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的主要症狀?

青光眼是指眼內壓力或間斷或持續升高的一種眼病。眼內壓力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種不同的症狀表現。青光眼的種類有:1、先天性青光眼:根據發病年齡又可為嬰幼兒性青光眼及青少年性青光眼;2、原發性青光眼:根據前房前角的形態及發病緩急,又分為急、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開角型青光眼等;3、繼發性青光眼:包括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繼發青光眼,角、結膜、葡萄膜炎繼發青光眼,白內障繼發青光眼,外傷性青光眼等;4、混合型青光眼。

下面就分別說說各種青光眼的臨床表現。

青光眼的主要症狀

一、先天性青光眼:

嬰幼兒性青光眼:一般將0-3歲青光眼患兒歸為此類。嬰兒出生後眼球明顯突出,頗似牛的眼睛故稱“牛眼”,怕光、流淚、喜揉眼、眼瞼痙攣,角膜混濁不清、易激動哭鬧、飲食差或嘔吐、汗多等到全身症狀。此型的預後關健在於及時正確診斷,缺乏青光眼豐富臨床經驗的大夫易失誤診此類患者,一旦確診,視神經早已經萎縮了。

青少年性青光眼:發病年齡3-30歲之間。此型臨床表現與開角型青光眼相似,發病隱蔽,危害性極大。

二、原發性青光眼:

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此型多發於中老年人,40歲以上佔90%。女性發病率較高,男女比例為1:4。來勢凶猛,症狀輕劇,發病時前房狹窄或完全關閉,表現突然發作的劇烈眼脹頭痛、視力銳減、眼球堅硬如石,結膜充血、噁心嘔吐、大便祕結、血壓升高,此時全身症狀較重易被誤診為胃腸炎、腦炎、神經性頭痛等病變。如得不到及時診治24-48小時即可完全失明無光感,此時稱“暴發型青光眼”,但臨床上有部分患者對疼痛忍受性輕強,僅表現為眼眶及眼部不適,甚則眼部無任何症狀,而轉移至前額、耳部、上頜竇、牙齒等部疼痛。

慢性閉角型青光眼:此型佔原發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發病年齡30歲以上,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社會競爭日趨激烈,腦力勞動者有急劇升高的趨勢,此型發作一般者有明顯的誘因,如情緒激動、視疲勞,用眼用腦過度,長期失眠,習慣性便祕、婦女在經期,或局部、全身用藥不當、均可誘發,表現為眼部乾澀,疲勞不適,脹痛、視物模糊或視力下降、虹視,頭昏痛,失眠、血壓升高。休息後可緩解,有的患者無任何症狀即失明,檢查時,眼壓可正常或波動,或不太高20-30mmhg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誤診。如此反覆發作前房角一旦粘連關閉即可形成暴發型青光眼。

原發開角型青光眼:多發生於40以上的人。25%的患者有家族史。絕大多數患者無明顯症狀,有的直至地失明也無不適感。發作時前房角開放。此型的診斷最為關鍵,目前一旦西醫確診都已經有明顯的眼底改變,因此必須全面、認真排除每一個有青光眼苗頭的患者,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不要非等到確診為青光眼才去治療,那時已喪失最佳治療時機。

三、繼發性青光眼:

屈光不正(即近視、遠視)繼發青光眼:由於屈光系統調節失常,睫狀肌功能紊亂,房水分泌失恆,加之虹膜根部壓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壓升高,此類患者的臨床特點是自覺視疲勞症狀或無明顯不適,戴眼鏡無法矯正視力,易誤診,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現無法解釋的眼部異常時應及時找有青光眼豐富臨床經驗的大夫,詳細檢查。

角、結膜、葡萄膜炎繼發青光眼:眼內炎症引起房水混濁、睫狀肌、虹膜、角膜水腫、房角變淺,或瞳孔粘連,小樑網阻塞,房水無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壓升高。目前西醫對此病一般用抗生素、激素對症治療,人為干擾了自身免疫功能,使病情反覆發作,遷延難愈。

白內障繼發青光眼:晶體混濁在發展過程中,水腫膨大,或易位導致前房相對狹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壓升高,一旦白內障術後,很快視神經萎縮而失明。

外傷性青光眼: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斷離、或前房積血、玻璃體積血、視網膜震盪,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徑受阻繼發青光眼視神經萎縮,如能積極中藥治療預後良好,手術只能修復受損傷的眼內組織,但其引起的眼底損傷無法糾正,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當時經西醫處理後,認為就好了,不再治療,一旦發現已視神經萎縮,造成嚴重的視力損害。

四、混合型青光眼:

兩種以上原發性青光眼同時存在,臨床症狀同各型合併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