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人物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求一篇三國演義的人物讀後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堵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不錯,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假期裡,我 懷著激動的心情讀了這“一部家喻戶曉的歷史鉅作,一本經久不衰的文學精品。”

《三國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長篇小說。它是明朝大文學家羅貫中根據當時所流行的話本改寫而成的,藝術地再現了從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到西晉重新統一地歷史進程。

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著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人物性格各異,有的是文官,有的是武將:昏庸的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趙雲、馬超、黃忠、許楮、典韋,狡詐的曹操,機智的諸葛亮,仁義的劉備……其中,我最欣賞的是關羽。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良人 。關羽幼年時,熟讀《左傳》,美鬚髯,人稱“美髯公”。中平元年,關羽在家鄉犯法,逃亡到涿郡,時逢劉備在招兵買馬,與其相談,甚為投機,便投到了劉備的旗下,拜為劉備的義弟,為人傲上而不忍下,蜀漢五虎大將排名第一位。關羽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丹鳳眼,臥蠶眉,面若重棗,須長二尺,手提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冽。

關羽有勇有謀,武藝驚人。“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無不顯其威猛。有一次,車胄設計將劉備留在敵營,一國之主被俘,情形十萬火急,關公義不容辭扛起救主責任,但當時蜀國的力量不及袁紹軍,明著率兵攻城救主,顯然難以取勝。他便命手下穿上曹軍兵服,乘著夜色叫城,守城門的兵怎肯叫開就開呢?這時關公就應道:“只怕劉備知道,疾快開門。”小兵一聽就慌了,因為如果讓劉備知道袁紹和曹操聯手的話,一定會戒備,這可是軍機大事,守城兵只有乖乖開門,門一開,關公便舞著大刀衝進城,直奔軍營一刀斬了車胄,救出劉備。

關羽忠肝義膽,情深意重,只要對他有恩,絕對不會忘記。不僅對自己的主上和朋友,就是對方的將領和敵人,也絕不會忘記他們對自己的恩情。一次,曹操送雲長一件戰袍,可關羽沒脫下舊袍,曹孟德便問:“雲長為何不脫下舊袍呢?”雲長答:“此袍乃我兄長所賜,我決不會丟棄它。”可見雲長對自己主上有多麼情深意重,忠心耿耿向著劉備。另一次,雲長千里走單騎護送嫂嫂,晚上歇宿,曹操故意只撥一間房子給關羽,關羽請嫂嫂進屋休息,自己立在門外守護,一直立到天亮。還有一次,蜀軍大破曹軍,曹操帶著兵將,想超近路從華容道逃出去,卻不知正中孔明之計,被關羽攔住。但由於曹操有恩於關羽,出於對曹操的感激,關羽才在華容道義釋曹操。

關羽勇氣無雙,毅力非凡。有一次,關羽中計被敵將曹仁一枝毒箭射中手臂。請神醫華佗來診,華佗說毒已入骨,須割開手臂刮掉毒。關羽一口答應。華佗便割開了關羽的手臂,只見關羽邊喝酒,邊與謀士馬良下棋,絲毫沒有痛苦之意。真可謂“戰神”!

但是人無完人,關羽也有弱點。他過分虛榮,過分驕傲,馬超來降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亮在信中說:“孟起雖雄烈過人,乃黥布、彭越之徒耳,當與翼德並驅爭先,猶未及美髯公之絕倫超群也。”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的這封信給別人看。後來,劉備評五虎將時,將黃忠列為後將軍。關羽聽說後,非常不服氣,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也。”可見關羽雖然有很強的軍事才幹,但是個性太強。

不過關羽為劉備的事業也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關羽,凝聚忠、義、信、智、仁、勇......

三國演義讀後感(人物賞析)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一部關於戰爭的書。西漢末年,靈帝即位後,時有宦官弄權,以致朝廷正氣無存,天下人心惶惶,盜賊四處蜂擁而起,戰爭不斷。我們在緊湊的故事情節中看到劉、關、張結拜兄弟之間的忠義,看到呂布、關羽,夏侯敦等武將戰場上的英勇,也看到諸葛孔明、郭嘉、司馬懿那些讓人歎為觀止、拍案叫絕的各種戰略計謀。而前前後後出現了幾百號的人物,唯一能稱之為可愛的就是張飛。

一、其貌不揚 心直口快

“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生若巨雷,勢如奔馬”是原文對張飛的描寫,而在電視劇中我們看到,張飛長得黑黝黝,絡腮鬍子向上下左右四個方向生長,眼睛總是瞪得滾圓,發怒的時候眼珠子就像要跳出來似的,說話用來吼,如打雷般讓人震撼。

張飛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心直口快,總是心裡想到什麼嘴巴就說什麼。第一回中劉備看完劉焉的招募義兵的榜文後慨然長嘆,忽聞身後傳來厲聲:“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此人正是張飛。同是這回中劉、關、張救了董卓,卓輕視他們的地位,不施之與禮,飛大怒:“我等親赴血戰,救了這廝,他卻如此無禮!若不殺之,難消我氣!”當時的劉備三兄弟在漢朝尚無任何官職,無名小卒耳,但張飛完全沒把董卓放在眼裡,沒有受到尊重,當然咽不下這口氣,所以張飛當時提著刀就想進去殺董卓,劉備和關羽當然急忙制止。第十三回中,呂布稱劉備“賢弟”,張飛聽了大怒,瞪大眼睛叱曰:“我哥哥是金枝玉葉,你是何等人,敢稱我哥哥為賢弟!你來!我和你鬥三百合!把一旁的劉備和關羽嚇得一個喝一個勸,恐張飛和呂布之間挑起事端。呂布之勇恐張飛一人不能勝敵,當張飛看見呂布言語中對自家大哥透著不敬,遂大怒,恨不得馬上和對方大戰一場,直到席散呂布劉備門口告別,張飛躍馬橫槍,口中還大叫:“呂布,我和你並三百合!”可見張飛是個直性子的人,要不是關羽拉住,估計早就和呂布大戰了。張飛的心中藏不住話,直爽,性格中透著可愛。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在劉備三顧茅廬,求謁見諸葛亮時,張飛見劉備如此謙卑,而諸葛亮又屢次不得見,其中說了這麼兩段話:“量此村夫,何足為大賢!今番不須哥哥去,他如不來,我只用一條麻繩縛將來!”“這先生如此傲慢!見我哥哥侍立階下,他竟高臥,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張飛知道哥哥受委屈,卻不知道如果沒有諸葛亮這等世間難得的謀士,劉備的江山從何打起。

這樣的一種直腸性格彷彿總是挑起事端,給劉備帶來不少麻煩,同是兄弟的關羽在是非前也很憤怒,但他不會像張飛那樣馬上在嘴上就表現出來,張飛就如一個不懂事的孩子般總是被受到管教,連同是憤怒的關羽有時候還反過來要勸止張飛。但張飛的所作所為讀來卻大快人心。如第二回中怒鞭貪官督郵;第十三回中張飛言行的挑戰和持刀侍立一旁的關羽,讓呂布不敢從劉備手中接下徐州,次日還早早辭去;第八十八回中張飛詐裝山賊強了呂布的三百匹好馬,先報呂布搶了徐州之仇,在呂布叫罵的時候,張飛回曰:“我奪你馬便惱,你奪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說了!”這樣的行為顯示出一個人的真實,張飛就是一個這麼真的人,讓人不由得不喜歡。諸葛亮是可以說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角,和武將趙雲是書中塑造的兩個近乎完人的形象,而諸葛亮更是神化了。

不管從智慧方面還是道德方面。在智慧方面,自三國演義問世來,諸葛亮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中智慧的象徵。從一出場的隆中對這一名段,就體現了諸葛亮與眾不同的學識。及後的火燒新野、借東風、智取三城、三氣周瑜、漢中之戰、七擒七縱、空城計等,無一不體現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至於用八陣圖阻止陸遜、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勸告鄧艾的石刻等,更是神乎其神。在道德方面,《出師表》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話,更是諸葛亮一......

《三國演義》讀後感

今天,我成功地讀完了《三國演義》這一篇名著,因為自從買上了《三國演義》這一本書後,一直還沒有來得及讀,幸好有了這個很長的暑假,才讓我讀到了這麼好的書。

本篇小說主要從黃巾起義,終於到了西晉統一,以魏,蜀,吳三國的興亡為線索,描繪了三國時期尖銳複雜的統治軍事鬥爭。

書中用大量篇幅描寫了幾次大戰役,如袁,曹官渡之戰,魏,蜀,吳赤壁之戰。每次戰役各有特色。作者成功的塑造了一些個性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生動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徵。

《三國演義》裡有好多好多的英雄:劉備,關羽,張飛,曹操,諸葛亮……其中,我最喜歡裡面的諸葛亮。

他知天文、曉地理、識人心,他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國演義》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人稱“臥龍先生”。他治國治軍的才能與兼虛謹慎、濟匯愛民的品格為後世樹立了非常好的榜樣。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輔佐,他向劉備提出了“聯吳抗曹,據有荊益,三分天下”的隆中對策。他為報答劉備三顧茅廬之思,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嘔心瀝血,積勞成疾”,最後病逝於北伐前線五義原。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要學習他的“忠”字,他是認定了劉備,就再也沒有投靠別人,這讓我很敬佩,想起當日本人向我們的國家進攻時,我們中國人可是出了不少漢奸,諸葛亮就像是當時跟著共產黨的將軍,不是小人,不會為了那個人的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放棄了自己的朋友或戰友,在那麼險惡的時期裡,他能那樣的忠義,真是不簡單!

說點兒難聽的,如果說咱們世界又爆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真的,那時還會有幾個站在自己國家的,不跑向科技發達的國家的(尤其是那些小的國家),恐怕那時就屈指可數了吧!

所以我要做一個不背信棄義、不為了那蠅頭小利而放棄自己的國家、戰友和朋友的人。

從這本名著的時候我還收集了許多歇後語: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關公赴會--單刀直入張飛吃豆芽---小菜一碟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曹操下江南——來得凶,敗得慘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馬懿破八卦陣——不懂裝懂董卓進京——來者不善許褚鬥馬超--赤膊上陣阿斗的江山--白送”。

最後,我要說,《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了眼界,還告訴了我許多小知識和做人的道理,真是一舉三得呀!

三國演義讀後感

第一篇:

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

三國演義讀後感 600字

(1)讀完厚厚的一本三國演義,不禁感嘆歷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真的為讀者生動活現地演義了一個歷史故事,也讓我從中學到了一些為人處世之道。

先來說說曹操這個人物帶給我的啟示。曹操一生都屬於十分大膽型的人物,也是十分奸詐的。他誤殺了呂伯奢一家人,最後明知錯了,還要繼續殺了呂伯奢,其無情無義至此,陳宮便離他而去,曹操後來說的那句話耐人尋味:“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反過來想想,如果當時他不趕盡殺絕的話,呂伯奢若真帶了些人過來追殺他,可能曹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了。但是奸詐帶來的只會是一時的小利,一直是奸詐的話,自然會遭到報應。後來董承一夥人便刺殺曹操,可惜事敗了。後來陸續都有一些人刺殺曹操,但都因一些意外而失敗了,否則這位曹阿瞞也不會叱吒風雲了。曹操給我的啟示就是,做人不能太狡詐。

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佈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

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個呂韋,祭奠時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獨哭呂韋。他的謀臣郭嘉死後,他也十分痛心。劉備則更重視人才了,起初趙雲並不是劉家的將軍,但他十分器重趙雲,幾次留他,後來終於歸到了劉門下,才使得那個扶不起的阿斗兩次脫險。徐庶被曹操“拐騙”到那邊,在送別時,劉備哭著送別,還要砍掉擋在前面的竹林,後來徐庶才又回來推薦了諸葛亮。劉備三顧茅廬更是成為聘用人才的典範。

所以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買馬,尋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創建事業,這才是成功之道。與之相反的例子便是袁紹了,照說袁紹與曹操一戰的時候,擁有明顯的軍事優勢,但袁紹為人不重視人才,有許多忠臣在身邊也不知道。他如果聽忠臣的話,那曹操怎麼可能勝得了他呢?而他卻聽信一些小人的話,致使敗給了兵力較少的曹操。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於聽取好的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戰為什麼會敗?我覺得還是因為沒有聽信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地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那位臣子大致說的是:“若敵人用火攻,如之耐何?”曹操答的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們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雨。但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呀,不然也不會敗了。另外一次就是劉備在一片靠近水的樹林中安七百里連營,早有臣子向他提出建議,說敵人如果用火攻怎麼辦?但他沒有接受,致使後來真的被陸遜七百里火燒連營。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一些人物,也給我許多啟示。那些貪財,貪色的人,最終一定不會有好結果。董卓與呂布之所以會兵刃,還不是讓一個小女子貂嬋在中間挑撥離間,所以董卓便是敗在了自己的好色上。曹操也有點好色,張繡投降後,曹操在營中尋樂,便找了張繡老婆來玩弄,後來張繡當然惱火,便暗算曹操,曹操幸虧命大,否則也被張繡結果了。

曹操修了銅雀臺後,還要把東吳的“二喬”放於臺上,於是便讓孔明用這點激了周瑜,讓周瑜決心出兵打曹操,曹操才有赤壁一敗。三國中還有一些賣主求榮的一些人,也得不到好結果。與之相反的則是關羽了,他不貪財也不好色,得到了曹操的敬佩,也得到了千千萬萬讀者的敬佩。若不是因為他一點點的驕傲,以及劉封的見死不救,他也不會死得那麼早了。所以,我又知道了,為人不能貪財色,要做一個正直的人,剛正不阿的人。

三國演義中,還可以學......

相關問題答案
三國演義人物讀後感?
三國演義人物大全?
三國演義人物形象?
三國演義人物性格分析?
三國演義章節讀書筆記?
三國演義張飛人物分析?
三國演義所有人物?
三國演義讀後感開頭?
寫三國演義的讀後感?
三國演義中人物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