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 ?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

[ 拼音 ]:tāo guāng yǎng huì

[ 同義詞 ]:韜光晦跡

[ 解釋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出自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 語法 ]:主謂式;作謂語;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

-----------------------------------

如有疑問歡迎追問!滿意請點選右上方【選為滿意回答】按鈕

韜光養悔啥意思?

謂隱藏鋒芒,不使外露。修繕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內在的修養。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呢,都是寓意什麼呢

隱藏才能,不使外露。韜光養晦”由“韜光”和“養晦”兩個詞語組成。“韜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斂光芒,引申意義為避免拋頭露面。

“韜光養晦”由“韜光”和“養晦”兩個詞語組成。

“韜光”的字面意思是收斂光芒,引申意義為避免拋頭露面。最早出現在南朝梁國太子蕭統所寫的《靖節先生集序》。其序中有“聖人韜光,賢人遁世”一句。《晉書·皇甫謐傳》中又有“韜光逐藪,含章未曜”之說。

韜:按捺,柔化,隱藏;

光:鋒芒,外露的銳氣。引申為突出的、外露的才華、能力、榮譽等;

“養晦”的字面意思是隱形遁跡,修身養性,引申之意為隱退待時。《詩經》中有“遵養時晦”之記。《宋史·邢恕傳》中則有“公著薦於朝,得崇文院校書;王安石亦愛之。因賓客喻意,使養晦以待用,恕不能從”一段歷史公案。

養:修養,培養;

晦: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沒有月光之夜,昏暗不明。

作為一個成語,“韜光養晦”的使用見於清朝末年。晚清實業家、思想家鄭觀應遁跡澳門寫了《盛世危言》。他在其中的自序中寫道:“自顧年老長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此前,則有清朝大知識分子紀曉嵐在其《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中寫下“果為隱者,方韜光晦跡之不暇,安得知名?”

謂隱藏鋒芒,不使外露。修繕自己的不足之處,提升內在的修養。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蕩寇志》第76回:“賢侄休怪老夫說,似你這般人物,不爭就此罷休。你此去,須韜光養晦,再看天時。

鄭觀應《 <盛世危言> 自序》:“自顧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擬獨善潛修,韜光養晦。”[1]

通過古人使用“韜光養晦”的記載,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其一,“韜光養晦”是一種低調做人的行為模式。低調做人以利於冷靜觀察,縝密思考,進而統攬全域性,謀劃未來,是一種戰略行為模式。

其二,“韜光養晦”思想既適用於困境或逆境之中,也適用於成功或勝利之時。

其三,“韜光養晦”思想的深刻內涵在於埋頭苦幹,積蓄力量,著眼長遠。從這個意義上說,“韜光養晦”是“有所作為”的重要前提。

其四,把“韜光養晦”與“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一類說法相混淆純屬誤讀。

歷史上最有名的有關“韜晦之計”的典故,出自《三國演義》,也是今人誤讀韜光養晦的根由所在。其中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論英雄,關公騙城斬車胄”載:“玄德也防曹操謀害,就下處後園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張兩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學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兩人乃不復言。”一日,曹操擺下酒筵來試探劉備的野心,問劉備天下有哪些英雄,劉備列舉了當時叱吒風雲的一些人名,就是不提自己。《三國演義》載:“操以手指玄德,後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玄德聞言,吃了一驚,手中所執匙箸,不覺落於地下。時正值天雨將至,雷聲大作。玄德乃從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將聞言失箸緣故,輕輕掩飾過了,操遂不疑玄德。

由此可見,韜晦之計是夾縫中的求生之道,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不得已而對敵示弱、獻媚甚至不惜用苦肉計,為的就是麻痺敵人,以求得喘息、發展的空隙。其精髓就是孫子兵法裡所說的“能而示之不能”。需要指出,“韜晦之計”完全不同於“韜光養晦”,其含義有天壤之別。...

韜光養晦潛龍勿用是什麼意思

其實是“初九潛龍勿用”,可能是魯迅有意寫錯的。

出自於周易第一卦乾卦的象辭:初九,潛龍勿用.這個象隱喻事物在發展之初,雖然有發展的勢頭,但是比較弱小,所以應該小心謹慎,不可輕動.

卦辭:乾:元,亨,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再田,德施普也。 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或躍在淵,進無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上九:亢龍有悔。

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象曰:飛龍在天,大人造也。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象曰:或躍在淵,進無咎也。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象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

九二:見龍再田,利見大人。

象曰:見龍在田,得施普也。

初九:潛龍勿用。

象曰:潛龍勿用,陽在下也。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啊?

成語: 韜光養晦 (拼音:tāo guāng yǎng huì)

出處: 《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意思: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韜光養酶什麼意思

韜光養晦,是說人低調行事,避免被人知道胸藏大志,被人嫉恨,免得出師未捷身先死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

有時候一個人有了一點基礎,但周圍強手如林,如果輕舉妄動就容易被對手吃掉,怎麼辦?可以先採取韜光養晦的策略。

韜光養晦見於《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騙城斬車胄

劉備投靠曹操之後,仍有一番雄心壯志。但是劉備也防備曹操謀害,就在住處後院種菜,親自澆灌,以為韜晦之計。關羽、張飛對此不解,問道:“兄長你不留心天下大事,卻學小人之事,為什麼呢?”劉備說:“這不是二位兄弟所知道的”。二人也就不再多言了。

一天,曹操派人請他去赴宴,劉備不知曹操用意,心裡忐忑不安。酒到半酣,忽然陰雲密佈,驟雨將至。曹操突然問道:“玄德久歷四方,一定非常瞭解當世的英雄,請說說看。”劉備歷數了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瑋、張魯、張繡等人。不料,曹操鼓掌大笑道:“這些碌碌無為之輩,何足掛齒!”劉備說:“除了這些之外,我實在不知道了。”曹操說:“凡是英雄,都是胸懷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氣。”劉備說:“那誰能擔當此任呢?”曹操先用手指指劉備,又指指自己,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您和我曹操了。”劉備聞聽此言,大吃一驚,手中所持的筷子不覺掉到地上。正巧這時外面雷聲大作,劉備便從容俯下身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曹操笑著說:“大丈夫也怕雷震嗎?”劉備說:“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怎能不怕呢?”這樣,把自己聞言失態輕輕掩飾而過,曹操也就不再懷疑劉備胸有大志了。

曹操自以為英雄,又心裡害怕劉備與之敵對,一向只是以心相待,沒有當面說出。可是 酒後吐真言 ,不覺順口說琺。劉備在此期間一直裝呆,如今卻被曹操一語道破,心中哪能不驚?於是筷子不覺滑落地上,為什麼說是英雄,劉備便舉止失措?原因是劉備雖投靠曹操,卻始終不甘寄人籬下,始終圖謀東山再起。但是曹操生性機敏,怎會對劉備的失態不生疑心。於是劉備乘雷聲大作,從容俯下身子去拾起筷子,說:“一震之威,乃至於此。”虧此一語隨機應變,平白地把自己的失態行為掩飾過去,又說:“聖人迅雷風烈必變,安得不畏?”淡淡一語,妙在有意無意之間,真是警靈,竟把曹操也瞞過去了。劉備隨機應變,借雷巧掩飾自己的失態,使曹操對他沒有疑心,實在機警敏銳過人。

韜光養晦,把鋒芒收藏起來儲蓄力量等待時機,其目的在於麻痺對手,不引起他的注意,等待機會一躍而起,到那時再想打倒自己可就難了。韜光養晦是一種暫時性策略。策略與策略之間要綜合考慮,不能單向思維,要根據具體情況運用。

參考資料:big5.ccnt.com.cn/...g.html

韜光養晦是什麼意思?有哪些事例?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遊處,未嘗有言。” 韜光養晦,是漢語的一個成語,主要是隱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這個成語被鄧小平拿來,闡述中國在當時情況下的外交戰略方針。這一思想,是建立在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和世界局勢的全面把握基礎之上的。其根本點是要尋找有利時機,發展和壯大自己;是要審時度勢,爭取主動,獨立自主;是要堅持社會主義的旗幟不倒,增強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思想,是鄧小平靈活務實思想方法和個人風格的體現。

相關問題答案
養晦是什麼意思?
時光未央是什麼意思?
不平光美瞳是什麼意思?
時光繞指是什麼意思?
時光淺淺是什麼意思?
陽光和煦是什麼意思?
月光如銀是什麼意思?
陽光工程是什麼意思?
社區養老是什麼意思?
陽光校園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