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挑選食用油 它有哪些種類?
食用油是炒菜中的增鮮劑。所謂增鮮,就是能夠增加菜餚的光鮮度。食用油在烹飪中,能夠保持食物的酥脆,是一種很好的調味必備品。一瓶好的食用油能夠增加我們的食慾,也能夠補充某些食物所缺少的營養物質。那麼我們挑選食用油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食用油有哪些種類
我們看到在超市購買的油上有標寫1:1:1等字樣,這類油即為調合油,又稱高合油,它是根據使用需要,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精煉的油脂按比例調配製成的食用油(一般選用大豆、菜籽、花生等為主原料),保質期一般為12個月。其加工過程是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兩種或以上精煉過的油酯經過脫酸、脫色、脫臭、調合成為調和油。
色拉油即為涼拌油,是將毛油經過精煉加工而成的精製食品油,一般呈淡黃色、澄清、透明、無氣味、口感好,可用於生吃。除做烹調煎炸用油外主要用於冷餐涼拌油,還可以作為人造奶油,起酥油、蛋黃醬及各種調味油的原料油。色拉油一般選用優質油料先加工成毛油,再經脫膠、脫酸、脫色、脫臭、脫臘、脫脂等工序成為成品,保持期一般為6個月。色拉油對包裝容器有相應的要求,要求必須是專用、清潔、乾燥和密封,符合食品衛生和安全要求,且不得摻有其它食用油和非食用油,礦物油。
高階烹調油介於普通食用油與色拉油之間,是將普通食用油再加工成精製的食用油,一般呈淡黃色、澄清、透明,比一般適用食用油色淺,比色拉油色深。其水分、雜質、酸價、過氧化值等比一般食用油低,但酸價高於色拉油,煙點比色拉油低5-10℃,用於烹調不起沫、油煙少、價格應該比色拉油低,是色味俱佳、營養豐富的高檔食用油。主要作烹呼叫油,煎、炒、炸各種菜餚,也可做人造奶油、起酥油、調和油的原料,且高階烹調油與色拉油一樣,對包裝容器有相應的要求。
食用油食用誤區
誤區1:橄欖油營養價值最高?
橄欖油它裡面含的油酸的含量佔75%到80%。油酸可以把人體裡面血管裡面的血壓垃圾能清除出去,是通過肝臟排出的。在地中海國家,西班牙、希臘和義大利都盛產橄欖,也主要食用橄欖油,他們得心腦血管疾病的概率很低。
但是橄欖油裡面亞麻酸的含量很低很低,不足5%。世界衛生組織公佈了,亞麻酸跟亞油酸的比例要多少才能達到食用油標準,這個比例是1:4。而且目前咱們中國人飲食中的亞油酸攝入量已經超過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比例嚴重失衡。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吃橄欖油的歐洲居民,通過研究發現都是地中海國家,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地低的居民都分佈在沿海,也就是他們的飲食還包括了大量的魚,魚中含有豐富的亞麻酸。如果你僅僅懂得了吃橄欖油,不一定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誤區2:儲存大桶食用油
這是大多數家庭的做法,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如果您儲存得當還好,但是很多人將油桶放置在廚房的窗臺、灶臺旁邊,油在溫度高、陽光照射的條件下,很容易氧化酸敗。這是最不利於油的儲存。
誤區3:油類過了保質期就不能吃了
為什麼油過了期還能吃?如果油儲存的好,方法得當,5年之內,油的酸敗值不會有很大的改變,也就不會壞。
誤區4:植物油一定比動物油好
在過去中國家庭幾乎都是吃豬油,現在很少有人吃豬油,選擇健康的“植物油”,但是由動物油導致的慢性疾病發病率並沒有降低,反而呈上升趨勢,這是為什麼?
誤區5:炒菜的時候,油一定是高溫爆香
你知道嗎,當油在鍋裡開始冒煙,溫度已經達到了油的發煙點,這說明油已經開始被破壞了,可以產生致癌的苯並芘。
誤區6:油要吃少點好,有人怕得病不敢吃
油要吃少點的觀念比較片面,專家建議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我們可以少吃一點,因為它們的亞油酸含量高,有一些油多吃是有好處的,比如亞麻籽油、紫蘇油、核桃油、山茶油。橄欖油。
專家還特意提醒:吃油不是導致人發胖的原因,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在體內是不會轉化為脂肪的,它主要是用於製造細胞膜。
誤區7:長時間吃同一品種的食用油
每一種油的營養成分是不相同的。亞麻籽油中α-亞麻酸含量為53%,α-亞麻酸是人體必需脂肪酸,在人體內可轉化為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 ,它們為魚油中的有效活性成分。α-亞麻酸有抗腫瘤, 抗血栓, 降血脂, 營養腦細胞, 調節植物神經等作用,受到較多的關注。亞麻籽中含有大量多糖,多糖有抗腫瘤 ,抗病毒, 抗血栓, 降血脂的作用。
食用油怎麼挑選
看色澤
除了香油以外,同一種食用油,顏色越淺的話,質量越好,越純淨。
聞氣味
把要買的食用油第一滴到手掌心,然後用雙手搓開,聞一下氣味,每一種油都有其獨特的氣味,而且這種氣味不會使人反感。所以,一旦聞到的油的氣味很怪很難聞,很可能是加入了一些不好的新增劑或者是提煉不純潔所致。
看透明度
品質越高的食用油,其透明度也會越高。而且不會有懸浮、沉澱和過於粘稠的情況。
看分層
品質高的食用油應該是上下一體,沒有明顯的分層才對。如果靜止一會,發現油有分層的現象,很可能是摻假的混雜油。
看包裝
儘量選擇大品牌的產品,對於那些小包裝的和散裝的食用油,在購買前要仔細檢視保質期和出廠日期以及質量標準號。如果以上的資訊不全,則不應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