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General 更新 2023年10月15日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我就如何與孩子溝通說以下幾點: 一、身教重於言教 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一個不愛學習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家長,一問三不知的家長,品行惡劣、行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長是不會培養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親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有的父母雖然與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經常溝通。大多數父母都是以忙為理由,忽視親子教育。父母的親子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三、營造一種良好的知識環境 孩子學習要有一個好的小環境,不求高檔,但求氛圍,學生學習的時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閒談,朋友聚會等等儘量地包容缺點,用放大鏡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點的。父母無條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 五、多讚美、少批評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六、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注意考慮成熟,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如何與孩子溝通: 如何培養好自己的孩子,如何能與自己的孩子暢通無阻的溝通交流,是每個家庭、每位家長所熱心關注的問題,而這也是現今社會環境下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時,首先需要調整自己的心理,應該暗示自己:我有這樣一個可愛的孩子,我們要一起成長,我們要一起面對很多問題,我們會比別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樂趣。這樣才能為和孩子有效的溝通建立良好的基礎。 坦然面對溝通難的困境 現在的孩子是伴著“聲光電”誕生併成長的,與他們家長年幼時候的接收系統完全不一樣。如果家長還只用嗓子單聲道地告訴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做,他們就會感覺特別枯燥沒意思。好多孩子在今天可以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而又一邊寫作業,因為他自小就在一個擁有各種各樣的家電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因而產生了這種多點接收的習慣和技能。這樣的系統刺激遠比單純的語言符號刺激要強烈的多,有效的多,所以家長如果固步自封,仍然用原來自己受教育的模式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必然不可能引起孩子的興趣,相反,甚至在孩子的眼裡,家長往往都成了厭煩的符號;另一方面,層出不窮的高科技產品,深刻地影響著孩子的生活環境和思維習慣;今天的孩子還有了接受國際超前意識的能力,比如說對於性知識的認識,家長可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難以啟齒,而孩子卻實際已經懂了很多。溝通的困境是每個家長必須正視的現實前提。 學會設計啟發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於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於一個誤區,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由於他們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是很貧乏的。比如有個孩子抱怨說自己的母親一天就和自己說六句話:早晨說“快點快點,要不就上學遲到了”;第二句是“早餐怎麼也得吃點,要不上午的課頂不住”,第三句是“過馬路要小心,看著點車”,第四句是“到了學校你千萬努力”,第五句是“中午學校的飯不太好吃,但你正在長身體,一定要多吃點”;第六句“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彆著急看電視”。這樣日復一日的說,作為孩子自然而然的會感到厭煩,結果反倒事與願違。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

作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才會讓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應給孩子的十件禮物 1、愛:孩子都需要愛,他們對愛的需要遠遠勝於對玩具的需求。 建議:與孩子道別時揮揮手;孩子回家時給他一個問候;輕輕地拍拍孩子的肩;臨睡前給孩子一個吻…… 2、規則: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你應該教給他一些為人處事的規則,讓他懂得自我約束的重要性。 建議:使用嚴厲的但能被孩子理解的規則來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要平心靜氣地告訴孩子:“不管你什麼時候再犯這樣的錯誤,我都會阻止你的,直到你自己改正為止。” 3、以身作則:對孩子產生最重要影響的往往不是你的言語,而是你的行為,因為在孩子整個成長中,他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並以父母為榜樣。 建議:時刻提醒自己,孩子正在看著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4、自尊: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他的尊重培養出來的。 建議:即使孩子的發展與你為他設計的目標不一致,或者他的表現令你難以理解,你也應該尊重他的個性。你要關心他,但不要什麼都替他作主,而應該鼓勵他獨立思考,勇於探索,還要讓他知道你在關注他。 5、表揚、批評恰當:對孩子良好的行為給予稱讚是重要的,但如果言過其實,反而有損孩子在自我評價方面的健康發展。相反,過多的批評和指責則會破壞孩子的成就感。 建議:讓孩子獨立地去做一些事情,在他做完後說一聲好,讓孩子有成就感。 6、良好的健康習慣:父母注重身體、飲食衛生,無疑是在告訴孩子,照料好自己的身體很重要。 建議:讓孩子定期去醫院接受必要的體驗,讓孩子瞭解壞習慣對身體的危害。 7、多跟孩子在一起:即使工作再忙,你也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建議:每週和孩子一起計劃一次與孩子共同參與的活動,讓孩子期盼這個時刻的到來,讓他知道你非常樂意和他在一起。 8、學習動力:要注重孩子內在學習動力的培養,切忌拔苗助長。對幼小的孩子來說,過大的壓力會影響他內在學習動力的形成,影響孩子的可持續發展。 建議:在幼兒期就開始指導孩子閱讀;培養他對自然和周圍環境的好奇心;經常傾聽孩子的想法,和他一起討論問題。 9、幽默感:不要總對孩子一本正經,和孩子一起歡笑:笑聲能讓孩子更加熱愛生活;要引導孩子積極、輕鬆、愉快地看待事物。 建議:和孩子一起閱讀幽默書籍,看喜劇電影;當孩子嘗試幽默行為時,父母應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10、夥伴關係:孩子需要和同齡或年齡稍大的孩子一起玩耍,你所要做的是適時給他們一些指導。 建議:不要總是讓孩子關在家裡做一些早已設計好的遊戲,要鼓勵他多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耍,在自由自在的活動中,孩子才能更快地拓寬自己的視野,發展自己的能力。

家長應當怎樣教育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終生的老師,所以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特別是孩子的少年時代。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這麼重要的問題卻被很多家長所忽視。所以,為了對孩子的一生負責,建議家長們學一些教育孩子的藝術。

多鼓勵 少批評 正面引導 不要給孩子更多的壓力

家長怎樣教育孩子學會做人

言傳身教,而且對孩子而言父母身教的作用大過言傳。你想讓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要做到

作為父母如何才能教育好子女?

用感情打動孩子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範,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呢?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端正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過渡期。偉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重視。很多家長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子女關懷備至,將良好行為的培養卻置之一邊不顧,對孩子聽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讓他多學點東西,其它方面無所謂。家長的這些錯誤觀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可見習慣對人的一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求家長樹立正確的觀念。在抓學習的同時,也別忘了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 1、在實踐中鍛造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行為形成來自實踐,習慣的養成更有賴於實踐活動,實踐活動是幼兒良好行為形成的關鍵。由於觀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對四五歲(甚至更大)的孩子仍採用嬰兒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給學齡兒童穿衣,洗臉,餵飯,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這種包辦代替行為不僅剝奪了孩子的多種鍛鍊權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賴心理越加頑固。長此下去,將會造成兒童的懶怠,驕橫甚至無能。良好行為習慣又談何實現。 2、培養應該持之以恆。還有一些家長雖然思想上比較重視幼兒良好行為的培養,但沒有足夠的耐心去培養、教導孩子,這與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試著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際、同伴、集體中,學會獨立飲食、睡眠、盥洗、人際交往等良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獲得“該如何做”的認識,形成一系列的行為方式,並在實踐活動中,不斷地練習強化,使之成為一種自然的習慣。這就需要家長有足夠的耐心去教導孩子,使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講明道理。講道理是提高認識的一種方法。幼兒時期,對是非的辨別能力較差,做錯事是難免的,生硬的教訓、批評可能會令家長和孩子的關係鬧僵。這時家長要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細緻地跟他講道理,通過簡潔的語言使孩子發現自己的錯誤,同時在與孩子的談話過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準”“不許”,要多從正面引導,對他的不良行為避免批評引導,而應該直接告訴他:你應該……比如家長在發現孩子搶別人玩具時,應該告訴他搶別人玩具是不對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別人借,或者可以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讓他明白朋友之間要友好相處,爭搶吵鬧是不對的道理。作為孩子自身來講,道理聽多了,良好的行為準則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適當的鼓勵和表揚。鼓勵和表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一種精神營養,更是一種強化良好行為習慣的好方法。孩子愛聽好話,喜歡被人稱讚,而且在人們對他的評價中認識自己。教育家陳鶴琴教授曾說過:“無論什麼人,受激勵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責罰而改過是比較難的。”所以家長對孩子要以積極鼓勵表揚為主,消極批評只會使孩子灰心喪氣。家長對孩子的鼓勵和表揚要從孩子的年齡特點出發。三歲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勵表揚。例如:媽媽看見孩子摔跤了,不要急著把他扶起來,可以馬上說:“寶寶真勇敢,跌倒了會自己爬起來,也不哭。......

做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一、 樹立自信心

我們做家長的大都有“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願望。這一願望

符合人類的發展規律,符合時代前進的節奏,這一願望如何才能實踐?我認為讓孩子相信自己是最聰明的孩子,相信學校, 相信 老師,相信社會一天比一天更美好。因為在我的朋友中,有一部分總是因孩子成績不如別的孩子得了X X獎而自己的孩子沒有得到而責備孩子。有一些諸如“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人家X X多棒,你怎麼就這麼差勁呢?”一類的話,這就在孩子的心中造成了一種:我就是比不上別人,別人是永遠比我好的錯誤觀點。使孩子總處於自卑當中,以致學習沒有上進心,不思進取。鼓勵孩子勝不驕敗不餒。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但又難免會出現缺點與錯誤。因此,家長要把握好尺度,這對於孩子自信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 二、確立學習目標

人生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目標,每一階段目標的實現就是人生上了一個新臺階,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要相結合。有的孩子雖然確立了一個目標,但過於長遠,短期內無法實現。而孩子往往心比較急,對於任何目標希望儘快實現,如果短期內自己看不到成效便會灰心喪氣,這個確立的目標也就失敗了。因此,要在遠期目標的基礎上加入若干個短期內就可實現的目標,這樣既可以儘可能地實現遠期目標,又可在一次次地小成功中獲得自信。這樣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三、讓孩子獨立完成各項任務或作業

從小培養自我約束的能力,什麼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要拖到明天。養成這樣的良好習慣,學習上不欠債,發揮自身的特點,總是對新知識感興趣,使愛學習的勁頭十足。這對於孩子以後踏上社會與工作崗位很很需要。 四、以身作則,家長要起表率作用

做父母的本身既要努力工作,又要經常學習,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孩子。從小到大,孩子和家長在一起的時間是最長的,一天兩天不算什麼,但家長几年,十幾年的習慣行為動作便會變成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暗示。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便會模仿家長的言行舉止。如果家長有不良的習慣,便會在這一天天中給孩子以影響。有些家長明知自己的某些習慣不對,但又管不住,總對孩子說“別學我”但這已經給孩子的心中種下了一顆惡果,並不是自己幾句“不許學”就可以抹殺掉的。所以家長的言行對孩子來說起著非常的作用。 五、還孩子自尊心

平時家長與孩子要相互尊敬,遇到困難時,要多一些鼓勵,多一些引導。培養孩子的自尊心。我一直覺得家長和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主體對待,家長不能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 六、培養孩子競爭意識與興趣

充滿競爭和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要求人們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適應本領,因而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強者氣質”。珍惜並鼓勵每一個小小的進步,讓孩子善於發揮自身優勢,充分肯定與信心刺激相結合,進行“自我感覺良好”訓練。 “一步一個腳印”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一位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認為當今孩子最需要培養的性格是:(1)自信心(2)熱情(3)富有同情心(4)靈活性(5)希望: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敢於迎接挑戰。除了要求孩子認真完成課本作業外,還應該著重培養興趣愛好的知識面,如上興趣班,或教他學習各種球類、棋類等,對其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 七、家庭成員要有分工

做父親的要多承擔一些思想政治工作,母親在生活上要多關心一些,孩子的任務就是學習,只學習才有快樂可言,不要讓孩子把學習看成是負擔,讓孩子感覺到學習就像父母一樣在工作。家庭要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孩子常常感覺到家庭的溫暖、常常能從內心深處樹立起良好的學習氛圍。 ......

作為家長應該著重為孩子做些什麼

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應該為此做些什麼呢?

做為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首先應該從自己的心理準備開始,然後隨著孩子不斷增長的年齡,因人施教,因事調整,因時變化。家長的教育心理是教育方式方法做重要的處事基礎,因此,本人著重從心理的角度做些論述:

一、要有與孩子交朋友的心態。

以孩子的心理接近了,你才能瞭解孩子不同生長時期、不同事態的心理變化,才能與孩子一道共同解決他她們遇到的難題和困難。

曾有這麼一幅“描述了四年級學生的心理分析”的漫畫: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坐在地上哭著,父母在旁邊捶首頓足。父母說:“我們把心肝都給你了,你還要我們怎麼樣呢?”。可孩子說:“你們生我的時候怎麼不要張使用說明書呢?”是啊。家用電器什麼的都有使用說明書,不按說明書操作會出問題的。而我們的孩子沒有使用說明書,就要我們去仔細瞭解他的性格特點了,根據不同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否則也會出問題.單純地打罵絕對不是好辦法,傷了孩子自己也更傷心。孩子進入中年級思想從單純走向複雜,也就是說想的事情多了,開始有自己意向,自己有自己的打算,也就是有些家長在說的:“我們孩子很強,不聽我們家長的話了。”但是他們的辨別力弱。不能把社會上的是非搞清楚,也不完全理解到底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這也就要求家長經常給孩子一些指示和告誡,經常提醒他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以給他明確的方向,需要注意的是大人的“口風”必須一致。不要爸爸這麼說,媽媽卻是那麼說,這樣孩子就更辨別不清楚了。

二、家長平時的教育應該和注意做到以下的幾個方面

1.真正關愛孩子

(1) 把你的時間留一點給孩子。

每天花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時間的長短並不重要,但是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坐下來,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和孩子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可能有家長會說,學生一天到晚都在學校,沒時間和他們交談。這就錯了,時間就像海棉裡的水,是擠出來的,每週回家後,可以少看一下電視,少上一次電腦,與朋友喝茶時間調整到孩子上學時間。和他們談談,問一問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等。

② 和孩子一起外出。

節假日帶孩子一同去戶外散步、上街購物、下地幹活,有條件的帶孩子出去旅遊、參觀。拓寬孩子的視野,陶冶孩子的性情。

③ 和孩子一起看書,看電視。

陪孩子看一些有益於他們身心健康的書和電視節目,並適機交流觀後感,培養孩子的鑑賞能力。

(2)把你的愛送給孩子。

我們中國的家長,喜歡用最發達的食指,動不動就用食指指著孩子罵,“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怎麼這麼笨啊!再這樣你將來怎麼辦?能有出息嗎?……”孩子在驚嚇中長大,哪來的自信心呢?沒自信能做好什麼事呢?有的家長跟我說:“我那孩子我說一句他頂十句,一點都不聽話。”其實動物在受到威脅的時候是處於格鬥狀態的,何況是人,人是高級動物,更不例外,你罵孩子,孩子處於緊張狀態,他會有一種自然的自我保護心理,頂撞很正常,而且這時候他很難接受人家的說教。我們應該換一種方法,把“食指”變成“拇指”,常誇孩子。你常誇孩子這個好那個不錯,你會發現他真的變好了,你要是天天責罵孩子這不行那不行,你的孩子會越來越差的。別怕誇孩子他會驕傲,如果他沒達到第一怎麼會驕傲呢,他又拿什麼來驕傲呢?他不但不會驕傲,而且只會不斷進步。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掌聲受到表揚,尤其是孩子。其實我們每位家長也一樣在工作中或商場中,得到老闆、同事、同行的讚賞就會更有工作激情。

記得一位著名教育家曾經說過:“不瞭解孩子,不瞭解他的智力發展、思維、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有成為一個好孩子的慾望,家庭教育就應該讓孩子找到“我是好孩......

家長應該如何配合學校教育孩子

一、要負起管教孩子的責任有的家長認為自己的責任就是送孩子上學,一旦孩子進入學校,家長就如釋重負似地將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到教師身上,認為教育孩子只是學校的事,這都是十分錯誤的。一個合格的家長應該對子女成長承擔教育責任。要記住: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還是孩子的終生教師。誠然學校是有領導、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專門教育人的場所,在培養人才方面起主導作用。但是學校教育必須有家長的正確配合,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育的質量,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大部分時間在家中度過,加上學校學生人數多,教師的精力和時間無法與孩子父母相比;另一方面學校教育如果得不到家長的支持、配合、強化,是難以起到有效作用的;其三,由於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繫,家長的言行直接影響學校教育的效果。因此教育好小學低年級獨生子女,特別需要家長積極、主動、正確的配合二.家教中的一些誤區1、過分保護。一根獨苗,捧在手中,貼在胸口,含在嘴裡,樣樣事情包辦代替。要讓孩子知道,自己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生了,生活、學習不能完全依靠父母和教師,能自己做的事就自己做,遇到問題和困難自己要想辦法解決。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學點簡單的勞動技能,會開、關門窗,掃地、抹桌椅等,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逐漸減少父母或其它成人的照顧,逐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此中要做好老人的工作。2、過分寵愛。現在的孩子,是家裡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長往往明知無理,但經不住孩子哭鬧,只能樣樣事情依著他,從而導致了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在不正常的環境中成長的現象。所有的父母都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好的,犯錯誤是偶然所為。可是進入學校以後,是有約束和壓力的,或許孩子會在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和批評,作為家長,對於孩子不合理的行為要讓孩子受一些批評。專家常提醒父母:“請家長們不要忘記,老師負責的不是一個孩子。”3、過分期望。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希望孩子樣樣都爭第一名,心願是好的,但要提醒家長,次次測驗得100不可能,孩子努力了就行。三、要配合學校,教育孩子1、要先了解學校、班級對學生的要求只有瞭解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才能更好地配合學校教育孩子,以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2、要配合學校,就要真正瞭解自己的孩子(1)要多與孩子談話交流,瞭解孩子的思想脈絡。(2)要向孩子的同學、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3、要配合學校,就要注意維護老師的威信我們發現有的家長抵觸老師,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常言道:親其師,信其道。老師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長可以私下向老師建議,但切忌損毀老師的形象。我認為家長和老師最好是朋友關係。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先想想自己哪一點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責任都一股腦的推向老師,應該與老師一同商討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應該與老師做個換位思考,應該想到班上還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師工作的辛苦。更何況,老師面隊您的孩子只有幾年,而您的孩子一旦教育失敗,您也將面對孩子一生。特別是一些低年級兒童的家長,很關心孩子,甚至一個孩子,就有很多人愛護,對孩子的老師關注的人就更多,議論老師也就成了一些家長聊天的話題,有時在自己孩子面前隨便評論老師。老師是低年級學生最尊敬、最崇拜的人。老師的形象在他們心中是最完美的,他們聽老師的話,模仿老師的言行,這是塑造學生靈魂的關鍵時期。這時小學生的情感不穩定,如果破壞了老師的形象,降低了老師的威信,學生不聽老師的話,還能再聽誰的話,還能崇拜誰呢?正確的做法是:不隨便在孩子面前議論老師,特別是老師的不足,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評價老師,要讓孩子看到老師......

作為父母應該怎麼去教育孩子

用感情打動孩子 人的習慣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個人最初的活動場所。家庭中的各種習慣是孩子最初接觸到的行為規範,對孩子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家長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呢?

我認為具體應注意以下幾點:

端正教育觀念。

幼兒階段是良好行為習慣形成的重要過渡期。偉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傾向態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成功。”換言之六歲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時期。

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重視。很多家長懷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在學習上生活上對子女關懷備至,將良好行為的培養卻置之一邊不顧,對孩子聽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長認為:我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只要讓他多學點東西,其它方面無所謂。

家長的這些錯誤觀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師對幼兒良好行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間接折射到孩子的心靈中,變成孩子的觀念。英國有句諺語:“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作為家長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作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呢,以下幾點想法供參考:   一、瞭解子女心理特點,用變化的眼光去看待他們的發展和成長。  經常聽家長們這麼說:"孩子變了,變得我不認識了,不知道他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這實質上反映家長與子女間產生了隔閡,而產生隔閡的原因不光是在子女一方,更需要從家長方面去找。通常我們父母習慣於用不變的眼光去看待變化發展的子女,事實上,每個孩子在其體型、外貌、內臟器官不斷髮育成熟的過程中,其心理同時也在演變。有人說過這樣的話:孩子在10歲之前,是對父母的崇拜期;20歲之前是輕蔑期;30歲之前進入理解期;40歲之前則是深愛期;直至50歲,才能真正理解父母。  我們姑且不去研究這些話的來龍去脈或理論依據,但至少它給我們提示了一個人在成長髮展時期內心的一般規律。因為青少年隨著生理的成長、發育,進入了"心理斷乳期",他們特別看重自我,也特別講究自身價值,開始萌發獨立意識,一改小時候"唯父母之言為是"的局面,他們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觀點,也有了一定的鑑別能力,對父母的教誨則更是有選擇地接受,凡不符合他們意志、意念、觀點的東西將極力加以排斥。倘若我們不瞭解這些,生硬地沿用一成不變的教育手段,那麼效果就可想而知了。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有位哲人說:"自信心是每個人事業成功的支點,一個人若沒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為動力,戰勝各種困難,敢於奪取勝利。因此,父母要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要引導孩子尊重別人但不迷信別人,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別人的成功與失敗.正確看待自己的進步,要有成功的自信心。  二、尊重子女個性發展,用平和的心態幫助他們確立人生目標。  目標是自己選擇的,沒有遺傳性,做父母的切忌把自己的人生經驗作為模式強加到孩子身上,切忌把自己沒有實現的願望作為人生目標硬性規定由孩子頂替完成,鑑於孩子的個性發展未必延續父母,而父母所能做的,也只是啟發、引導、培養其興趣愛好而已。因此,在確立人生目標上,絕不可越俎代庖。值得稱道的做法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及孩子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幫助其確立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當有悖於父母的意願時,不能簡單地強迫其順從,而是耐心地分析,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努力找到雙方的最佳結合點。顯而易見,有了一致的目標,將會引發共同的語言、觀點和理念,那樣的話,溝通也就不成問題了。  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缺點。當孩子有了錯誤時,不要用偏激的言辭去斥責,而要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和孩子一起分析事件的來龍去脈,指出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以及造成的危害,然後,幫助孩子改正錯誤。一生中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特別是人生觀和道德觀正在形成中的兒童,有缺點、錯誤的可能性更大。做家長的要充分理解他們,信任他們,引導他們正確對待錯誤。  切忌對孩子說"你懂什麼"之類的話。這是許多家長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殊不知,這是傷害孩子自尊心、自信心的"惡語"。每當孩子聽到它,自然會泛起難言的苦澀:父母都不信任我,我還有什麼前途?甚至會因此而自暴自棄,一蹶不振。家長在教育子女時,請記住:信任是孩子成長的"滋補品"。  三、滿足子女正當需求,用健全的人格力量引導他們積極向上。  當今家長培養子女,往往把學習成績放在首位。學習文化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子女有健全的人格。為人父母的職責在於,使下一代能在家庭中初步完成社會化的過程,即為社會輸送一個身心健康、富有活力的文明生活的創造者。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我們做......

相關問題答案
作為家長怎樣教育孩子?
做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
家長怎樣教育小學生?
平時在家怎樣教育孩子?
怎樣教育孩子注意安全?
怎樣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
家長怎麼教育初中生?
怎麼教育孩子不被欺負?
怎麼教育孩子方法?
德國人怎麼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