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的醫務監督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體育運動的醫務監督是指鍛鍊者在體育運動中,對自身生理機能和健康狀況觀察和評定的一種保健方法,也是對參加體育運動的人進行幫助和指導的重要措施。你知道都是怎樣監督的嗎?下面就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醫務監督包括自我監督和體育鍛煉的醫務監督,這裡重點將自我監督作扼要的介紹。自我監督是運動員和體育鍛煉者在體育鍛煉期間,經常觀察自己身體狀態和生理機能變化的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及時瞭解自己在鍛鍊過程中生理機能的變化,有助於調整鍛鍊計劃和運動負荷,為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內容和方法提供依據。也為醫生的體格檢查提供參考。

  主觀感覺

  1、一般感覺。

  經常運動的人總是精力充沛,精神愉快。但患病或過度訓練時就會感到身體軟弱無力、精神萎靡不振、易疲勞、易激動等不良現象。在進行自我監督時,可根據自我感覺記錄為良好、一般、不好等。

  2、運動心情。

  經常參加運動的人一般是願意參加運動,如果方法不對或過度疲勞,則對運動不感興趣或產生厭煩。記錄時可根據個人的心情記錄為很想鍛鍊、不想鍛鍊、厭煩鍛鍊等。

  3、睡眠情況。

  經常運動的人其神經功能比較穩定,一般睡眠良好。早晨起床精神煥發,精力充沛,全身有力。如果晚上失眠、屢醒、夢多、早晨起來沒有精神,說明訓練方法不當或運動過大,就要檢查運動量是否合適。記錄時應寫睡眠的持續時間和睡眠狀況是否良好。

  4、食慾情況。

  經常運動的人,食慾好,飯量也較大。在過度訓練時,食慾便會減退,飯量減少。此外,運動剛結束後馬上進食,食慾也較差。記錄時可寫食慾良好、食慾一般、食慾減退、厭食等。

  5、不良感覺。

  參加劇烈運動後,由於身體過度疲勞,往往出現四肢無力,肌肉痠痛,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經過適當休息可以恢復。如果運動後出現頭暈、噁心、心慌、氣短、腹痛等,則表示運動方式不當或運動量過大。記錄時可寫頭暈、噁心、氣短、心慌等。

  6、出汗量。

  運動時出汗的多少與氣候、運動程度、衣著、飲水量、訓練水平、身體素質和神經系統的狀況等有關。如果突然大量出汗,可能是過度訓練,應適當調整運動量。記錄時可寫出汗適量、出汗增多、大量出汗等。

  客觀檢查

  1、脈搏。

  經常參加訓練鍛鍊的人,安靜時脈搏頻率較緩。一般 1分鐘75次左右,有訓練的運動員脈搏[頻率為每分鐘44~66次。耐力專案的運動脈搏頻率每分鐘40~50次或更少些。在自我監督中可用早晨脈搏來評定運動水平和身體機能的狀況,若早晨脈搏逐漸下降或不變,說明身體機能反應不良,若每分鐘增加10次以上,說明身體機能反映不良,可能與睡眠生病有關,應找出原因及時處理。若早晨脈搏連續保持較快的水平,可能是過度訓練所致。測量脈搏時,一般測10秒內的跳動次數,再換算出1分鐘的數值,然後記錄下來。

  2、體重。

  參加體育鍛煉後,體重一般有下列變化。即剛參加運動的人,由於身體裡水分和脂肪大量消耗,體重下降。經過一段時間的鍛鍊,體重比較穩定,運動後減輕的體重能夠完全恢復。長期堅持鍛鍊的人,肌肉逐漸發達起來,體重有所增加,而且保持一定水平。自我監督時,每週可測 1~2次,只要按照這三個階段發展,即為正常情況。

  3、肺活量。

  運動能使呼吸功能顯著增強,肺活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呼吸功能的好壞。經常參加鍛鍊的人,能使肺活量增加,但在過度訓練時,肺活量就會減少。

  4、運動成績。

  堅持合理鍛鍊,運動成績會逐漸提高或保持在一定水平上。如果運動水平沒有提高,甚至下降,可能是早期過度訓練的狀態,應找出原因,適當休息或調整運動量。

  其他指標,根據運動專項和裝置條件,可採用別的測驗方法,進行自我監督。如握力、引體向上等。女同學還要記錄月經的情況,如運動後月經量多少、經期長短、有無痛經等。

  自我監督的專案和指標應該因人而異。一般應採用簡單易行的方法,並經常與體育教師醫生交換意見,以便更好的進行自我監督。

如何讓健身成為一種習慣
什麼是體育鍛煉
相關知識
體育鍛煉的醫務監督是什麼
體育鍛煉對文化學習有什麼作用
初中體育考試的成績標準是什麼
傳統體育養生的運動特點是什麼
關於體育鍛煉的格言
體育鍛煉的六項原則
體育鍛煉的安全性原則
體育鍛煉的主要方法推薦
有關體育鍛煉的好處高中英語作文
如何養成和堅持體育鍛煉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