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三月養生的準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31日

  《內經》在其順應四時變化進行臟腑養護的理論中,對於冬季養生尤為重視,冬三月的寒冷氣候考驗著人體各方面的耐受能力,如何順應四時,在寒冷的時節進行適宜的身體養護,下面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供大家參考。

  冬天起居養生的10個原則

  1、喝溫開水

  洗臉刷牙後喝一杯溫開水,一方面可暖身清洗胃腸;另一方面可稀釋血液,預防腦血栓、心肌缺血,同時能維持細胞滲透力,促進細胞代謝。

  2、室溫恆定

  首先室溫應保持恆定。如果室溫過低,人感覺冷,則容易傷人體陽氣。溫度過高則室內外溫差大,外出活動易外感風寒。所以,室溫應保持在18℃~22℃之間為好。室內還要保持一定的溼度,可以使用加溼器。

  3、穿衣適溫

  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裡層與面板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攝氏度,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衝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其次,要注重雙腳的保暖。由於腳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少且慢,因此腳的皮溫最低。足部受寒,勢必影響內臟,可引致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病症。

  4、早睡晚起

  在起居上,應早睡晚起,等待陽光出現才出外活動。同時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戶外活動,防止陽氣過度的消耗。除了保證夜間睡眠,午飯後可適當打個盹,但要避免睡時著涼。其次,要注意防風防寒。

  5、溫水刷牙

  冬天刷牙最好用溫水。醫學專家對牙齒生態的調查顯示,人的牙齒在35-36.5攝氏度的口腔溫度下能進行正常的新陳代謝。35℃左右的溫水是一種良性的口腔保護劑,用這樣的水漱口,會使人產生一種清爽、舒服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天,更需要用溫水刷牙,避免引起牙齒敏感。溫水的溫度以接近體溫為宜。

  6、冷水洗臉

  冬天天氣寒冷,很多人早上會選擇用熱水洗臉,事實上,清晨冷水洗臉不僅能讓人變得清醒、精神振奮,還可以預防冬季外出冷空氣侵襲而引起的感冒。若能結合按摩耳廓、印堂、太陽、頰車等穴則效果更佳。

  7、定時開窗

  天氣寒冷,很多人不願開門開窗,加之現在家庭安裝的空調越來越多。在空調房間內,往往長時間處於封閉狀態,空氣流通不良。同時,室內外溫差較大,還可能易造成包括流感在內的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因此,需定期開啟窗戶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減少細菌的滋生。

  8、常晒太陽

  我國傳統醫學理論十分重視陽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認為常晒太陽能助人體的陽氣,特別是冬季養生,由於大自然處於“陰盛陽衰”狀態,而人順應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陽,能起到壯人陽氣、溫通經脈的作用。

  9、熱水泡腳

  睡前用55-70攝氏度的熱水泡腳,既解乏,又有助於睡眠。人體的足部穴位很多,在熱水的浸泡下,舒筋活絡,加速血液迴圈,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尤其是對於凍瘡、足部靜脈曲張的患者。方便時可用中藥泡腳,這裡有個藥方,可以在水中放幾片當歸、紅花、川斷及金銀花等,可以活血補腎,還可以防止冬天面板乾燥、皸裂。

  10、夜忌憋尿

  很多人都有憋尿的習慣,認為忍一時並不會有多大的傷害,尤其是冬季氣候寒冷,有的人冬夜就寢後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專家提醒,可不要小看這不經意的憋尿,有尿意而不及時排尿對身體危害是很大的。憋尿會使有毒物質積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冬天吃哪些食物養生
冬日養生常識
相關知識
冬三月養生的準則
立冬健康養生的原則
冬季起居養生的原則有哪些
立冬飲食養生的常識和原則
冬季養生的原則
冬季起居養生的原則
中醫冬季養生的原則
冬季健康養生的原則
冬季健康養生的原則
立冬養生的原則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