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日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中國傳統節日按時間先後的順序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20424.html?wtp=tt

贊助廣告

我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第年第一個節氣:打春

一月一日:元旦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

三月八日:婦女節

三月十二:植樹節

清明節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一日:勞動節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六月一日:兒童節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建黨日

七月七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日

農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節

農曆七月十三:敬老節

八月一日:中國建軍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

九月十日:教師節

十月一日:國慶節

農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農曆臘月初八:臘八節

農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農曆正月初一:春節

贊助廣告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那些和日期從一月開始全部

1.正月初一, 春節;

2.正月初五,破五日,開市,神話中五路財神誕辰;

3.正月十五,元宵節;

4.正月二十,天穿節,天穿節又叫補天節,“小天倉”,源於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

5.正月二十五,天倉節(填倉節);

6.二月初二,春龍節, 又叫龍抬頭、 青龍節;

7.冬至後一百零五天,清明節的前一天 ,寒食節,農曆日期不固定;

8.清明,24節氣之一,農曆日期不固定;

9.三月初三,上巳節;

10.五月初五, 端午節;

11.六月初一,半年節(過半年);

12.六月初六,晒衣節、姑姑節;

13.七月初七, 習稱七夕、七月七、乞巧節;

14.七月十五 ,道教中元節,俗稱鬼節;

15.八月十五 ,中秋節;

16.九月初九,重陽節;

17.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節,又稱祭祖節;

18.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節;

19.冬至,故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於新年);

20.十二月初八,臘八節 ,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21.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節,祀灶日,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

22.十二月的最後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節夜、大盡等,民間稱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貼春聯,迎財神,吃年夜飯,守歲。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按照日期順序,將每個傳統節日的農曆和公曆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中國都有什麼節日 每個節日的日期是多少

中國的節日有很多,以傳統節日為主:

節日名稱 節日時間

春節 正月初一

元宵節 正月十五

上巳節 三月初三

寒食節 清明節前一天

清明節 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五月初五

七夕節 七月初七

中元節 七月十五

中秋節 八月十五

重陽節 九月初九

寒衣節 十月初一

下元節 十月十五

臘八節 臘月初八

冬至節 12月22日前後

祭灶節 臘月廿三或廿四

除夕 臘月廿九或三十

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的來歷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建國前,繁文縟節較多,封建迷信嚴重。臘八過後,擇吉日掃灰。臘月二十三日辭灶之後,開始忙年,做大棗餑餑等。二十九日“封門”,貼春聯、窗花、過門箋、掛宗譜。三十日晨,供盛飯。下午,上祖墳“送吊子”,請先祖回家過年。門口置“拴馬樁”,院內橫鋪秫秸。晚十時左右,接灶、請神、撒陳(在正間地上撒麥秧)。半夜“發子”,拜先祖,敬諸神,鳴鞭炮。全家自幼至長,依序叩拜,長者受拜後須分壓歲錢。然後喝辭歲酒,吃更年餃子。黎明,本族或近鄰相互拜年。初一晨,吃“錢餃子”。初三日黎明送神。節間,親友互相探拜。農村請媳婦、請女婿,共賀新春。建國後,禮節相沿,迷信活動有所廢除,80年代又有所復燃。

元霄節 農曆正月十五稱元霄節,也叫“上元節”、“燈節”。家家用胡蘿蔔灌蠟油做燈,送至祖墳及院中角落。晚上有放禮花之俗,兒童燃放“解悶”。節間“鬧元霄”,耍秧歌、舞龍燈,熱鬧非凡。

二月二 俗謂小龍抬頭。男子多於此日理髮。農家炒豆,稱“蠍子豆”,意防毒蟲。打“五穀囤”(用草木灰撒成幾個相套的圓圈,內撒五穀雜糧),祈求有個好年景。舊有前往土地廟祭土地神之俗,今已廢。

清明節 祭掃先人墳墓,添土壓紙。建國後,機關、學校等於此日祭掃烈士墓。舊以清明前一日為寒食節,禁火冷食,並有打鞦韆之俗。

端午節 農曆五月五日為端午節,吃粽子和熟雞蛋。兒童以五彩線系腳脖、手腕。晨“拉露水”,採艾懸於門戶之上,以避瘟疫。新媳婦“送端午”,從孃家帶粽子分送婆家親鄰。

六月六 舊俗吃炒麵,曝衣書。新婿到丈人家“現新”。

七月七 舊稱“乞巧節”。招遠過此節是七月初六,俗雲:“招遠人性子急,拿著初六當初七”。節間做“巧餅”,兒童以線穿之,稱“穿小果子”。舊時婦女生“巧芽”(以五穀雜糧生芽),供奉姐姐(織女),乞求織女賜給巧手。

七月十五 舊稱中元節,又為鬼節,掛燈為鬼魂照路。此日晚間,掛宗譜、供先祖、吃餃子。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為中秋節,親友以月餅、燒雞等禮物饋贈。晚,宴飲賞月,分食月餅。

十月一 農曆十月初一為秋祭,上墳添土,拜掃先墓。

冬至 俗稱過冬,亦有掛宗譜供先祖之俗。中午吃包子,晚上吃餃子。

臘八 農曆臘月初八,俗稱臘八,喝“臘八粥”,憋“臘八蒜”。

辭灶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為辭灶,又稱過小年。蒸粘糕,供糖瓜,焚燒灶神像。

公曆節日 除傳統節日外,一些紀念性的公曆節日漸為縣民接受,但活動範圍、深廣程度不同。主要有元旦、婦女節、國際勞動節、青年節、兒童節、黨的生日、建軍節、教師節、國慶節、植樹節等。

中國傳統節日

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歷,民間傳說多種多樣。如果只用封建迷信的眼光來打量她,則是對這些美麗傳說和人們美好願望的一種褻瀆。

這些神話了的傳說,是屬於普通老百姓的,是他們對生活更加美好的一種希冀,一種期盼。勞作了一年的人們,面對無所改觀的現實生活,寄希望在新的一年能避凶趨吉時來運轉,多收他三五斗;還有一種節日是人們對先人或先哲的思念和紀念,使前人栽樹之德代代相傳;另外一些節日也不乏一些對愛情美滿天倫永樂的憧憬。

就過年來說,她更屬於孩子們,過年是孩子們的童話,是一件新衣,是一串鞭炮,是壓歲錢的紅包,是炸丸子鍋裡飄出的一縷油香,是一段沒有父母呵斥的無拘無束的日子……

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

據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餘下全文>>

中國傳統節日具體時間

除夕:農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

清明節:公曆4月4日或5日。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

中國傳統節日鬼節的日期

中國鬼節有三:清明、中元、寒衣。 清明,又稱鬼節,要上墳,同時有踏青的習俗,把新土往墳上揚,添墳。以前清明也叫寒食節,曾長達百日,曹操改為一天,唐改為清明前三天,所有火都得滅,出寒食後,從宮中傳出新火。 清明還要插柳枝,戴柳條帽,放風箏,盪鞦韆 中元(七月十五)本是民間祭祖的日子,後定為地宮聖誕,而地宮掌管地獄之門,這一天地宮開啟地獄之門,也是地獄開門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團圓,因此又是鬼節,是中國三大冥節中最重要的一個,設有道場,放饅頭給孤魂野鬼吃,這一天要祭祖、上墳、點荷燈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觀舉行盛大法會祈福吉祥道場,內容是為死者的靈魂超度。 佛教這一天是盂蘭盆會的日子,內容也是為亡靈超度,盂蘭本意是解放倒懸,來自目蓮救母的故事。 寒衣節(十月初一),上墳祭祖,最主要是制冥衣,買紙紮成,包起來晚上在門前燒。 欽天監要在這一天頒佈新的皇曆。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傳統節日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及日期?
中國傳統節日農曆日期?
陽曆中國傳統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的來源?
中國傳統節日大全表?
什麼是中國傳統節日?
農曆中國傳統節日大全?
中國傳統節日都有哪些?
中國傳統節日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