蠱惑的蠱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蠱惑是什麼意思

蠱惑是一個漢語詞語。可指迷惑、誘惑、使人心意迷惑等。

詳細解釋:

1. 迷亂;惑亂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潛嘆》:“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 唐·白居易《古冢狐》詩:“何況褒姒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示例】:《東周列國志》第三回:“因賣桑木弓箕草袋的男子,舍取清水河邊妖女,逃於褒國,此女即褒姒也,蠱惑君心,欺凌嫡母,害得幽王今日身亡國破。”《明史·毛玉傳》:“玉即抗疏歷敘武宗 時事,勸帝戒嗜慾,杜請託,以破僥倖之門,塞蠱惑之隙。”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尊稱聖人,自謂教主,而猶為是妄言,在己則脂韋突梯,以佞 滿 人已耳;而天下受其蠱惑者,乃較諸出於賤儒元惡之口為尤甚。”

2. 迷惑;誘惑。

【出處】:南朝·樑·劉勰《滅惑論》:“糜費產業,蠱惑士女。運迍則蠍國,世平則蠹民。” 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卷三:“上散青苗錢於設廳,而置酒肆於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示例】:清·李漁《玉搔頭·情試》:“只因這兩個小人在側,終朝蠱惑宸聰,以致如此。”

蠱惑是什麼意思?

粵語解釋  “蠱惑”表示“蠱的迷惑”,或是“蠱的誘惑”之意。   在粵語的詞彙裡,“蠱惑”這兩個字,卻另有一種意義,那是調皮、多計、善於欺騙等意思.   蠱是一巫術,或者此巫術使用的道具。如字形,把某種蟲子放到器皿裡如何如何使用,可以使人喪失自制力而加以控制,類似催眠吧。蠱惑即“以蠱惑之”,使人迷惑不明真相,混淆視聽。 編輯本段詞語解釋  名稱:蠱惑   拼音:gǔ huò 蠱惑的中文解釋  基本解釋  [demagogic] 使人心意迷惑   而濫求租稅,糜費產業,蠱惑士女。——劉勰《滅惑論》   蠱惑人心   詳細解釋  【釋義:1. 迷亂;惑亂】   【出處】:漢·王符 《潛夫論·潛嘆》:“末世則不然,徒信貴人驕妒之議,獨用苟媚蠱惑之言。” 唐·白居易 《古冢狐》詩:“何況 褒姒 之色善蠱惑,能喪人家覆人國。”   【示例】:《明史·毛玉傳》:“ 玉 即抗疏歷敘 武宗 時事,勸帝戒嗜慾,杜請託,以破僥倖之門,塞蠱惑之隙。”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尊稱聖人,自謂教主,而猶為是妄言,在己則脂韋突梯,以佞 滿 人已耳;而天下受其蠱惑者,乃較諸出於賤儒元惡之口為尤甚。”   【釋義:2. 迷惑;誘惑。】   【出處】:南朝·樑·劉勰 《滅惑論》:“糜費產業,蠱惑士女。運迍則蠍國,世平則蠹民。” 宋·王栐 《燕翼詒謀錄》卷三:“上散青苗錢於設廳,而置酒肆於譙門;民持錢而出者,誘之使飲,十費其二三矣。又恐其不顧也,則命娼女坐肆作樂以蠱惑之。”   【示例】:清·李漁 《玉搔頭·情試》:“只因這兩個小人在側,終朝蠱惑宸聰,以致如此。”

“蠱惑”是什麼意思?

中國民間有一個口頭語“整蠱”是用來形容遭到別人無端的作弄、傷害。蠱是中國巫術中的一種,以雲南苗疆最盛,也最神奇和負有盛名。據說中了蠱術就必須聽命於放古人的差遣,並定期回到苗疆服用特製的解蠱藥續命一年。年年如此,直到死亡。也只有放蠱者幫你拔除蠱毒才有可能擺脫蠱毒的殘害。

有關放蠱的傳說大多來自雲南邊境,以苗女的善於放蠱最為聞名。而一些苗人也只是聽說有放蠱這回事,大多未親眼目睹過。傳聞最多的是邊境的野人山,那裡地形險要,畃巒舼嶂,山上的人與外界極少接觸。

中國的古人非常相信有蠱這回事。在歷史上曾有發生過數次宮廷內巫蠱作祟的事件。例如漢武帝時丞相公孫賀之子和陽石公主被朱安世所誣陷,指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和陽石公主通姦危害武帝,在武帝經常通過的馳道上埋木偶為巫蠱。武帝信以為真,就把三人處死了。可見人們對巫蠱能害人之事是深信不疑的。所以,歷史上對巫蠱的查禁相當的嚴格曾立有誅九族的法律。

養蠱害人能致富,便致使一些人專以養蠱來謀財。養蠱人每年都必須找個人來下蠱,若是三年之內尚未害人,養蠱人自己反而會中蠱而死。如果養蠱人不想在養蠱害人,解決辦法是找一隻小箱子,放些金銀絲綢,再放進金蠶,然後把小箱子放在路旁,讓過路人把小箱子帶走。這就是“嫁金蠶”的辦法。養蠱人便可以擺脫此蠱了。

傳說中有許多避蠱的方法。要試驗是否中了金蠶蠱,可以口嚼黑豆或啃白礬,若是覺得難吃的黑豆是香的,苦味的白礬是甜的,那就是種了金蠶蠱。古代治蠱毒的方法,一是服用草藥,周禮稱這種草藥為嘉草;二是禱告神明。

在《後漢書》中寫道∶仲夏三月,用一根米色的繩索,將葷菜和酒瓶連在一起撲滅蠱毒,在大門上掛一枝樹杈可驅邪氣;而在端午節時抹雄黃酒,也是為了去毒除蠱。這就是中國民間習俗。也是立春燒樟樹葉,端午節在門口懸掛菖蒲和艾草避邪,在房子四周灑雄黃驅蚊精的來歷。

若中了金蠶毒蠱,用石榴皮煎汁來服用便能解毒。相傳一個竹林和尚製作了一種治蠱的藥丸,治好了不少中蠱的人。他的祕方是在每年農曆五月初取桃子一枚,把皮碾成細末,拿兩錢分量,再將三味藥用米湯拌在一起,搓成丸子,給中蠱的人用米湯送服,毒就被解除了。

在《左傳》昭公元年中寫道∶“谷之飛,亦為蠱。”注曰∶谷之積,則變為飛蟲。名曰“蠱”。這種飛蟲,應該是沒有毒的。而用來害人的,是由人工培養出來的一種毒蟲。這毒蟲培養的方法是∶把幾百種毒蟲放在一個容器,不籠它們東西,讓它們彼此互吃,到最後剩下來的那一隻,便是蠱了。

蠱的種類非常的多,常見的有金蠶蠱、蛇蠱、植物蠱、拍花放蠱等。在所有的蠱中,以金蠶蠱最毒。本草綱目引用《蔡攸叢話》中說∶金蠶蠱對人體危害最大,侵入人的腹中之後會吃光人的腸胃,而且它的抵抗力極強,水淹不死,火稍不死,就是用力也打它不死。

相傳金蠶蠱的表皮是金色的。每天要籠它四分當歸,放蠱的方法是把它糞便放在人的食物中。蛇蠱是在毒月毒日,即每年農曆五月五日放養長大的;驕蠱是聚集許多驕蟲製成的。若是把它吃到人腹中,它會把人的內臟吃光。

植物蠱則是由一種叫胡蔓草的草製成,葉子含有劇毒,放入人的口中,人就會七竅流血而死。另外一種拍花放蠱,是與人握手寒暄時,由手心將蠱傳過去。

無獨有偶,在東南亞的地方,盛傳著一種叫做“降頭”的,這與中國的“蠱”差不多,也是利用神祕的,降頭師所培養的蟲子來控制別人。通常被認為是中國巫術的分支。

至於是否真的有“蠱”這種東西,現在已經無從稽考,以古書的記載來看,確實存在。但蠱到底是......

蠱惑慫恿是什麼意思

慫 #sǒng

【釋義】驚懼。

【慫恿】 #sǒngyǒng勸說、鼓動(別人去做某事)。

〖例句〗我禁不住小星的慫恿,放下作業跟他踢球去了。

恿 #yǒng

【釋義】見“【慫恿】sǒngyǒng”。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同“勇”

恿,古文勇從心。――《說文》

見“慫恿”

恿(慂)yǒng

蠱 #gǔ

【釋義】古代傳說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裡使互相吞食,最後剩下不死的毒蟲叫蠱,用來放在食物裡害人。

【蠱惑】 #gǔhuò毒害;使迷惑:蠱惑人心。

〖例句〗所謂“地球將要毀滅”的說法完全是邪教組織蠱惑人心的彌天大謊,毫無科學根據可言。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蠱 <名>

(會意。從蟲,從皿。本義: 人肚子裡的寄生蟲)

同 本 義

蠱,腹中蟲也。――《說文》

掌除毒蠱。――《周禮·秋官·庶氏》

又如:蠱慝(蠱蟲引起的禍害);蠱證(腹內生蟲的病);蠱毒(蠱蟲之毒)

毒蟲。傳說取百蟲於皿中,使互相蠶食,最後所剩的一蟲為蠱

神智惑亂的疾病

傳說中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

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錠行食飲中,人不

蠱(蠱)gǔ

⒈〈古〉傳說把許多毒蟲放在器皿裡,使互相吞食,最後剩下不死的毒蟲叫蠱,傳說用於毒害人:毒~。

⒊指陳舊的谷中所生的蟲:谷蟲曰~。~若蛾矣。

⒋迷惑,欺騙,擾亂:~惑人心。~世危言。

蠱yě 1.冶媚;妖豔。

惑 #huò

【釋義】①心裡不明白:疑惑|困惑|迷惑|大惑不解。②期騙;使迷亂:誘惑|蠱惑|妖言惑眾。

===================關於這個字的更多的信息=================

惑 <動>

(形聲。從心,惑聲。本義:疑惑,分辨不清)

同本義

內惑於鄭袖。――《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為奴婢所惑。――唐·李朝威《柳毅傳》

又如:惑眩(迷亂;混亂);惑疾(迷亂之病);惑變(迷亂變化);惑易(精神失常);惑志(疑心);惑誤 (使人疑而誤之)

迷惑,使…辨不清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

以惑愚瞽。――明·劉基《賣柑者言》

又如:惑動(迷惑動搖);惑主(迷惑君主);惑術(迷惑人心之術);惑惑(迷惑);惑眾(迷惑眾人);造謠惑眾;妖言惑眾;

惑huò

⒈迷惘,懷疑,不明白:迷~。疑~。大~不解。

⒉迷亂,欺矇:~亂士民。妖言~眾。

蠱惑 :

ɡǔ huò

毒害;迷惑:~人心。也作鼓惑。

慫恿:煽動,鼓動:受人慫恿|別慫恿他去拿。

你可以到這個網站裡面的查,想要找什麼詞都可以找到

www.ourdict.cn/...

蠱是什麼意思

1、泛指由蟲毒結聚,絡脈瘀滯而致脹滿、積塊的疾患

2、古代用毒蟲所制的一種毒藥。

蠱是什麼意思

● 蠱[1](拼音:gǔ)

繁體字:蠱

◎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惑。

◎ 人腹中的寄生蟲。

◎ 毒害人之物:~毒。

◎ poison;venom; harm;bewitch [編輯本段]詳細字義  (名詞解釋)

(1) 會意,從蟲、從皿。本義: 人肚子裡的寄生蟲

(2) 同 本 義 [parasite] 蠱,腹中蟲也。——《說文》掌除毒蠱。——《周禮·秋官·庶氏》

(3) 又如:蠱慝(蠱蟲引起的禍害);蠱證(腹內生蟲的病);蠱毒(蠱蟲之毒)

(4) 毒蟲。傳說取百蟲於皿中,使互相蠶食,最後所剩的一蟲為蠱 [the most poisonous insects who survive after fighting each other]。如:蠱蠆(毒蟲)

(5) 神智惑亂的疾病 [demagogic disease]。如:蠱疾(心志惑亂的疾病。多指被女性所迷惑而言)

(6) 傳說中一種人工培育的毒蟲 [cultured insect] 江南數郡有畜蠱者,主人行之以殺人,行食飲中,人不覺也。——《輿地志》

(7) 又如:蠱蠱(傳說人工培育的蠱蟲);蠱主(傳說飼養蠱蟲的人)

(8) 指與詛咒、祈禱鬼神等迷信有關的事 [superstition]。如:蠱氣(施行詛咒術的邪氣);蠱祝(用邪術詛咒害人);蠱師(迷信職業者。利用符咒等邪術為人安排吉凶禍福的人);蠱殺(蠱術殺害)

(9) 穀類中蛀蟲所化的蛾 [grain moth] 谷之飛,亦為蠱。——《左傳·昭公六年》

(10) 又如:蠱蠱(糧食中蛀蟲所化的蛾)

(11) 指淫邪之事 [lascivious and depraved matter] 關其門戶,用止狂蠱。——《太玄經》

(12) 一種腹部臌脹的疾病 [tympanites due to parastic infestation]。如:蠱膈(腹脹不思飲食的病);蠱脹(即臌脹病)

(13) 通“故”( gù)。故事、舊事、舊業 [story] 乃命五史以書五帝之蠱事。——《尚書大傳》

(動詞解釋)

(1) 誘惑;迷亂 [seduce;demagogic] 楚令尹子元欲蠱文夫人。——《左傳·莊公二十八年》孔某(指孔丘)盛容脩飾以蠱世。——《墨子·非儒下》糜費產業,蠱惑士女。——南朝梁· 劉勰《滅惑論》

(2) 又如:蠱喪(惑亂喪失);蠱溺(惑亂沉迷);蠱偽(蠱惑詐偽);蠱誘(迷惑引誘)

(3) 用符咒之術毒害人 [injure dangerously by charms] 因誣言欲作蠱道祝詛,以菟為厭勝之術。——《後漢書·清何王慶傳》

(4) 又如:蠱毒(毒害。用毒藥害人,使人不自知);蠱道(指巫蠱咒詛之術)

(5)〈形〉通“痼”( gù)。疾病久治難愈 [chronic] 晉胥克有蠱疾,郤缺為政。——《左傳·宣公八年》 [編輯本段]古書中描述的蠱  蠱,病名。

①泛指由蟲毒結聚,絡脈瘀滯而致脹滿、積塊的疾患。《赤水玄珠·蟲蠱》:“蠱以三蟲為首。”“彼蠱證者,中實有物,積聚已久,溼熱生蟲。”《證治匯補》卷六:“脹滿既久,氣血結聚不能釋散,俗名曰蠱。”參見蟲臌條。

②少腹熱痛,溺白濁的病證。《素問·玉機真藏論》:“腹冤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

③指房事過度成疾。見《左傳·昭公元年》:“晉候求醫於秦,秦伯使醫和視之,曰,疾不可為也,是謂近蠱。”“何謂蠱?對曰,淫溺惑亂之所生也......

蠱惑的粵語解釋

“蠱惑”表示“蠱的迷惑”,或是“蠱的誘惑”之意。在粵語的詞彙裡,“蠱惑”這兩個字,卻另有一種意義,那是調皮、多計、善於欺騙等意思.蠱是一巫術,或者巫術使用的道具。如字形,把某種蟲子放到器皿裡使用,使人喪失自制力而加以控制,類似催眠。蠱惑即“以蠱惑之”,使人迷惑不明真相,混淆視聽。

蠱惑怎麼讀

蠱惑

基本解釋:

------------------------------------------毒害;迷惑:~人心。也作鼓惑。

詞語分開解釋:

------------------------------------------

蠱 : 蠱(蠱) gǔ 傳說中的一種人工培養的毒蟲,專用來害人:蠱惑。人腹中的寄生蟲。毒害人之物:蠱毒

惑 : 惑 huò 心疑不定,不明白對還是不對:疑惑。困惑。惶惑。智者不惑。使迷亂:迷惑。惑亂。惑人耳目?

于吉的蠱惑 到底什麼意思

就比如說你隨便拿一張牌扣起來,說這是無中生有,先問大家信不信,如果大家都信了,那麼這張牌就是無中生有,你摸兩張牌。

如果有至少一個人不信,就先翻開驗證,如果真是無中生有的話,所有不信的人掉1血,但是注意,這個掉血郭嘉不能遺計、司馬不能反饋、夏侯不能剛烈。

如果你是拿其他牌說這是無中生有,那麼所有不信的人各摸一張牌。

當有人不信而你這張牌又是假的,結算完上面的步驟後,這張牌作廢進入棄牌堆,你蠱惑失敗,算你什麼都沒幹。

當有人不信而你這張牌又是真的,檢查花色,如果是紅桃,那麼那些人就白不信了,這張牌繼續有效,如果不是紅桃,這張牌仍然作廢,你仍然蠱惑失敗。

你可以蠱惑殺、閃、桃、酒,和除掉樂、兵糧、閃電以外的所有錦囊,但是時機必須正確,並不說你任意時機都能蠱惑

蠱是什麼意思

蠱,音同古,相傳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祕巫術;過去,在中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虎色變,誰也不敢當它是假的。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儼然以為煞有其事;一部分的醫藥家,也信以為真,於是,就想出許多治蠱的名堂。

蠱之種類有十一種:蛇蠱、金蠶蠱、蔑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生蛇蠱。

過去,有些人專以制蠱來謀財害命。制蠱法:多於端午日製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致人於病、死。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其餘有些特殊的,分說如下:

癲蠱:傳說多是壯族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害人。

疳蠱:又謂之“放疳”、“放蜂”。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螞蟻、蟬、蚯蚓、蚰蠱、頭髮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為毒藥了。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有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蔑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畏火槍,最難除滅;而且金蠶蠱還能以金銀等物嫁之別人。《嶺南衛生方》雲:制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金蠶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日流血而死。

據說,蔑片蠱害人,是將竹蔑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過之,蔑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蔑又跳入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嗚呼。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更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祕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人:煮泥鰍與客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三五個在走動,有時衝上喉頭,有時走下肛門。如不知治,必死無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鬼形,耳聞邪鬼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便會產生自盡的念頭。

疳蠱的害人:將蛇蟲末放肉、菜、酒、飯內,給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著即入人身。入身後,藥末粘在腸臟之上,弄出肚脹、叫、痛、欲瀉、上下衝動的症狀來。

腫蠱的害人:壯族舊俗謂之放“腫“,中毒後,腹大、肚鳴、大便祕結,甚者,一耳常塞。

癲蠱的害人:取菌毒人後,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飲酒時,藥毒輒發,忿怒凶狠,儼如癲子。

陰蛇蠱的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則吐瀉,然則肚脹、減食、口腥、額熱、面紅。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蠱行動翻轉作聲,大便祕結。加上癲腫藥,更是沒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蠱的害人:中毒的情況,與陰蛇蠱害人相似,但也有些異點。即腫起物,長二三寸,跳動,吃肉則止;蠱入則成形,或為蛇、或為肉鱉,在身內各處亂咬,頭也很痛,夜間更甚;又有外蛇隨風入毛孔來咬,內外交攻,真是無法求治。

蠱或有形或無形,中毒極易,但辨認之法,是應該萬分注意的。中毒後的辨認之法:(1)以生黃豆(黑豆也可以)食之,入口不聞腥臭,是中毒。(2)以灸甘草一寸嚼之,咽汁隨之吐出的,是中毒。(3)插銀針於一已熟的鴨蛋內,含入口內,一小時後取出視之,如蛋白俱黑者,是中毒。

蠱毒非常厲害,能使人惹病喪生,雖有方法醫治,也不應輕易去嘗試。據說預防之法有:(1)凡房屋整潔,無灰塵珠網的,是藏蠱之家,切勿與之往來。(2)凡食茶、水、菜、飯等物之先,須用筷子向杯碗上敲動的,是在施毒,急須向主人問道:“食內,莫非有毒嗎?”一經問破,可免受毒。(3)攜同大蒜頭出行,每飯,先食大蒜頭,......

相關問題答案
利息的息是什麼意思?
考察的考是什麼意思?
紀傳體的紀是什麼意思?
恩愛的恩是什麼意思?
霎時間的霎是什麼意思?
釋之的釋是什麼意思?
聖經裡的軛是什麼意思?
險固的固是什麼意思?
修辭中的辭是什麼意思?
當如果的如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