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臭氧層的破壞 1、原因:地球上有一層保護膜,存在於包圍在地球的大氣中,就是臭氧層,臭氧層會將紫外線擋在地球外面,唬護地球上的生物不會受到傷害。人類製造了大量會破壞臭氧層的物質,使地球南北極的臭氧層受到破壞。 2、影響:臭氧層被破壞造成地球紫外線增加,紫外線會破壞包括DNA在內的生物分子,還會增加罹患面板癌、白內障的機率,而且和許多免疫系統疾病有關。海洋中的浮游生物受致命的影響,海洋生態系統受破壞。農作物減產。加強溫室效應。 3、我們不應該做的事:氟氯碳化物的使用,購買冷氣、冰箱、汽車、噴霧劑等,應選購不含氟氯碳化物的產品。 4、補充資料:大氣中的臭氧絕大部分都集中在離地面大約25~30公里的上平流層中,稱為“臭氧層”。名雖為一層,但實際上臭氧分佈各地並不均勻,而且大氣中臭氧的總含量非常少,尚不到1ppm。這極薄的一層臭氧,對於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因為臭氧能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這些紫外線波長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險的輻射線,將這些紫外線轉換成熱能,只有極少量能到達地表。 由於臭氧在平流層中維持與氧氣、氧原子等紫外線作用下的動態平衡,生物圈主要部分的耗氧量,及向上排放有可能參與或影響到此類反應(包括O3═O2+O′+2O3═3O2)的物質(如氯原子)都有可能威脅 到 “臭氧層”的臭氧含量,至此呼籲節能減排,植樹造林,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十分重要。 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由相同的元素組成,但分子結構不同。)顧名思義,臭氧又一種刺鼻的氣味,所以得此惡名。在大氣層的10公里到50公里高度的區域,臭氧有相當的濃度,叫做臭氧層。 臭氧層被大量損耗後,吸收紫外輻射的能力大大減弱,導致到達地球表面的紫外線B明顯增加,給人類健康和生態環境帶來多方面的的危害,目前已受到人們普遍關注的主要有對人體健康、陸生植物、水生生態系統、生物化學迴圈、材料、以及對流層大氣組成和空氣質量等方面的影響。 過多地使用氯氟烴類化學物質(用CFCs表示)是破壞臭氧層的主要原因。氯氟烴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1930年由美國的杜邦公司投入生產。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尤其是進入60年以後,開始大量使用,主要用作氣溶膠、製冷劑、發泡劑、化工溶劑等。另外,哈龍類物質(用於滅火器)、氮氧化物也會造成臭氧層的損耗。 在平流層內離地面20~30千米的地方是臭氧的集中層帶,在這個臭氧層中存在著氧原子(O)、氧分子(O2)和臭氧(O3)的動態平衡。但是氮氧化物、氯、溴等活性物質及其他活性基團會破壞這個平衡,使其向著臭氧分解的方向轉移。而CFCs物質的非同尋常的穩定性使其在大氣同溫層中很容易聚集起來,其影響將持續一個世紀或更長的時間。在強烈的紫外輻射作用下它們光解出氯原子和溴原子,成為破壞臭氧的催化劑(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10萬個臭氧分子)。

臭氧層破壞原因、危害及其防治對策 5分

氟利昂破壞臭氧層的原因:

氟利昂是地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它的溫室效應效果是二氧化碳的數千倍。在被發現會破壞臭氧層前,氟利昂在世界上用於冷卻目的,被廣泛應用於汽車及室內冷藏、冰箱、電器的冷卻等方面。當上述產品被廢棄時,氟利昂也隨之大量釋放。氟利昂比空氣重,釋放後會慢慢接近臭氧層。據說其到達臭氧層的時間是20年,那麼20年後會發生什麼?對於知曉此事不斷減少氟利昂排放的我們來說,臭氧層是不會增加的。現在氟里昂被禁止使用了,但由於在科研領域其替代品一直沒有被發現,因此當今一種對臭氧層危害相對較小名為“替代氟利昂”的氣體正被廣泛使用。但是我們不能沉默觀望。我們應當避免氟利昂的違法遺棄,通過嚴格執行氟利昂的回收最小限度的防治臭氧層的破壞。我們必須行動起來讓更多的人瞭解防範臭氧層破壞的措施。

危害:

生物會受到紫外線的侵害,人類會出現面板類的病變

臭氧層的破壞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現在下列幾個方面。

1)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紫外線對促進在面板上合成維生素D,對骨組織的生成、保護均起有益作用。但紫外線(λ=200~400nm)中的紫外線B(λ=280~320nm)過量照射可以引起面板癌和免疫系統及白內障等眼的疾病。據估計平流層O3減少1%(即紫外線B增加2%),面板癌的發病率將增加4%~6%。按現在全世界每年大約有10萬人死於面板癌計,死於面板癌的人每年大約要增加5千人。在長期受太陽照射地區的淺色面板人群中,50%以上的面板病是陽光誘發的,即膚色淺的人比其他種族的人更容易患各種由陽光誘發的面板癌。此外,紫外線還會使面板過早老化。

2)對植物的影響。近10多年來,科學家對200多個品種的植物進行了增加紫外線照射的實驗,發現其中三分之二的植物顯示出敏感性。試驗中有90%的植物是農作物品種,其中豌豆、大豆等豆類,南瓜等瓜類,西紅柿以及白菜科等農作物對紫外線特別敏感(花生和小麥等植物有較好的抵禦能力)。一般說來,秧苗比有營養機能的組織(如葉片)更敏感。紫外輻射會使植物葉片變小,因而減少捕獲陽光進行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積,生成率下降。對大豆的初步研究表明,紫外輻射會使其更易受雜草和病蟲害的損害,產量降低。同時紫外線B可改變某些植物的再生能力及收穫產物的質量,這種變化的長期生物學意義(尤其是遺傳基因的變化)是相當深遠的。

3)對水生系統的影響。紫外線B的增加,對水生系統也有潛在的危險。水生植物大多貼近水面生長,這些處於海洋攻態食物鏈最底部的小型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最容易被削弱(約60%),從而危及整個生態系統。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通過消滅水中微生物而導致淡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並因此而減弱了水體的自然淨化作用。增強的紫外線B還可殺死幼魚、小蝦和蟹。研究表明,在O3量減少9%的情況下,約有8%的幼魚死亡。

4)對其他方面的影響。過多的紫外線會加速塑料老化,增加城市光化學煙霧。另外,氟利昂、CH4、N2O等引起臭氧層破壞的痕量氣體的增加,也會引起溫室效應。

防止臭氧層破壞的措施:

選擇不含氟的冰箱、空調機及汽車等製品。由於使用了氟利昂的噴霧類商品不在少數,因此應儘量不購買使用含氟噴霧類商品。

臭氧層被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人類使用的化學材料如氟里昂等揮發到空氣作用的結果

相關問題答案
離婚的主要起因是什麼?
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白板的主材原料是什麼?
蜂王的主要食物是什麼?
論文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巴望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小麥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防火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醬油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火災死亡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