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識別假葡萄酒?
目前偽劣的葡萄酒大約分三種:“三精一水”可以偽裝成“半汁葡萄酒”(露酒),“半汁葡萄酒”可以偽裝成“全汁葡萄酒”(葡萄酒)。所以如果單憑外包裝或商標,是很難識別真偽的。識別葡萄酒的偽劣有一定的難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或者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識別。現在談一下,一般常用的葡萄酒造假手段。
如何識別假葡萄酒
假劣葡萄酒,常以精美的包裝、低廉的價格,還有售酒者熱心的推薦,來取悅消費者。這對於缺乏葡萄酒鑑別知識,又貪圖便宜的消費者而言,不得不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善良的人們可能不會想到,在這看似迷人的外表背後,卻隱藏著虛假與醜惡。
以前我們可能會有這樣的天真想法,以為市場上流通的食品,有國家工商衛生部門的監管,質量上一般不會有什麼問題。事實絕不這麼簡單,現在的偽劣產品也在升級,絕不是以前的“三無產品”了,不但“三證俱全”,並且造假者也會以合法的身份,合法的形式出現。造價手段也不斷升級,不僅有高科技參與,而且手法也比較隱蔽。
其實目前偽劣的葡萄酒也是這樣,“三精一水”可以偽裝成“半汁葡萄酒”(露酒),“半汁葡萄酒”可以偽裝成“全汁葡萄酒”(葡萄酒)。所以如果單憑外包裝或商標,是很難識別真偽的。識別葡萄酒的偽劣有一定的難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明白,或者用一個簡單的方法就能識別,所以博友們在部落格空間,問及這個問題的時候,沒能及時給出回答。現在談一下,一般常用的葡萄酒造假手段。
造假手段一:用“三精一水”冒充葡萄酒
“三精一水”是指用酒精、糖精、香精、檸檬酸色素等,調製的一種飲料。現在一般用甜味劑取代糖精,如果從原料上來看這種東西只能稱為一種甜性飲料,雖然沒有什麼毒害,但其中缺少葡萄汁成分,不能稱之為葡萄酒。這種飲料成本極低,一般生產成本每瓶不超過2元錢。銷售終端一般在小賣店或小型超市。售價一般每瓶在3-15元,商標一般標名甜型酒。這種東西色澤一般很淺,品嚐時有種碳酸飲料的味道,很容易識別。大型的商超很少見到這種假葡萄酒。
造假手段二:用“半汁葡萄酒”(露酒)冒充葡萄酒
半汁葡萄酒也稱為露酒,一般是甜型葡萄酒。全汁葡萄酒就是我們所說的葡萄酒,葡萄酒在釀造過程中,全部採用釀酒葡萄中的自然果汁,不向葡萄酒中新增水分。半汁葡萄酒是在釀造中,向葡萄汁中再加水調製。半汁葡萄酒只有國記憶體在,在國際上沒有半汁葡萄酒之說。
由於我國特殊的葡萄酒歷史發展環境,生長在東北的山葡萄,是我國做甜型葡萄酒主要原料,由於其自然酸度太高,需要加糖加水稀釋調製。考慮到國人有甜型酒的飲食習慣,同時也為了保護這部分民族的葡萄酒產業,目前我國,在法律上是允許生產半汁葡萄酒的。半汁葡萄酒一般是指市場上賣的甜葡萄酒。幹型葡萄酒一般沒有半汁之說。
半汁葡萄酒,除了玻璃瓶包裝外,常以塑料桶大包裝的方式銷售,半汁葡萄酒一般價格很低。法律規定,半汁葡萄酒應在商標上著名露酒或標註葡萄汁含量,但許多半汁葡萄酒卻在商標上標明全汁。這些產品在大型超市也常見到。
造假手段三:殘渣加水加糖二次發酵冒充葡萄酒
千萬不要認為,所有的幹型葡萄酒全部採用葡萄汁釀製,其中也有造假現象。
我們知道,葡萄酒中的大部分色素、單寧來源於葡萄的果皮。所以葡萄在壓榨過程中,開始流出的果汁通常是無色的。帶皮發酵的紅葡萄酒,開始流出的果汁顏色一般比較淺,隨著壓榨的深入與徹底,流出的葡萄汁就會越來越濃。我們如果分時段接汁品嚐的話,前半部分口感清淡,單寧感較低,不那麼苦澀。中間部分口感濃郁,單寧一般,最後部分單寧很重,口感特別苦澀。在正常的釀酒過程中,這些壓榨出來的果汁是要混合在一起的,最後的殘渣,有的被扔棄,有的被蒸餾做成殘渣白蘭地。
有一部分“聰明的”造假者,很會利用這些殘渣,加水加糖後再次發酵,這樣就另外得到一部分葡萄汁。這部分加水的葡萄汁,有的單獨存放低價銷售,也有的新增到先前發酵的那部分葡萄汁裡。用這種方法生產的葡萄酒,相當於向葡萄酒中注入了水分。這種葡萄酒品嚐起來,口感比較寡淡,缺少回味,是一種劣質的葡萄酒。
以上介紹了常用的三種造假手段,其實識別葡萄酒的真劣,最好的辦法應像識別錢幣和文物那樣,先熟悉真的好的,以此為標準,其他的通過比較來加以識別。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