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患溝通技巧有哪些
良好的溝通能較好地滿足患兒及家屬被關愛、被尊重、被信任的心理需求,能促進醫患關係間的良好發展,使患兒及家屬更加信賴醫護人員,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開展醫療服務,患兒才能更快的康復。下面小編整理了兒科溝通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兒科溝通技巧一、樹立良好的職業形象
職業形象不僅包括個人形象,它還包括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較強的責任心和同情心。護士如果能樹立起這樣良好的職業形象,可以增強家屬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取得家屬的認可,同時也是進行良好溝通的先決條件。
兒科溝通技巧二、一切為病人著想
護士要懂得換位思考,由於病區無需家長陪護的特殊性,家長特別是媽媽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綜合症”。把孩子獨立放在病區會顧慮很多問題,會掛心很多事情,如孩子是否吃得好睡得好,疾病能否得到根治,針好不好扎,會不會一直哭鬧沒人管等等。面對家屬的種種擔憂,怎樣進行良好的溝通讓家屬放心至關重要。護士要向家屬做自我介紹、主治醫師的介紹以及病區內基本治療環境的介紹。告知家屬各項護理操作的風險評估,取得家屬的理解和認同。還要教會媽媽如何正確擠乳,以免影響日後的哺乳。這些細緻的工作可以消除家屬對陌生環境的焦慮。考慮到家屬會對“抱錯孩子”有所擔心,護士應與家屬一起認真核對患兒的資訊,認真填寫患兒的識別腕帶及家屬身份識別卡,仔細檢查患兒的全身情況,滿足家屬馬斯洛基本需要論中的“安全需要”,以此贏得家屬充分的信任。
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交接完孩子告知家屬可以暫時離開,等到探視時間再來,可家屬足足在門外徘徊了一個小時不肯離去,這引起了護士長及護士們的注意。經過護士長與家屬的耐心溝通,終於得知家屬原來是擔心孩子的針好不好扎,擔心孩子在病區沒有家屬的監督,護士會不會一次紮上好幾針也不成功,讓孩子受罪,為此,他想守在外面聽聽有沒有孩子長時間的哭鬧聲。對此,護士長給了耐心的解釋“我們新生兒科確實是個高難度高風險的科室,所以醫院安排的都是有經驗有責任心資歷最深的護士來擔任新生兒科的護理工作,對於高難度的靜脈條件,我們更會讓最頂尖的護士來做靜脈穿刺,請您放心!”聽了護士長的一番真誠話語,家屬終於放心地離開了。由此可見,護士過硬的技術本身就是一種良好的非語言交流,也是架起患兒家屬對護理人員信任的橋樑。在日常的工作中我們要用心刻苦地練習,用我們嫻熟的技術減少患兒的痛苦及家屬的擔心。
兒科溝通技巧三、掌握適合的溝通方式
新生兒離開媽媽溫暖的宮腔不久,對外界的環境有諸多不適應,對所有的不適的反應只有用哭鬧來表達,對各種治療與護理只有被動接受。面對服務物件的特殊性,護理工作中也要有特殊的溝通方式。撫觸是護士與患兒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護士每天除了治療、翻身、拍背、餵奶、換尿布等基礎的護理外,為患兒進行面板按摩是必不可少的工作。讓患兒感受到母愛般的溫柔與舒適,也為患兒創造良好的感觀刺激,有利於孩子大腦的發育。對患兒除了治療的需要還要考慮到美觀,所以我們儘量做四肢的穿刺,少在頭部扎針。這些細節都是對家屬焦慮情緒的安撫。對於在住院期間要求為患兒送母乳的家屬,護士應教會其擠奶及儲存的正確方法以免發生汙染。
兒科溝通技巧四、以人為本的溝通理念
本著優質服務於患者的目的,家屬探視也有系統的管理制度。我們組成專門的醫護接待小組,對家屬探視做專門的接待,認真核對家屬的身份後由主治醫師為家屬做細緻的病情交待,並由當班護士詳細介紹孩子的體重、餵奶量、基本治療護理情況。對此最應強調的是病情交待醫護言行要一致,提高家屬的信任度減少矛盾和誤會的發生。
遇到過很多家屬對隔窗探視極其不理解不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更加耐心細緻地為其講解“由於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極易發生感染,病區有嚴密的隔離制度,要求大家都認真執行,這樣才能降低孩子的感染率,有利於孩子早日康復出院。”但對於有特殊病情需要床旁探視的,我們會要求家屬穿上隔離衣、套上鞋套進病區探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制度。
兒科溝通技巧五、從一而終的溝通作風
最後,孩子們康復出院時,我們再次與家屬一起核對孩子的資訊,並做完善的出院指導宣教,教會家屬正確的哺乳方式,如何新增輔食,接受正規的免疫接種,以及對常見病的預防知識等等。並做好出院後的回訪工作,增強家屬對服務的滿意度。
良好的護患關係從溝通開始,相信通過我們用心的工作,提高家屬對新生兒無人陪護制度的認可和配合,在社會上贏得良好的信譽。
客服售後服務溝通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