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公司取名字??

曾經有一個笑話。以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滸傳》為題材的同名電影上映後,票房低迷,有好事者將其名字改為《105個男人和三個女人的故事》,於是蜂擁者眾,電影院人滿為患。不過,這也許並不僅僅是個笑話。在現實生活中,具有高度概括力與強烈的吸引力的商店招牌(商店名)和企業名稱、品牌名稱,對消費者的視覺剌激和心理影響是很重要的。名字取得好壞,是否能引起消費者的關注,是關係創業成功與否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方法/步驟

好名字威力無比

  好的企業名稱因其易記憶、易讀、易上口、易寫等特點,能給人留下深刻的記憶和美好的印象。如果名字的識別有難度,過長,有難認的字不利於書寫,不利於記憶,往往使人產生原始性的抵抗心理,使大眾的印象產生障礙。

LUX(力士)香皂以“名”取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1899年,英國聯合利華公司研製了一種新型優質的香皂,在產品進入市場的初期是失敗的,原因是名字的問題,起名為“猴牌”(MONKEY)有不潔的含意,使大眾產生反感。後來經過專家反覆研究,採用LUX作為香皂名稱,由於簡單,易讀,易認,易記憶,從此產品銷售大增,並很快進入國際市場,風靡世界。同一種品質,因有了不同的名字,在市場上的表現卻有天地之分。名字的威力之巨大可見一斑。

外向型企業取名尤應慎重

  好的店名必須與經營商品相吻合,必須新穎、不落俗套,一般來說,應以簡潔為好,易讀易記,給人以美感和藝術享受。對於外向型企業或產品品牌來說,還特別要注意與當地的文化、經濟、法律等相適應。

  有些國家的商標法根據本國的風俗作了一些特殊規定,或者在習慣上忌用某些用語,因此,出口商品的品牌商標設計,應注意要和各地的社會文化傳統相適應,不要違背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各國的宗教信仰,特別是各地的忌諱。如我國出口的白象牌電池在東南亞各地十分暢銷,因為“白象”是東南亞地區的吉祥之物,但在歐美市場上卻無人問津,因為“白象”的英文“WhiteElephant”意思為累贅無用令人生厭的東西,可見誰也不會喜歡;我國的“藍天”牌牙膏出口到美國,其譯名“BlueSky”則成了企業收不回來的債券,銷售無疑成了問題;在中國一般將鹿看作是快樂、活潑、長壽的象徵,但在巴西等地卻是“同性戀”的俗稱;孔雀在東方人心目中是美麗的,但是在法國則是淫婦的別稱。

名字要這樣取

  為企業、店鋪或產品命名可是一門大學問,這年頭,要打出自有品牌、打響名號,第一步,得先取個響噹噹的好名字。

  在國內,一般商家取名字,多半是靈光乍現,或者就以人以地為名,謹慎一點的,大都會拿去給專家討教。其實,取名之前不妨自己先觀摩分析一下同業命名的情形,集思廣益先想幾個好名字,再斟酌專家的意見作選擇。

取名字的四個要素

  若想求得一個讓人拍案叫絕的好名字,必須掌握以下四個要素:

  1、形象。配合營業內容,塑造企業形象。若賣的是地方小吃,店名不妨鄉土樸拙一些,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廣州的“新荔枝灣”酒家;西餐廳命名講求的是浪漫優雅,如“綠島”、“蒙地卡羅”;精品店就強調精緻時髦,甚至加入英文字樣等等。筆者最欣賞的一個產品名字,是一個生髮水的產品名字,叫“新發現”,這樣的產品命名簡直就是妙不可言,脫髮的人誰不想“新發現”呢?

  2、利益。價值點、利益點附加愈多,愈能刺激商品銷路。例如米餅取名“旺旺”、兒童食品取名“喜之郎”,而許多餐廳、酒樓命名均抓準了“喜事、幸福”點,取個好名字討個吉利和喜慶,即是顯例。如“幸運樓”、“喜運來”、“鴻福”、“大宏圖”等,就連卡拉OK夜總會也起名叫“錢櫃”。

  3、易記。一些口語化的諧音,不妨多加利用,如榭榭———謝謝、巴黎站前———包你賺錢,或者易生聯想的店名,如川菜館最愛用峨眉、重慶為名,明白好記。再有如“JJ的士高”、“D&D夜總會”等。

  4、節奏。念起來順口好聽,富節奏感,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必備條件,這樣的名字非常有親和力。如“新大新百貨公司”、“白天鵝賓館”、“健力寶飲料”等。

小心不要鬧笑話

  當然,你也可以取個怪異的名字,在個性化風潮大興的現代,一些不按牌理出牌、怪得可愛的店名反而能達到吸引顧客上門一探究竟的效果,如餐廳名叫“有關單位”、“老班長”、“嘉仁宮”(想要加薪時就請上主管或老闆去該飯店吃飯)、“燒鵝仔”,髮型屋叫“胡思嫩賞”,時裝店叫“經典故事”,地下購物商場叫“流行前線”,或者如“魚啖屋”……等,都能吸引一些特定族群。

  也有一些很平易近人和使人有親切感的名字,如北京的“阿靜菜館”、臺灣的“老蔡醬油”、“康師傅碗麵”。你的企業或店鋪主要消費層界定在什麼族群,就應該結合實際的情況來設計,如果是年輕一族就不妨嘗試來點特異風格。

  不過,起名字千萬不要為了標新立異而搞出一些大笑話,有時也要考慮一些地方方言的諧音。

  前幾年,中央電視臺播的一個胃藥廣告,使我有點哭笑不得,那隻胃藥的名字叫“胃必寧”,但是你很容易就會聯想到“未必寧”這個諧音。要是吃了“胃必寧”的胃藥效果“未必寧”的話,誰還會買呢?

懂點歷史掌故很有必要

  起名還要懂一點國家的歷史和法規知識,不然,起了名也不能用,廣州就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在2000年夏末,有一家叫“福爾摩莎”的西餐廳正在裝修中,這家坐落在廣州火車東站旁的西餐廳有四五百平方米,據說老闆是一位臺灣人。

  原來“福爾摩莎”是臺灣的一個別稱,是荷蘭人統治臺灣時期起的,含有侮辱的意味。這段歷史早已塵封,對這段歷史掌故有認識的人也少之又少,相信那個臺灣老闆也不清楚這個歷史掌故。他之所以為他的西餐廳起這個名字,無非就是想讓人們知道它是來自於臺灣的而已。因為在世界各地也有許多臺灣人開的餐廳叫“福爾摩莎”,筆者在香港就見到有叫“福爾摩莎”的餐廳。

  可是,有知道這段歷史的人卻向傳媒指出,這個西餐廳的名字有辱國體,中國人不能接受,要求有關部門過問並制止那家西餐廳使用這個名稱。經傳媒一報道,工商管理部門馬上行動起來,最後,這個有辱國體的名字當然就不能用了。至於正在裝修的霓虹燈招牌也要拆掉,這一換,經營者光是換招牌一項起碼要損失十多萬元。當然,損失的還不止這些,還有時間、士氣等。推遲了開業就等於推遲了賺錢,這個“福爾摩莎”西餐廳還沒有開張就讓人強行拆招牌,這個臺灣人也真是太背運了,套句中國人的老話來說也很不吉利。因此,為自己的公司或產品起名是一件大意不得的重要事情。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