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對應的五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五臟對應五行有些什麼說法嗎?

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1.說明臟腑的生理功能與相互關係

①說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特點,如肝喜條達,有疏洩的功能,木有生髮的特性,故以肝屬“木”;心陽有溫煦的作用,火有陽熱的特性,故以心屬“火”;脾為生化之源,土有生化萬物的特性,故以脾屬“土”;肺氣主肅降,金有清肅、收斂的特性,故以肺屬“金”;腎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水有潤下的特性,故以腎屬“水”,

②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生理功能的內在聯絡。如腎(水)之精以養肝,肝(木)藏血以濟心,心(火)之熱以溫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肅下行以助腎水。這就是五臟相互資生的關係。肺(金)氣清肅下降,可以抑制肝陽的上亢;肝(木)的條達,可以疏洩脾土的壅鬱;脾(土)的運化,可以制止腎水的泛濫;腎(水)的滋潤,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心(火)的陽熱,可以制約肺金清肅的太過,這就是五臟相互制約的關係。

贊助廣告

③說明人體與外界環境四時五氣以及飲食五味等的關係。總之,五行學說應用於生理,就在於說明人體臟腑組織之間,以及人體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聯絡的統一性。

2.說明臟腑間的病理影響

如肝病可以傳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響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響,即木鬱土虛或土壅木鬱;肝病還可以影響心,為母病及子;影響肺,為木侮金;影響腎,為子病及母。肝病是這樣,其他臟器的病變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剋乘侮的關係,說明它們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

3.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1)在疾病診斷上的運用

從本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本髒病。如面見青色,喜食酸味,脈見弦象,可以診斷為肝病;面見赤色,口味苦,脈象洪,可以診斷為心火亢盛。脾虛的病人,面見青色,為木來乘土;心臟病人,面見黑色,為水來乘火,等等。

贊助廣告

從它髒所主的色、味、脈來診斷五臟疾病的傳變情況。如脾虛病人,面見青色,脈現弦象,為肝病傳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見紅色,脈現洪象,為心病傳肺(火乘金)。五臟中任何一髒有病,都可以傳及其他四髒,用五行學說來分析,存在著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種傳變關係。

從色與脈之間的生克關係來判斷疾病的預後。如肝病面色青,見弦脈,為色脈相符。如果不見弦脈,反見浮脈,則屬相勝之脈,則克色之脈(金克木),為逆,主預後不良;若見沉脈,則屬相生之脈,即生色之脈(水生木),為順,主預後良好。

(2)在疾病治療上的運用

①控制五臟疾病的傳變。如肝病能傳脾(木乘土),預先予以補脾,防其傳變。“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

②確定治療原則。概括為“補母瀉子”法,即“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補母,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虛證而治療的,如肝虛補腎,因為腎為肝之母,所以補腎水可以生肝木。瀉子,是針對具有母子關係的實證而治療的,如肝實瀉心,因為心為肝之子,所以瀉心火有助於瀉肝木。

根據相剋關係來確定治療原則,可以概括為“抑強膚弱”法,即瀉其克者之強,補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過而乘脾土,肝木太過為強,必須瀉之,脾土為弱,必須補之。

③制定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補腎陰以涵養肝陰的方法,適用於腎陰虧損而肝陰不足的病證。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適用於脾失健運而肺氣虛弱的病證。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藥治療肝旺脾虛的一種方法。

此外,在鍼灸和精神療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剋制作用來選穴和調節情志。如悲可以勝怒,是因為悲為肺志屬金,怒為肝志屬木的緣故。

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陰陽五行學說,常常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陰陽五行學說的結合,不僅可以說明事物矛盾雙方的......餘下全文>>

五行與哪五色、五臟、五個方向對應

五臟:木性為肝臟;火性為心臟;土性為脾臟;金性為肺臟;水性為腎臟。  五色:木代表青色;火代表紅色;土代表功色;金代表白色;水代表黑色。  五方:木為東方,火為南方,金為西方,水為北方,土為中央;

中醫中,常用金、木、水、火、土五行代表五臟。請問,與肺相對的是

人體與五行學說

人體器官分為「五臟」、「六腑」。

「五臟」為心、肝、脾、肺、腎等,皆屬陰。

「六腑」為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等,皆屬陽。

人體中有精、氣、神三寶。生理活動歸納為:一生、二出、三入、四升、五降、六歿等功能。人有陽氣與陰氣,若陽氣虛弱則病顯虛寒症,若陰氣虛弱則病顯虛熱病。故曰:「陰勝則寒,陽勝則熱,陽虛則寒,陰虛則熱也。」

五行為金、木、水、火、土。五行其特性如下:

金生絢麗,變革香寶。

木生茁長,登發升高。

水生滋潤,寒凍酷冽。

火生炎熱,燥悶引煩。

土生融和,萬物綠化。

此為之五行特性也。

肝屬木、心屬火,肺屬金,脾屬土,腎屬水。

人有五形:喜、怒、悲、憂、恐。

心生喜,肝生怒,脾生憂,肺生悲,腎生恐,依五行迴圈產生相生相剋,制化變化規律與人整體臟腑迴圈,密切相連矣。

常觀病理變化,有寒熱、表裡、虛實之疾病,其特徵如下:

發熱脈浮緊、惡寒無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實症。

發熱脈浮緩、惡風有汗,乃病顯外感風寒表虛症。

寒熱往來、口乾脣裂、頭暈目眩、胸腹悶積,乃病顯半表半里之症。

發熱不畏冷、無時無刻出汗、口渴便祕,乃病顯裡實症。日常畏冷自汗稱之陽虛。五心煩燥、顴紅脣乾、盜汗稱之陰虛。

故疾病有陽陰之症,須觀察日常病理變化而言。五行辨陰陽,陰陽辨五行矣。以上為人體各部門與五行迴圈有密切相關也。

如何理解中醫五臟與五行的關係

如何理解五行與五臟的關係 稍有醫學知識的人都應該知道,人體內部各個器官都是有關聯的,比如膽囊是由肝臟包裹起來的,胃臟和十二指腸也是連在一起。不過,一些在人體結構中相去甚遠的器官,比如眼睛和肝臟、肺臟和面板還有大腸,它們之間有關聯嗎? 從西醫的角度來看,答案是否定的,這個體系很少把人當做一個整體來看待。肺臟就是肺臟,面板就是面板,大腸和前兩者也不挨著。因為三者從解剖學上看,其關聯程度並不高。肺臟屬於呼吸系統,大腸屬於消化系統,面板則自成一個系統。如果用西醫的方法來看,與其關注肺臟和大腸的關聯,倒不如去研究大腸和小腸的聯絡。 但是,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情況卻並非如此。我們小時候就應該聽說過:“肝開竅於目、腎開竅於耳、心開竅於舌、肺開竅於鼻、脾開竅於口”等等說法。不光是五臟對應五官,實際上,在中醫中,類似的說法還有很多。比如:“肺主皮毛”、“肺與大腸相表裡”等等。 那麼,在這個例子中,中醫的說法對嗎?我們不妨先看看生物學方面的一些結論。很多魚類、兩棲類、爬行類動物,面板、大腸都是呼吸器官。在魚類中,我們常吃到的黃鱔,其魚類共有的呼吸器官腮已經高度退化,它們主要利用面板和喉部來呼吸。還有,甲魚和烏龜,在水中是利用洩殖腔(也可以稱之為直腸)來呼吸。在兩棲類動物中,蠑螈、青蛙的面板都是呼吸器官。 大家不要覺得這些動物離我們很遠,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還是胎兒的時候,在子宮內都要完成一部從低等動物進化到高等動物的全部歷程。在某個階段,胎兒就像是一條魚,有腮裂,還有尾巴。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確實如此。大家有興趣可以去北京自然博物館看看胎兒的發育標本。 通過上面的例子不難看出,肺臟、面板、大腸,在我們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建立了某種神祕的聯絡。 同樣的例子還有,比如中醫說“汗為心之液”,“心開竅於舌”。從表象上來看,汗水和心臟似乎沒有任何關係,它是由面板上的汗腺分泌的。舌屬於消化道的一部分,和屬於迴圈系統的心臟也不挨著。但是,看看家裡養的狗,它面板上沒有汗腺,散熱要靠舌頭,難道這僅僅是巧合?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儘管生物學和醫學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人體實在過於複雜和玄妙,我們還不能為每一條中醫理論找到足夠的生物學和醫學證據。 當然,不能拿到足夠多的證據,不等於我們就徹底放棄。如果無視一些客觀事實,一味等著醫學的進一步發展來解決問題,無疑將會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現在,完全可以先懷著謙虛的心態來學習和了解中醫的五臟學說。在掌握了一些基本規律,我們或許可以從養肝的角度來防治近視和白內障,或者用養腎的方式來防治耳聾。 考慮到篇幅的緣故,我們不大可能一次就把中醫五臟理論給說清楚。沒關係,先易後難,一步步深入,在接下來的稿件中,我們就談談五臟和五官的對應關係,以及其中的哲學道理。 肝開竅於目哲學聯想 先看看《黃帝內經》對於肝(不要簡單對應肝臟,中醫講究的是系統,不是區域性器官)的闡述。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 “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體為筋,在髒為肝,在色為蒼,在音為角,在聲為呼,在變動為握,在竅為目,在味為酸,在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傷筋,燥生風;酸傷筋,辛勝酸。” 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這些都是動物形成之前存在的演化過程。地球一經形成,方位就確定了,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風由東方而生,也是可以理解的;風生木,好比春風使萬物復甦;酸味只能是草木的味道。酸生肝,就是說,草木的中酸味決定了肝的產生,或者說,肝的產生是由於草木中的酸性決定的,作為人體這樣的生命體,肝是必然存在的。 肝被喻為體內的化學工廠,分解有害成份和大分......餘下全文>>

五臟六腑與五行的關係

五行對應臟腑部位對及可能發生的疾病

木: 肝與膽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筋骨和四肢.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肝, 膽,頭, 頸, 四肢, 關節, 筋脈, 眼, 神經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臟與小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血脈及整個迴圈系統. 過旺或過衰,較宜患小腸, 心臟, 肩, 血液, 經血, 臉部, 牙齒,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與胃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腸及整個消化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脾, 胃,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與大腸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氣管及整個呼吸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大腸, 肺, 臍, 咳痰, 肝, 面板, 痔瘡, 鼻氣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腎與膀胱互為臟腑表裡, 又屬腦與泌尿系統. 過旺或過衰, 較宜患腎,膀胱, 脛,足, 頭, 肝, 泌尿, 陰部, 腰部, 耳, 子宮, 疝氣等方面的疾病.

人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哪五行?

五臟1.心:心為神之居、血之主、脈之宗。在五行屬火;生理功能①主血脈;②主神志;心開竅於舌,在體合脈,其華在面,在志為喜,在液為汗。心與小腸為表裡。 2.肺:肺為魄之處、氣之主,在五行屬金;生理功能:①主氣,司呼吸;②主宣發肅降;③通調水道;④朝百脈主治節;輔心調節氣血執行;肺上通喉嚨,在體合皮、其華在毛,開竅於鼻,在志為憂,在液為涕,肺與大腸相表裡。 3.脾:牌為氣血生化之源、後天之本,藏意,在五行屬土。生理功能:①主運化;②主升清;③主統血;開竅於口,在體合肉,主四肢其華在脣,在志為思,在液為涎;與胃相表裡。 4.肝:肝為魂之處,血之藏,筋之宗。在五行屬木,主升主動。生理功能:①生疏洩;②主藏血;開竅於目,在體合筋,其華在爪,在志為怒,在液為淚,肝與膽相表裡。 5.腎為先天之本,藏志,腰為腎之腑,在五行屬水;生理功能:①藏精、主生長髮育與生殖;②主水;③主納氣;在體為骨,主骨生髓,其華在發、開竅於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與膀胱相表裡。

何為五行,五行與五臟情志的對應關係

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代表五種屬性,是抽象概念,不要理解具體的某種東西。

五官:舌 目 口 鼻 耳

五行:火 木 土 金 水

五臟:心 肝 脾 肺 腎

五體:脈 筋 肉 皮 骨

五志:喜 怒 思 憂 恐

五色:紅 青 黃 白 黑

五聲:笑 呼 顏 呻 哭

五味:苦 酸 甘 辛 鹹

1、肝——青色(綠色)——酸(保護肝臟應該多吃青色食品如:青菜、西蘭花等,少吃太酸食品)2、心——紅色——苦(應多吃紅色食品補心如:西紅柿、紅蘿蔔等,如果心火太旺也可以吃苦瓜降火)

3、脾——黃色——甜(保護脾胃應該多吃黃色食品如黃豆、紅薯等,忌吃太甜的東西)

4、肺——白色——辣(補肺應吃白色食品如洋蔥、淮山藥、百合等,多食辣的食品,如果肺臟不好可以在胸前掛洋蔥圈)

5、腎——黑色——鹹(補腎應多吃黑色食品如:黑木耳、黑芝麻、葡萄、茄子、紫甘藍等,而且不要吃太鹹食品)每天三餐只要保證這五色五味俱全,對身體非常好。

大足趾→金屬→肺→大腸(相表裡)秋調肺憂傷肺色為白

二足趾→土屬→脾→胃(:::)思傷脾色為黃

三足趾→火屬→心→小腸(:::)夏調心喜傷心色為紅

四中趾→木屬→肝→膽(:::)春調肝怒傷肝色為青

五足趾→水屬→腎→膀胱(:::)冬調腎恐傷腎色為黑

脾胃屬土,對應消化系統,需要黃色微甜的食物來滋養;

肺屬金,對應呼吸系統,需要白色,微辛辣的食物來滋養;

腎屬水,對應迴圈系統,需要黑色,微鹹的食物來滋養;

肝屬木,對應免疫系統,需要綠色,微酸的食物來滋養;

心屬火,對應內分泌系統,需要紅色,微苦的食物來滋養;

人的外貌、形體與五臟有直接的聯絡,而五臟的平衡協調依賴均衡的營養。在五官當中:

肝氣上通於目,其華在爪;

心氣關聯於舌,其華在面;

脾氣上通於口,其華在脣;

肺氣關聯於鼻,其華在膚;

腎氣上聯於耳,其華在發。

介紹五臟六腑.還有對應五行的屬性

五臟:心屬火,肝屬木,脾屬土,腎屬水,肺屬金。六腑:大腸,小腸,三焦,膽,膀胱,胃沒有五行所屬,但是和五臟有對應關係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五行對應的五臟?
五行對應的五臟六腑?
五行對應的五色?
五行對應的五臟圖片?
五行對應的五種顏色?
易經中五行對應的數字?
五行對應的方向?
五行對應的二十四節氣?
五行對應的臟腑?
五行對應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