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鈞窯鑑定介紹?

元代鈞窯鑑定介紹

古樸典雅的造型, 變幻神奇的釉色,鈞釉瓷器以其特有的魅力,令人折服陶醉。

古往今來,一直為眾藏家所珍重。宋、金、元時期生產的古陶瓷距今最少也有六百多年的時間。

因此,散落民間的傳世器物幾近絕跡。文物市場上偶有所見,也多系出土之物。

真品寥寥,膺品卻充斥市場。一些高仿品經過做舊處理後,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

準確地鑑別真假與維護藏者利益一線相系,有感於此,

在借鑑傳統古陶瓷鑑定經驗的基礎上,

就自己所認知的胎、釉、型、足等幾個主要方面淺談拙見。


北宋時期生產鈞瓷的窯場只有河南境內的禹縣、臨汝、寶丰、郟縣四個相鄰地區。

它們的共同點是:胎土處理非常精細,胎泥陳腐徹底,顆粒小,密度大,燒成後胎質堅硬。

大部分器物塗有醬色護胎釉,從瓷片截面看,胎質呈深淺不同的香灰色。

金代

在河南地區燒造範圍擴大,胎土處理仍很精細。有磚紅色、土黃色、灰黑色和原有的香灰色胎色,護胎釉仍很流行。

元代

燒造仿鈞釉的瓷窯迅速發展,範圍廣,產量大。多采用本地瓷土,胎料處理遠不及宋、金精細。鬆質粗,瓷化程度低,增加了淺白色胎,個別窯場使用護胎釉。


北宋時期的鈞釉是在唐鈞基礎上發展成熟的一種乳光釉。

早期產品多天青色、天藍色、月白色等單色釉品種。

這些極具大自然色調的精美釉色把以鐵為主要呈色劑的傳統青瓷釉色提升到一個全新高度。為了凸顯釉質美感,

鈞窯胎體經素燒後,反覆多次施釉,釉層厚變達一毫米以上,成為我國創燒厚釉瓷的領軍窯場。

同時,鈞窯匠師獨闢蹊徑,

繼唐漢出現的低溫彩色鉛釉之後,

成功地燒造出玫瑰紫、海棠紅、鸚哥綠銅紅系列的高溫顏色釉。天青色、天藍色釉明快豔麗,

潤飽滿,玫瑰紫、海棠紅色釉層次豐富,自然流暢。用10倍放大鏡觀察,釉層內佈滿了或大或小的

氣泡,

在鈞瓷釉色中,

無論是實物或圖片資料,都未發現有通體鸚哥綠釉色器物。據我觀察分析,鸚哥綠色和鸚哥綠珍珠點都發生在玫瑰紫或海紅釉的基礎上。這一奇特現象的發生,很可能是從高溫到低溫緩慢的冷卻程中,窯內氣氛發生變化,已還原的銅紅釉面產生局部氧化的結果。鸚哥綠色屬於名符其實的窯變釉品種。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