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收的學費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孔子收學生交不交學費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作為教育家的孔子自然是高尚的,但孔子並不白乾。

孔子辦教育,他也要付出成本,束脩的意思似乎不難理解。

修即臘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條捆攏在一起的臘肉。孔子要他的學生初見面時給他送十條臘肉,作為學費。這是他收費的最低標準,底線。凡自願給我送上十條臘肉,我從沒有不教他的。孔子實話實說,就這樣簡單。孔子說,不好意思,本人也有家小,每日青菜豆腐總不可少,就收那麼一點點、一點點。

束脩被正常理解為學費應該沒什麼問題。從漢朝開始,束脩就作為學費的代名詞了。文革前的馮友蘭先生認為是學費;改革後的錢遜先生也認為是學費,只不過他認為是古代一種最微薄的見面禮;即使文革後期批林批孔,由中華書局出版、署名北京大學哲學系1970年級工農兵學員的《論語批註》所持的觀點,也與馮、錢二位先生並無不同。例外的是1975年6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冊子《孔丘教育思想批判》,作者另作新解,說“束”是絲,“修”是肉。說孔丘宣稱,必須用絲和肉或比這更貴重的物品交納學費的人,他才招收為弟子、施以教誨。當時生產力不發達,不是貴族,誰能衣絲食肉呢。束脩是相當高昂的代價,學費成了大問題。但被解作絲與肉的束脩,無論它如何代價高昂,不還是學費嗎。

可孔子是聖人,大成至聖先師,收費不是有損光輝形象麼?

就著這個思路,臺灣傅佩榮先生《〈論語〉心得·束脩問題》(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7年1月第1版)引東漢儒者鄭玄的解釋,以束脩為年齡之別稱,說孔子的話應該念成“自/行束脩/以上”。是從十五歲(可以行束脩之禮的人)以上。或者說,只要十五歲以上的孩子,孔子就願意教誨。不同意馮友蘭先生所說,什麼“生活總是要維持的”,孔子不及蘇格拉底。外國的蘇格拉底聲稱不收學費,中國的孔子也不收學費,這是傅先生的言外之意。但我想,蘇格拉底不收學費他大概很有錢發了橫財,該不會還以權謀私搞了腐敗或者偷稅漏稅鉅額財產來歷不明,有大錢了誰在乎這點小錢。

束脩為年齡之別稱,傅先生解釋說,這就好比“弱冠”表示男子二十歲,“及笄”表示女子十六歲。傅先生進一步說明,由於孔子說過,孔子以後,人們通常用“而立”代指三十歲,“不惑”代指四十歲。既然孔子說過的“而立”、“不惑”能成為專有名詞,束脩怎麼就不能用來指稱十五歲男子呢。應該能。但是,那得“孔子以後”。是誰在“孔子以前”,將束脩的本義,古代男子十五歲正式就學時奉獻的薄禮,早早引申轉化成了男子十五的代稱?

傅先生從自己的理解出發,為孔子原話重新標點。“自/行束脩/以上”和“自行/束脩/以上”當然兩回事了。中國文字確是可以遊戲!記得兒時聽一笑話,有人寫一紙條,貼於牆角,以警內急者,曰:“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意頗明瞭,即為“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由於未加標點,有好事者加之。再看,是“過路人等不得/在此小便”。一時方便者眾,牆角遂成大海。

香港的南懷瑾先生,也作了過度解讀。依他的看法,問題出在自行兩個字。《論語別裁·孔子的學費問題》(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3月第三版)解釋自行束脩,即自行檢點約束,南懷瑾先生認為:“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凡是那些能反省自己,檢束自己而又肯上進向學的人,我從來沒有不教的,我一定要教他。”

想把孔子說得比較好一點,南懷瑾先生說不能把束脩理解成學費。收學費就不好了?南懷瑾先生還正經擔憂:孔子三千弟子,如果束脩是臘肉,他哪裡吃得了這許多臘肉。孔子吃不了這許多臘肉,他還不能送人,不能以物易物,不能拿去換錢?孔子傻呀。再說......

孔子教學生要收學費的嗎.?

孔子教學生要收費是人所共知的事。孔子的學

費是10條幹肉,名曰束脩,雖然名義上是學生的見面禮,

實際是給老師的酬勞。想來孔子並不十分殷實,但也不

窮,因為他一生有3000學生,專門收乾肉怕也夠他生活,

何況他還兼職做官,拿些俸祿。此外,他的學生子貢做大

買賣,可以經常給老先生一些資助,所以孔子當年比起

現在的教授,可能要風光得多。

孔子靠什麼賺錢?收弟子學費?

是的,自行束脩(十條臘肉)以上,吾未嘗無誨焉。--《論語·述而》

還有工資,孔子曾擔任魯國的官員司寇。

孔子收學費說隨便拿什麼都可以當學費那句原話

交的不是學費而是“束脩”(就是紮在一起的幹牛肉條)

孔子教學要收學費嗎?

孔子兩千多年前是收臘肉納弟子的!

孔子的學生送給孔子什麼見面禮當學費的

子曰:“自行束脩範上,吾未嘗無誨焉。”

束脩:修,音xiū,乾肉,又叫脯。束脩就是十條幹肉。孔子要求他的學生,初次見面時要拿十餘乾肉作為學費。後來,就把學生送給老師的學費叫做“束脩”。

【譯文】

孔子說:“只要自願拿著十餘乾肉為禮來見我的人,我從來沒有不給他教誨的。”

【評析】

這一章中孔子所說的這段話,表明了他誨人不倦的精神,也反映了他“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過去有人說,既然要交十束乾肉作學費,那必定是中等以上的人家之子弟才有入學的可能,貧窮人家自然是交不出十束乾肉來的,所以孔子的“有教無類”只停留在口頭上,在社會實踐中根本不可能推行。用這種推論否定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過於理想化和幼稚。在任何社會裡,要做到完全徹底的有教無類,恐怕都有相當難度,這要歸之於社會經濟的發展程度。

孔子授徒講學怎麼收學費? 5分

孔子之前“學在官府”,孔子是第一個推行私塾教育的,而且是免費的。

孔子真的收臘肉作為學費嗎求答案

《論語.述而》寫得清楚,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教誨焉。”

國學大師馮友蘭在他的

《中國哲學史》以這個話題刻意比較孔子和蘇格拉底。結論之一是:蘇格拉底有教無類,並且不收學費;孔子也是有教無類,但是他曾公開聲明:“只要交了學費,我是沒有不教的。”

馮先生故作客觀地替孔老二辯解:生活總是要維持的,因此教書收費無可厚非。

但這樣一來,孔子說這話的味道就全部走樣了。他不是說“只要交一點點學費,我沒有不教的”,而是在說:“只要交豐厚的學費,我沒有不教的”。

孔子真的需要收學費維生?他既然可以周遊列國流浪幾十年,應該不會缺錢花,也就不會在乎十條臘肉。

牛老爺認為,十條臘肉應該是事實,但不是學費。

學生眾多,人人要開飯。既然不可能得到官方的補助,孔子家境再好,也總不能免費供伙食。所以,要求學生自己帶臘肉,交給孔記飯堂燒大鍋飯,應該是合理的解釋。孔子的意思可能是:只要學生交伙食費,我沒有不教的。

孔子收徒弟要錢嗎

《禮記·少儀》說:“其以乘酒壺、束脩,一犬賜人或獻人。”這裡的“乘壺酒”是“四壺酒”;“束脩”則是十條綁在一起的乾肉,古代諸侯大夫拿這些東西互相贈送,學生入學時也向老師進獻這種禮物。

孔子說:“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悔焉。”什麼意思呢?“只要人家能送我十條肉乾兒做見面禮,我不會拒絕收留他做學生的。”朱熹又做了進一步的解釋,說:“古者相見,必執贄以為禮。束脩,其至薄者。”

原來,幾條肉乾兒算不得什麼值錢的東西,而是“至薄者”,帶一點兒這個,有聊勝於無吧。看來孔子的學費近乎象徵性的,簡直就是一所平民學校。

相關問題答案
孔子收的學費是什麼?
孔子禮的內容是什麼?
幽幽子蘭的意思是什麼?
大脖子病的危害是什麼?
獅子頭的標誌是什麼車?
子欣的意思是什麼關係?
孩子們的英文是什麼?
子祥的意思是什麼?
子豪的含義是什麼?
孔子搬家後面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