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哪天入伏?
入伏就是指進入三伏天,是每年的夏至往後推算,出現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這天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
2013年哪天入伏
入伏就是指進入三伏天,是每年的夏至往後推算,出現第三個庚日就是初伏,這天就是入伏的第一天。“夏至三庚數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有人就會問啦,2013年的入伏是哪一天?下面中國品牌網小編在下文告訴您。www.chinapp.com中國品牌網
2013年哪天入伏
頭伏是7月14日,中伏是7月24日,末伏是8月13日開始,至8月22日結束。由於中伏結束於立秋之前,所以今年中伏增加十日,共20日,整個伏天共40天。一年有三個伏天,三伏天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最熱的時候,伏天又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溼、悶熱的日子。百姓說的“苦夏”就在此時。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2013年入伏是哪天一覽具體時間是:
2013年7月13日~7月23日為頭伏10天
2013年7月24日~8月4日為中伏10天
2013年8月5日~8月15日為三伏10天(末伏)
另:2013年陽曆6月21日,農曆5月14日。從這一天的凌晨7時45分開始,進入夏至節氣。這一天我們北半球白天時間最長,夜晚時間最短。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夏至以後,雖然白天漸短,黑夜漸長,但是一天當中,白天還比黑夜長,每天地面吸收的熱量仍比散發的多,近地面的溫度也就一天比一天高。到“三伏”期間,地面吸收的熱量幾乎多於散發的熱量,天氣也就最熱了。再往後,地面吸收的熱量開始少於地面散發的熱量,溫度也就慢慢下降了。所以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一般出現在夏至的“三伏”。
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算起,初伏(10天)、中伏(10或20天)、末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算起,10天),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間。
庚日和入伏的關係
入伏是按庚日計算確定的,那麼什麼是庚日,中伏和三伏又是怎麼算的?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併記載時間。天干的數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字是12個,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由於天干是10個,10個天干迴圈一次就是10天,所以,每隔10天出現一個庚日。所謂的“庚日”就是遇上個“庚”字的這一天。
夏至後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就是第三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因為有閏月的關係,夏至到立秋之間有的年份出現4個庚日,有的年份出現5個庚日,所以,中伏的天數,隨著庚日的不確定,中伏天數也不確定,但庚日還是每隔10天出現一個,所以,中伏的天數即使不確定也只有兩個結果,10天或者20天。
來源中國品牌網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