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述《城鄉規劃法》的重要內容有哪些?
1)突出城鄉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
2)強調城鄉規劃綜合管理調控的地位和作用。
3)新的城鄉規劃體系的建立。
4)嚴格城鄉規劃修改程序。
5)城鄉規劃行政許可制度的完善。
6)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
7)對城鄉規劃編制單位的要求。
8)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作用。
9)強化法律責任。
10)法律授權。
城鄉規劃法的作用有哪些?
1)《城鄉規劃法》貫徹依法治國的精神,更有利於依法行政。
2)城鄉統籌,一體化規劃。
3)城鄉規劃法為村鎮規劃建設提供法律保障。
4)《城鄉規劃法》體現了城鄉規劃的公共政策屬性。
5)《城鄉規劃法》構建了公共參與的制度框架。
6)《城鄉規劃法》有助於建立鄉村規劃建設的長效機制。
居民點:是有居住生活、生產、交通運輸、公用設施和園林綠化等多種體系構成的一個複雜的綜合體,是人們共同生活與經濟活動而聚集的定居場所。
村鎮:指建制鎮 中心集鎮 一般集鎮 中心村 基層村
村鎮規劃:對一定時期內村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土地利用、空間佈局以及各項建設的綜合部署、具體安排
村鎮規劃的資料內容包括哪些?
1)自然條件和歷史資料
自然條件:地形、地質、水文和水文地質情況、氣象條件。
區域概況:資源條件、村鎮農業、周圍居民點概況、對外交通關係。
歷史資料:新中國成立前、新中國成立後。
2)社會經濟資料:人口結構、村鎮建設與管理情況、村鎮工業、集市貿易
3)現有建築物、工程設施與環境資料:居住建築、公共建築與綠地、工程設施
村鎮規劃資料收集途徑有哪些?
1)向省、地、市、縣有關部門收集
主要是有關村鎮所在地的區域經濟、交通組織、居民點分佈體系方面的資料。
2)向當地政府有關部門收集
主要向有關村鎮建設、工業、商業、文化、教育、衛生、民政、交通、地質、氣象、水利、電力、環保、公安等部門瞭解與收集有關現狀與長遠發展的計劃資料。
3)現狀調查研究
對所要規劃的現場,在編制村鎮規劃之前進行詳細的調查研究,通過現場踏勘、調查,按照資料收集提綱的要求逐項進行詳細的收集與整理。
村鎮規劃的資料整理方法:典型剖析法、隨機變量的均值計算法、迴歸分析法、“德爾菲”法等。
資料的綜合分析內容有哪些?
1)社會經濟資料的綜合分析
社會經濟技術條件是村鎮形成和發展的基礎,只有對這方面的資料進行深入的綜合分析研究,才能正確地確定村鎮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已確定村鎮在區域居民點分佈體系中的作用。
2)自然條件資料的綜合分析
在收集村鎮用地範圍內的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資源狀況等自然條件後,要按照規劃與建設的需要,在對自然條件資料綜合分析後,對村鎮用地進行科學的分析鑑定,對用地的環境條件進行質量評價,為村鎮佈局和功能分區提供科學依據。
3)現狀資料的綜合分析
現狀條件資料是指村鎮生產、生活所構成的物質基礎和現有土地的使用情況,如建築物、構築物、道路、工程管線、綠地、防洪設施等等。這些都是經過一定的歷史時期建設而逐步形成。
村鎮規劃的基本原則:
1)從實際出發
2)高起點規劃
3)堅持標準
4)節約用地
5)有利於可持續發展
村鎮總體規劃階段的成果要求包括哪些內容?
1)村鎮現狀圖
2)村鎮用地評價圖
3)村鎮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圖
4)村鎮總體規劃圖
5)村鎮各項工程規劃圖
村鎮性質:是指村鎮在一定區域內政治、經濟和文化等方面所擔負的任務和作用,即村鎮的個性、特點、作用和發展方向。
如何確定村鎮性質?
1)鄉鎮地理
2)村鎮資源
3)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4)村鎮的歷史資料
5)村鎮的現狀資料
6)村鎮物質要素
村鎮體系:一定區域內,由不同層次的村莊與村莊、村莊與集鎮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彼此聯繫而構成的相對完整的系統。
村鎮用地:是指用於村鎮建設、滿足村鎮功能所需要的土地,他機制已經建設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村鎮規劃範圍但尚待開發建設的土地。
15. 鄉(鎮)域規劃的內容:
①研究分析區域內社會經濟發展情況,進行行政和經濟體制改革的分析,工業發展、農業、交通、文化教育等分析,預測其發展方向和發展水平。
②確定村鎮布點
③確定規劃目標和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方針
④行政區域內主要村鎮的性質、位置、人口和建設用地規模與發展方向
⑤確定建設用地範圍和基本農田保護區範圍
⑥鄉(鎮)域總體規劃佈局
16. 影響鄉(鎮)域規劃的影響因素:
①地區自然條件 ②地區資源條件 ③人口分佈 ④交通運輸 ⑤鄉鎮企業的分佈
⑥原有生產佈局的基礎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
17. 如何確定村鎮性質(村鎮性質的分析與論證):①正確擬定村鎮的性質-應綜合分析村鎮的基本因素及特點,現狀的經濟結構狀態;明確它的主要職能,分析潛力和優勢;指出它的發展方向。②確定村鎮性質的一般方法是採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以定性分析為主、 定量分析為輔。
】
18.如何預測村鎮人口規模:
*人口規模的預測 (綜合分析法) Q=Q0(1+k)n+P
Q—總人口預測數(人) Q0-總人口現狀數(人) P-規劃期內人口的機械增長數(人)
K-規劃期內人口的自然增長率(%) N—規劃年限(年)
19.影響村鎮用地規模的主要因素:
①村鎮性質 ②村鎮的人口規模 ③村鎮的佈局特點 ④自然地理條件
20.村鎮用地按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質分為那幾大類?
①居住建築用地(R) ②公共建築用地(C)③生產建築用地(M)
④倉儲用地(W) ⑤對外交通用地(T) ⑥道路廣場用地(S)
⑦公共工程設施工地(V)⑧綠化用地(G)⑨水域和其他用地(E)
21.如何綜合評價村鎮用地:
①村鎮自然條件的分析:地質條件;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氣候條件;地形條件
②村鎮建設條件的分析:村鎮所在地區的經濟地理條件;交通運輸條件;供電條件;
供水條件
③村鎮現狀條件分析:村鎮佈局是否圍繞鄉鎮的性質和特點展開;村鎮各項設施之間及在功能關係上,用地的規模與分佈等方向是否合理,它們存在哪些矛盾;村鎮用地的分佈同自然環境是否協調,以及村鎮佈局對村鎮環境所造成的影響。
22.影響村鎮總體規劃佈局的主要因素:
①經濟地理位置 ②資源狀況 ③自然環境 ④村鎮現狀 ⑤建設條件
【總體規劃佈局的基本原則:
①綜合安排用地 ②集中緊湊 ③地方性 ④功能區關係 ⑤近期修建與遠期發展的原則 ⑥正確處理利用與改造關係】
23.總體規劃佈局的程序
①調查資料 ②擬定計劃 ③規劃設計 ④比較分析 ⑤確定方案
24.村鎮用地佈局中出現的問題?
①生產用地和居民用地發展不平衡,使居民區條件惡化,或者發展方向相反增加客流時間的消耗。
②各種用地夠快那功能不清,相互矛盾,既不方便生產也不方便生活。
③對發展用地預留促成對發展用地的佔用,控制不利,妨礙村鎮進一步發展。
④綠化街道和公共建築分佈不成系統。
25.村鎮道路如何分級?
①公路: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 四級公路
②村鎮道路:主幹路 幹路 支路 巷路
26.村鎮道路系統規劃的基本要求
1)滿足、適應交通運輸的要求
2)結合地形、地質和水文條件,合理規劃道路網走向
3)滿足村鎮環境的要求
4)滿足村鎮景觀的要求
5)有利於地面水的排除
6)滿足各種工程管線佈置的要求
7)滿足其他有關要求
27.曲度係數(非直線係數):指道道路始、終間的實際交通距離與兩點間直線的距離的比。
28.道路網密度:指道路總長與村鎮用地面積的比。
29.村鎮道路系統的形式:
①方格網式(棋盤式) ②放射環式 ③自由式 ④混合式
30.遠期交通量預測方法:
①按年平均增長量估算 ( N遠=N0+n•△N )
②按年平均增長率估算 ( N遠=N0(1+nK) )
③按車輛的年平均增長數估算 ④按生成率估算
31.停車視距:從發現障礙物到汽車在障礙物前完全停住所需要的最短安全距離。
【會車視距:兩對向行駛的汽車,在同一車道上互相見到又來不及錯讓時,雙方同時採取制動剎車所需的最短安全距離】
32.路幅寬度:道路橫斷面的規劃寬度,通常指村鎮總體規劃中確定的建築紅線之間的道路用地總寬度。
33.村鎮豎向規劃的基本內容:
(1)村鎮選址時要分析村鎮各項用地高程所構成的地形特點及其利弊,據此確定豎向規劃的基本原則
(2)綜合考慮村鎮各項用地、各工程設施的控制標高,並使之達到:4個目標:銜接、土石方平衡、道路交叉口銜接、排水
(3)利用地形,組織好村鎮的通風、日照,創造良好的村鎮環境
(4)利用地形巧於佈置,為村鎮的良好的景觀創造條件。尤其是在風景區,以及對於名勝古蹟和革命歷史遺址的保護、利用和開發,更應當注意這一點 。
34.村鎮豎向規劃設計的步驟:
①資料收集分析 ②現場勘查 ③繪製縱橫斷面圖,標出典型地面坡度 ④確定建築物等設計標高 ⑤確定建築物的室內地坪標高 ⑥繪製土石方工程圖,計算工程量 ⑦設置工程構築物
==============================第七章==========================================
35.鄉鎮公共中心的空間佈局形式:
(1)沿街式佈置:沿主幹道兩側佈置:沿主幹道單側佈置:步行商業街:
(2)組團式佈置:市場街:“帶頂”市場街
(3)廣場式佈置:四面圍合:三面圍合:兩面圍合:三面開敞:
36.鄉鎮工業區規劃的要求:
(1)用地要求:①工業用地的自身要求:用地的形狀和規模;地形要求;水源要求;能源要求;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要求;工業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
② 工業用地的交通運輸要求:鐵路運輸 水路運輸 公路運輸
(2)環境要求:①入區工業項目把關 ②營造花園式工業區
37.鄉鎮工業區的佈置形式:
①佈置在遠離鄉鎮的工業 ②佈置在鄉鎮邊緣的工業 ③佈置在鄉鎮內和居住區內的工業
【a,工業區包圍鄉鎮 b,工業區與其他用地全交叉佈置c,組團式佈置】
====================================第八章==================================
38.進行居住區規劃設計時應滿足的要求:
①實用要求 ②環境要求 ③安全要求:消防,抗震,人防 ④經濟要求 ⑤美觀要求
39.村鎮居住區建築的類型:
①農房型住宅:別墅式 並聯式 院落式 ②城市型住宅:單元式
40.居住區道路的分級:
第一級,居住區級道路;9m 第二級,居住區組團級道路;4m 第三級,宅間小路3m
【道路的經濟指標:
道路線密度=道路長度/居住區總面積(%) 道路面積密度=道路面積/居住區面積(%)】
=================================第九章====================================
41.村鎮綠地的分類:
按性質:①,公共綠地 ②防護綠地 ③附屬綠地 ④其他綠地
42.村鎮綠化佈局形式
①地形均勻佈局 ②散點狀均勻佈局 ③塊狀和散點狀均勻佈局 ④網狀佈局⑤環狀佈局⑥放射狀佈局
43.村鎮綠化規劃原則:
(1)綠化規劃要結合其他規劃的功能、佈局統籌安排。
(2)綠地合理分級、分佈,滿足村鎮居民休息、遊覽的需要。
(3)結合地形,少佔好地和道路
(4)在發揮綠化主要作用的同時,應根據各地的地域特點,結合生產選擇合適的品種
(5)村鎮內的綠地規劃要與村外田間的護林帶及其他各種防護林相呼應,全面規劃,讓各類綠地點、線、面有機的結合起來,以便形成一個完整的綠地系統
(6)綠地系統規劃要根據各地區特點、村鎮性質、經濟水平來制定
(7)舊村鎮改造時,各地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合適的綠地指標,並較均衡的佈置與村鎮中。
=============================第十章==========================================
44.目前村鎮汙染類型有幾種:①水體汙染 ②大氣汙染 ③噪聲汙染
45.防治大氣汙染與噪聲的規劃措施:
大氣汙染:①村鎮佈局規劃合理 ② 考慮地形地勢的影響 ③ 設置衛生防護林帶噪聲汙染
噪聲汙染:①遠離噪聲源 ②採取隔聲措施 ③合理佈置村鎮交通系統,減小交通噪聲汙染
46.村鎮工業環境保護的規劃措施.:
(1)端正村鎮工業的發展方向,選擇適當的生產項目
(2)合理安排村鎮工業的佈局 3)嚴格控制新的汙染源 (4)限期治理村鎮企業汙染
47.村鎮消防規劃的內容:
①消防安全佈局 ②確定消防站 ③消防給水 ④消防通信 ⑤消防裝備 ⑥消防車通道
村鎮防洪工程的措施有哪些:①修築防洪堤岸②整修河道③整治河塘窪地④修建截洪溝
【村鎮減災規劃內容:消防,防洪,抗震防災,防風減災】
48.村鎮防震減災規劃的內容:
①建設用地評估 ②工程抗震 ③生命線工程和重要設施規劃 ④次生災害規劃
⑤疏散場地規劃 ⑥制定地震應急預案
49.村鎮規劃方案比較的內容
(1)村鎮性質、規模、發展方向、總體佈局是否合理
(2)村鎮的經濟、文化、科技、政治、社會等方面的和諧程度
(3)村鎮規劃對產業發展、商業開發、環境保護引導作用的大小
(4)村鎮規劃的可操作性,尤其是適應市場經濟、商業開發的程度
(5)建設用地的地理位置、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
(6)佔地、搬遷情況
(7)環境、衛生情況
(8)交通運輸情況
(9)工業、副業等生產條件及企業間的協作關係
(10)公用設施工程
(11)防洪、防災工程及措施的安全性
(12)舊村鎮的利用程度
(13)村鎮建設造價比較
(14) 綜合分析意見
50.村鎮規劃送審成果包括哪些
總體規劃:⑴圖紙:①規劃文本②村鎮總體規劃圖
⑵文字資料:①規劃文本②經批准的規劃綱要③規劃說明書④基礎資料彙編
鎮區建設規劃:⑴圖紙:①鎮區現狀分析圖②鎮區建設規劃圖③鎮區工程規劃圖④鎮區近期建設規劃圖
⑵文字資料:①規劃文本 ②說明書 ③基礎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