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好動是什麼原因?

經常有家長反映,最近孩子不知道怎麼回事,總是動個不停,不管怎麼教育都不聽。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孩子患有多動症,也吃過很多藥,但最終效果都不好。孩子患有多動症,要先明確病因,才能針對治療。那麼,引起孩子好動的因素有哪些呢?

家長應重視孩子好動的病因

  1、約30%的多動症兒童出生後就顯得多動,不安寧,易激惹,過分哭鬧、叫喊,母子關係不協調。

  2、約有50%~60%多動症兒童在3週歲時就顯得與其他小孩不一樣,特別不聽話,小孩扮怪相,難管教,睡眠不安,常有遺尿,大多飲食差,培養排便、睡眠習慣均困難。

  3、症狀漸明顯,幹事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時間短暫,活動過多,孩子老搞小動作,愛發脾氣,不服管理,缺乏自控能力,參加集體活動困難,情緒不穩,破壞東西,玩具滿地撒,不愛惜,不整理,對動物殘忍,有攻擊性、衝動生行為,常和小朋友打鬧。

  4、多動症的一切症狀都顯露出來,如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暫,上課不專心聽課,容易分散注意力,學習困難,不能完成作業,忍受挫折的耐受性差,對刺激的反應過強,衝動任性,情緒不穩,有攻擊行為,與同伴相處困難,是班上的"小丑"。

  5、活動過多可能逐漸減少,仍注意力集中困難,接受教育能力遲鈍,缺乏自尊心和動力,辦事不可靠,有攻擊性、衝動性行為,對刺激反應過強,有過失行為,情緒波動,說謊,逃學,兒童成績猛降,容易發生事故或少年犯罪。

  6、多動明顯減少,仍有半數以上的人和正常人有所不同。多數人注意容易轉移,衝動,情感暴發,易與人爭執或打鬥,與同事關係緊張,參加集體活動有困難,酗酒嗜賭,工作不能勝任,缺乏理想和毅力,事業上難有進展。

  7、一部分觀點認為,先天體質缺陷和器官異常、染色體異常、父母的精神病等遺傳因素,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孩子的腦功能,造成其先天體質缺陷,從而導致多動。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