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六是什麼日子?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6日

大年初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正月初六又稱馬日,在這一天要送窮,是漢族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在中國各地還有自己的送窮辦法,各不相同。但寓意基本相同,都是在於送走窮鬼。反映了漢族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中文名:正月初六

別稱:馬日

節日時間:農曆正月初六

節日型別:傳統節日

流行地區:中國

節日活動:送窮,啟市

農曆二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日期:2016年二月初六日,查詢對應的公曆是2016年3月14日。

2016生肖:申猴

贊助廣告

農曆六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六月初六,在民間被稱為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

天貺意為賜贈,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攙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認為吃了用麥粉和糖油做的麵食,對增強體質有益。有詩云:“早市離家二里遙,攜籃趕上大雲橋。今朝不吃麻花粥,荷葉包來茯苓糕。”這類糕點為人喜歡,其原因是它鬆軟、清口、甜淡適宜,而又價廉潔。不過如今的糕點市場已經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尋覓賣茯苓蛋糕的店攤已經很難尋見了。

贊助廣告

另外,民間也流傳著“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晒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溼衣晒乾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黴,取出來晒一晒。傳說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書書不蠹。此俗見於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獲編》,文雲:“六月六日,內府皇史晟曝列聖實錄及御製文集,為每年故事。”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於此日晒裘衣雜物,以防蟲蛀。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這一天翻檢曝晒。

關於“六月六”還有很多的傳說,“六月六,請姑姑”是流傳很廣的一個。每逢農曆六月初六,農村的各家各戶都要請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這個習俗是從春秋戰國時候就興起的。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兒女親家趙衰對他很反感,直言數落了他,狐偃不聽,當眾把親家責怪一番,趙衰年老體衰,不久因氣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對家人說,六月六日趕回家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訊息,決定六月六日殺狐偃,抱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妻子,狐偃的女兒得知這個訊息後整天心驚肉跳,在六月初五這天,悄悄跑回家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母親。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敗露,每天惶惶不可終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來請女婿。到相府後,狐偃請女兒、女婿坐了上席,然後對眾人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錯。今天女婿設計殺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為民除害,為父報仇,我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難,盡了大孝,禮當受我一拜。希賢婿看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一席話,說得滿座賓客又驚又喜,女兒、女婿叩頭謝罪,前仇盡釋。

從此後,狐偃真心改過,為了記住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此事張揚出去,老百姓個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閨女,應個消災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上海的民諺卻誇張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鴨蛋熟。”把驕陽下的酷熱說得很形象化。早年人們常在這一天晒伏醬、付瓜,為了防潮防腐,人們常於這一天用桐油塗飾門窗和樑柱。

北方人的諺語則是:“六月六,看谷秀。”一般說,莊稼長得好不好,秋收時豐歉如何,這時候已大致可以測定了。

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補充:

農曆六月初六是我國一個節日眾多的日子,有六月六、六月節、姑娘節、洗牛節、禾魂節、窮節、晒衣節、......餘下全文>>

農曆二月初六是什麼節日

我印象當中農曆的二月初六沒啥節日啊,但是我去人生日曆上面看了一下,今年的農曆二月初六是後天,正好是九九的第一天。其他也沒啥了呀。

2015年農曆十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萬年曆

公曆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農曆 十月初六 乙未年【羊年】丁亥月 丁酉日

宜:嫁娶、冠笄、祭祀、祈福、求嗣

忌:伐木、上樑、修造、入殮、理髮

2015年農曆十月初六,是公曆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初六是什麼日?

初六沒特定的風俗

年三十 行花街

除夕之夜,吃年飯、守歲和逛花市是老廣州辭舊迎新的三件大事。年三十晚上的年飯是越晚吃越好。

年初一 拜神

凌晨祭祖拜神,殺雞。起床焚香,放炮仗。這天互相拜訪,不問貴賤,奔跑往來好幾日,名曰“賀新歲”。初一的中午飯必須吃齋,用粉絲、腐竹、髮菜、冬菇等煮成一鍋“羅漢齋”,希望這一年該吃的素菜都在這一天吃完,往後就可以大魚大肉了。

年初二 開年

一大早,家中婦女要主持“開鍋”,下花生油,煎蘿蔔糕、煎魚。現代人更是喜歡將開年飯擺到酒樓吃,吃得越早越好。這天,鄰里和親友之間,往來拜節。廣東流行女兒攜家帶口回孃家。廣州的一些郊區農村還保留著“放生”的習俗,買活鯉魚,用紅紙蓋上魚眼,拜神之後到河塘放生。

年初三 窮鬼日

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希望避免與人發生口角爭執。一些廣州人會選擇足不出戶。這天如有人串門,會被當作窮鬼趕出門。

年初四 神落天

接財神回家。如果舊年不如意的可能用“一碗清水、三支香”祭灶王,舊年發達的要用雞鴨魚肉祭拜。

年初七 過人日

舊時這天的早飯,廣州人要設豐盛的家庭筵席,以慶賀“人的生日”。這一天,年輕人結伴遊花地,選最美的姑娘———“人日皇后”,由她主持這一天的活動。初七七不去,初八八不歸。初七出門探親等人,初八不能回家,要留在親戚家。

年初九 九皇誕

老廣州要祭拜玉皇大帝,拿出雞鴨魚肉。

年初十 打春去

年十一 打仔回

在廣州郊區的農村,相鄰兩個村子的小孩要在這兩天擲石子對打,哪個村子贏了就代表新年會更好。初十一,家長要把這些對打的孩子趕回家。

年十二 開燈信

大街小巷、各家各戶都要點滿燈,廣州的農村在祠堂也要點燈。

年十五 祈完燈

廣州人在這一天裡要逛花燈。此外,廣州的郊區農村裡,舊年生了男孩子的要在這一天掛一個燈籠在祖祠裡,表示向祖宗報到。

農曆六月初六是什麼節日?有什麼來歷?

農曆六月初六,除了是“姑姑節”外。在古代還是另外一個節日,名叫“天貺(賜贈的意思)節”。天貺節是道家的稱呼,起源較晚。 農曆六月初六,淮安民間舊時有六月六晒紅綠的習俗。相傳“六月六晒紅綠”之俗起源於唐代。唐代高僧玄奘從西天(印度)取佛經回國,過海時,經文被海水浸溼,於六月初六將經文取出晒乾,後此日變成吉利的日子。開始,皇宮內於此日為皇帝晒龍袍,以後又從宮中傳向民間,家家戶戶都於此日在大門前曝晒衣服,以後此舉成俗。

起源 六月六又叫“天貺節”,此節起源於宋代。宋真宗趙恆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並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這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天貺節”已失去原來含義,而晒紅綠的風俗尚存。 風俗 天貺節的民俗活動,雖然已漸漸被人們遺忘,但有些地方還有殘餘。江蘇東臺縣人,在這一天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並吃一種用麵粉摻和糖油製成的糕屑,有“六月六,吃了糕屑長了肉”的說法。還有“六月六,家家晒紅綠”的俗諺。“紅綠”指五顏六色的各樣衣服。此諺的後一句,又作“家家晒龍袍”,在揚州有個解釋,說乾隆皇帝在揚州巡遊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溼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換,只好等待雨過天晴,將溼衣晒乾再穿,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龍袍”之說。江南地區,經過了黃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黴,取出來晒一晒,可免黴爛。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該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是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巨集大的天貺殿。 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個節日,叫做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天貺節這一天翻檢曝晒。 【天貺節的習俗】天貺節,又稱“六月六”、“回孃家節”、“蟲王節”等。“六月六”是一個小節,節日活動較少,主要是藏水、晒衣和晒經書,婦女回孃家,人畜洗浴,祈求晴天等活動。? [回孃家]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孤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孃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閤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孃家的節日,還稱為姑姑節。 女兒回孃家是經常性的,但是什麼時候能回,要看夫家能否離開,如農忙時節、節日期間,女兒要在丈夫家生活。而農曆六月農閒期間,才為女兒回孃家提供了方便條件,民諺說“六月六,請姑姑”,因此,婦女回孃家是天貺節的重要內容。此時,小孩也要跟隨母親去姥姥家,歸來時,在前額上印有紅記,作為避邪求福的標記。河南婦女回孃家時,要包餃子,敬祖先。婦女要在祖墳旁邊挖四個坑,每個坑中都放餃子,作為掃墓供品。另外,甘肅榆中在農曆六月六廟會上,求育婦女要跪在太白泉邊,從水中撈石,用紅布包好,祈求得子。 [晒書]關於天貺節的來歷,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曆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晒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黴,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晒。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晒龍衣,龍衣晒不幹,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餘下全文>>

本月農曆初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六月初六,在民間稱為天貺節、翻經節、姑姑節。天貺節起源於宋真宗趙恆。某年的六月六日,他聲稱上天賜給他天書,遂定為天貺節。翻經節傳說唐僧到西天取經回來,不慎將所有經書丟落到海中,撈起來晒乾了,方才儲存下來。因此寺院藏經也在這一天翻檢曝晒。姑姑節是從春秋戰國時候就興起的。六月六日接回出嫁的閨女,消災解怨,免災去難。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此外還有給貓狗洗澡,叫做“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

農曆六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大伏天,就是陽光最厲害的一條,把家裡所以東西拿出來晒晒,不是朋友圈晒,

農曆六月初六是什麼節日?

就我國民俗來說,農曆六月六日有些習俗是傳之已久的,這在名諺中也有反映。

一說是:“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此時已屆仲夏,驕陽高照,為了防止家畜生蟣蝨人們在此日為貓、狗洗浴,農家則把貓、狗驅往河中洗澡。貓、狗在這一天嬉水,與小兒同樂,因此民間也稱此人為貓、狗的生日。

另一習俗是晒衣服。傳說這一天晒衣衣不蛀,曝書書不蠹。此俗見於300多年前明人沈德符著的《野獲編》,文雲:“六月六日,內府皇史晟曝列聖實錄及御製文集,為每年故事。”士大夫家及平民百姓也於此日晒裘衣雜物,以防蟲蛀。

上海的民諺卻誇張而有趣:“六月六,晒得鴨蛋熟。”把驕陽下的酷熱說得很形象化。早年人們常在這一天晒伏醬、付瓜,為了防潮防腐,人們常於這一天用桐油塗飾門窗和樑柱。

北方人的諺語則是:“六月六,看谷秀。”一般說,莊稼長得好不好,秋收時豐歉如何,這時候已大致可以測定了。

至於伏夏糕點,近人周簡段先生提及江蘇東臺民諺:“六月六,吃了糕屑養了肉。”認為吃了用麥粉和糖油做的麵食,對增強體質有益。有詩云:“早市離家二里遙,攜籃趕上大雲橋。今朝不吃麻花粥,荷葉包來茯苓糕。”這類糕點為人喜歡,其原因是它鬆軟、清口、甜淡適宜,而又價廉潔。不過如今的糕點市場已經是奶油蛋糕的天下,要尋覓賣茯苓蛋糕的店攤已經很難尋見了。

關於“六月六”還有很多的傳說,“六月六,請姑姑”是流傳很廣的一個。每逢農曆六月初六,農村的各家各戶都要請回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這個習俗是從春秋戰國時候就興起的。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宰相狐偃功高居傲,他的兒女親家趙衰對他很反感,直言數落了他,狐偃不聽,當眾把親家責怪一番,趙衰年老體衰,不久因氣而死,其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對家人說,六月六日趕回家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知訊息,決定六月六日殺狐偃,抱父仇。

狐偃的女婿把這個決定告訴了妻子,狐偃的女兒得知這個訊息後整天心驚肉跳,在六月初五這天,悄悄跑回家把這個訊息告訴了母親。狐偃的女婿知道事情敗露,每天惶惶不可終日。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來請女婿。到相府後,狐偃請女兒、女婿坐了上席,然後對眾人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方知自己近年做事有錯。今天女婿設計殺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為民除害,為父報仇,我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難,盡了大孝,禮當受我一拜。希賢婿看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一席話,說得滿座賓客又驚又喜,女兒、女婿叩頭謝罪,前仇盡釋。

從此後,狐偃真心改過,為了記住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日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此事張揚出去,老百姓個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日接回閨女,應個消災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

相關問題答案
四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二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正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十一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十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農曆初六是什麼日子?
九月初六是什麼日子?
初六是什麼日子?
大年初六是什麼日子?
六月初四是什麼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