適宜。全面,指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確定;具體,指知識目標要有量化要求,能力、 思想情感目標要有明確要求,體現學科特點;適宜,指確定的教學目標,能以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年級、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 度。

其次,從目標達成來看,要看教學目標是不是明確地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是否都緊密地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要看課堂上是否儘快地接觸重點內容,重點內容的教學時間是否得到保證,重點知識和技能是否得到鞏固和強化。

2.教材處理

評析老師一節課上的好與壞,不僅要看教學目標的制定和落實,還要看授課者對教材的組織和處理。我們在評析教師一節課時,既要看教師知識教授得是否準 確、科學,更要注意分析教師在教材處理和教法選擇上,是否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抓住了關鍵。要看,教學目的的確定是否明確、全面,有針對性、導向性。 教學重點是否把握準確,教學過程是否做到突出重點。教學難點是否把握準確並得到突破。教材的組織、處理是否精心。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必然、教學目的、學生的 知識基礎、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心理特點,對教材進行合理的調整充實與處理,重新組織、科學安排教學程序,選擇好合理的教學方法,使教材系統轉化為教學系 統。

3.評教學程序

教學目標要在教學程序中完成,教學目標能不能實現要看教師教學程序的設計和運作。因此,評課就必須要對教學程序做出評析。教學程序評析包括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看教學思路設計

教學思路是教師上課的脈絡和主線,它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出來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學措施怎樣編排組合,怎樣銜接過渡,怎 樣安排詳略,怎樣安排講練等。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思路設計是多種多樣的。為此,我們評教學思路,一是要看教學思路設計,符合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不符合 學生實際;二是要看教學思路的設計,是不是有一定的獨創性,能不能給學生以新鮮的感受;三是看教學思路的層次,脈絡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師在課堂上教學思 路實際運作的效果。我們平時聽課,有時看到有些老師課上不好,效率低,很大一個程度就是教學思路不清,或教學思路不符合教學內容實際和學生實際等造成的。 所以評課,必須注重對教學思路的評析。

(2)看課堂結構安排

教學思路與課堂結構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教學思路,是側重教材處理,反映教師課堂教學縱向教學脈絡;而課堂結構,則側重教法設計,反映教學橫向的層次 和環節。它是指一節課的教學過程各部分的確立,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繫、順序和時間分配。課堂結構也稱為教學環節或步驟。課堂結構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課堂 效果。可見課堂結構設計是十分重要的。通常,一節好課的結構是:結構嚴謹、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高。

計算授課者的教學時間設計,能較好地瞭解授課者的授課重點。授課時間設計包括: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與銜接是否恰當。

①計算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要看教學環節時間分配和銜接是否恰當,要看有沒有“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的現象,要看講與練時間搭配是否合理等。

②計算教師活動與學生活動時間分配:要看是否與教學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沒有教師佔用時間過多,學生活動時間過少的現象。

③計算學生的個人活動時間與學生集體活動時間的分配:要看學生個人活動,小組活動和全班活動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有沒有集體活動過多,學生個人自學、獨立思考和獨立完成......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評價一堂課?
如何評價一則廣告?
名師如何評價一篇作文?
如何評價一輛車的性能?
如何評價一個人的照片?
如何評價作文課?
課堂上如何評價學生?
如何評價分析一則廣告?
如何評好一節語文課?
如何評價蘇秦和楚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