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茶的品飲—沖泡?

  武夷巖茶的沖泡,別具一格。“杯小如胡桃,壺小如 掾,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遂咽,先嗅其,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開湯第二泡 才顯露。茶湯的氣自口吸入,從咽喉經鼻孔呼出,連續三次,所謂“三口氣”,即可鑑別巖茶上品的氣。更有上者“七泡有餘 ”。武夷巖茶的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醇清活,生津回甘,雖濃飲而不見苦澀。茶條壯結、勻整,色澤青褐潤亮呈“寶光”。葉面呈蛙皮狀沙粒白點,俗稱“蛤蟆背”。泡湯後葉底“綠葉鑲紅邊”,呈三分紅七分綠。

步驟/方法

1、備具
定位 具定位一方面是為了桌面的分配與照顧左右手的分工,另一方面則讓各項動作順利完成。將這些秩序和規矩養成習慣後,自然而然地還有把握茶泡好。
如是茶藝表演或比較莊重的場所要 “焚香靜氣”,焚點檀香,造就一種幽靜、平和的氣氛。再則我“絲竹和鳴”,即彈奏古樂,或用音響器材播古典民樂,使品茶者進入一種高雅的藝術境界。
論茶者在準備就緒後,坐正、雙肩自然下垂,以平和的心情開始泡茶。

武夷茶的品飲—沖泡

2、備茶
2.1 右手將茶荷置於泡茶者正前方。
2.2 取茶罐交於左手
2.3 右手打開茶罐蓋子倒置於茶巾旁。
2.4 再取茶則則茶倒入茶荷。
2.5 茶則用後歸位
2.6 蓋上茶罐,把茶罐交回給右手置於原位。
2.7 右手持茶荷,置於左方第一位品茶者正前方供賞茶用。
在武夷茶藝表演中稱“葉嘉酬賓”,示出武夷巖茶讓客人觀賞。葉嘉,即蘇東坡用擬人手法為巖茶立傳,意為茶葉嘉美。
賞茶時,雙手持茶荷,觀賞茶葉的條索、色澤等。
第一位品茶者在賞茶後,將茶荷置於第二位品茶者正前方,順序由此類推。最後主位者收回茶荷,賞茶後置於原位備用。

武夷茶的品飲—沖泡

3、淨壺杯(淨器)
3.1 常洗淨的茶具是壺、茶海、茶杯。
3.2 用備用的開水將壺注滿後,依次注入茶海、茶杯洗淨後歸位。
洗壺時,壺蓋要置於蓋置,勿染異味。
在茶藝表演中,燙洗茶壺叫“孟臣沐淋”,孟臣是明代紫砂壺製作名家,後人把茶壺喻為孟臣,而燙洗茶杯則叫“若琛出浴”,若琛清初人,景德鎮制瓷名匠,以善製茶杯而出名,後人把茶杯喻為若琛。

4、置茶
4.1將茶荷 的茶葉用茶匙之尖端徐徐劃入壺中,原茶荷、茶匙歸位。
茶葉的用量,則視侍客的多少、壺的大小而定,自己斟飲則根據愛好茶味的厚重而定茶葉數量。
參考標準:a、以六杯水平壺(120cc)容量為例,每次泡茶時的茶葉用量大約7克。b、茶用蓋碗泡茶,大的茶葉用量為7克左右,小的容量茶葉用量5克則可。c、壺內的茶葉用量也可視茶類而定:如條索捲曲緊結的茶(精製茶)只要入1/2壺;條索膨鬆的彎曲的茶葉(毛茶)則和至虛滿。
在茶藝表演中,此道程序稱“烏龍入宮”意即將烏龍茶葉入紫砂壺內。

5、溫潤泡
5.1 以開水注入壺內
5.2 用壺蓋去浮在壺面上的白沫,後蓋上蓋。
5.3 再開水澆淋壺身。
5.4 迅速將茶注入茶海。
5.5 以茶海之水倒入壺內。
①動作在茶藝表演中稱為“懸壺高衝”,使茶葉翻動舒展。
②第二個動作在茶藝中稱“春風拂面”。
③第三個動作則稱為“重洗由顏”,既使壺表潔淨,又提高壺溫,使茶湯均勻。
④泡武夷茶水的溫度在開後保持在950以上為準。

6、分茶
6.1 將溫潤茶的茶湯倒進茶海。
6.2 將茶海中的茶湯平均注入杯中。
分茶時,如果不使茶海,也可直接用壺將茶湯入杯中,
有人稱“來回均分法”,即掛壺從左邊第一杯先倒1/4杯,序至右邊。再從最後一杯開始,倒至1/2杯,順序至左,再次從左開始倒至3/4杯,順序至右。共來回三次,即茶湯平均分注入杯,使覆杯茶湯均勻。
在茶藝表演中,此程序稱為“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7、奉茶
7.1左手託茶托,在手將茶杯置於託上。
7.2將杯託交至右手,再奉至品茶者正前方。
7.3奉茶時從左方第一位品茶者開始,順序至右。

8、品茶
8.1用右手拇指、食指扶杯沿,中指頂杯底面握杯。
8.2認真觀賞茶水的湯色。
8.3將杯置於鼻端前由遠及近,由近而遠細聞巖茶的香味。
8.4觀色、聞香後,輕啜茶湯品其味。
①此握杯或稱“三龍護鼎”。
②品茶的三個程序分別稱為“鑑賞三色”、“喜聞幽香”、“初品奇茗”。
③品茶後,將茶杯置於才杯託上,以便添下一杯茶。

9、第二泡茶
9.1將熱水衝入茶壺,泡 分鐘後,將茶湯注入茶海。
9.2將茶海中的茶湯逐一添入品茶者正前方杯中。
9.3品茶。重複步驟第8。
①如果沒有使用茶海,則將杯取回置於茶盤上,再用“來回均分法”分茶。
②第二次分次則稱“再斟石乳”。
③此次品茶,則稱“品啜甘露”。經過上兩次沖泡,至此,茶湯中的成分逐漸析出,茶味加濃,細品之,如飲甘露。

10、第三泡
10.1重複步驟第9
10.2奉上品茶之點心。
①此步驟茶藝稱“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石乳”系元代武夷御茶園的名貢茶。
②品茶至此,因茶葉之成分的析出已充分,茶湯已臻武夷巖茶的“巖骨花香”之境界。正如俗話所說“一泡湯、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華”,此泡應慢慢啜飲,以領悟武夷巖茶的神韻,茶藝稱“領悟巖韻”。
一般品茶以三泡為準,三泡過後就可結束泡茶程序。但武夷巖茶,因品質優良而耐泡,人們常說:“七泡有餘香”是也,一般品茶在三泡的基礎上還可繼續泡下去,至茶無味則止。

11、賞葉
11.1取之泡茶者的茶杯,可另取茶碗,斟滿清水,從壺中取一片茶葉置於水中,讓其充分展開,可以看到武夷巖茶“綠葉紅鑲邊”的形象。
在茶藝表演中,此步驟稱“游龍戲水”。

12、清理
12.1用茶盤泡茶者,提開儲水盤。
12.2將孟蓋置於蓋託上,過來把轉呈至左邊,左手握茶壺,右手握茶匙,左右劃引茶渣入儲水盤,茶匙用後歸位。
12.3壺把移至右方,關上儲水盤,並對其它茶器進行整理以待下次再用。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