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不算數”應該怎麼看??

很多父母有較高的道德要求,要求自己“言必信,行必果”,遵守對別人的承諾。這是一個可貴的美德,必須贊一個!我也力爭做到守信,雖然較少滿口答應別人什麼,而且在沒有把握的時候我會說:試試看吧。但是一旦答應了,就爭取實現諾言。

一般來說,父母對孩子也有這樣的要求:說話要算數,講信用;很多父母也常常為孩子說話不算數而苦惱:去小朋友家玩兒,說好了幾點回來,到時間卻沒回來;說好了自己穿衣服,到時候耍賴撒嬌,讓媽媽穿;說好了幾點完成作業,到時間卻沒完成;說好了只看一部動畫片,看完了卻還想看;說好了明天去學討厭的鋼琴,到時候孩子又不願意了......

父母會理智氣壯地問:你為什麼說話不算數、不講信用?!

一、要分清是對別人,還是對自己的承諾

其實這些承諾看起來是對父母的承諾——答應了父母的要求,實質卻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所以,這與我們通常所說的“信守承諾”是有所不同的。如果女兒答應了小朋友的要求,我一般會督促她信守承諾,因為做不到,可能會讓別人有損失,耽誤事兒——小朋友之間要講信譽啊。

但是這一類“答應了父母的要求”的承諾就不同了。說句實話,父母要求孩子說話算數,大多數不是基於高尚的道德要求,而不過是管理孩子方便,讓孩子按照父母要求去做的一種手段。做不到,一般說來對別人也沒有損害,所以,性質是根本不同的。我今天主要談談這一類“說話不算數”。

二、有時說話不算數也是正常的

其實我女兒有時說話也不算數。她很喜歡在家裡捉迷藏,玩了幾次,她還想再玩兒,她會說:最後玩兒一次;接著,最最後再玩兒一次......;然後,真的,最最最最最後一次。這是她的小伎倆,沒辦法,誰讓她太想玩兒呢?誰讓我開始不想花時間陪她玩兒個夠呢?所以,好像也怪不得她。

我們大人也會如此。看到好吃的牛肉,有點兒胖乎乎的我,會先告訴自己不要再吃了,之後又忍不住再吃幾塊;本來計劃十點鐘就睡,電影看得正高興,就再看一會兒;計劃第二天早上起來跑步,如果實在太瞌睡了,就改睡懶覺了......

有些情況下,“說話不算數”是人之常情,對別人信守諾言的大人自己也會這樣,孩子有什麼好責備的呢?

所以,如果女兒去小朋友家到了約定時間還想繼續玩,我理解,不會怪她;如果說好看一部動畫片,她還很想看,我也理解;說好了自己吃飯了,偶爾撒嬌讓媽媽喂她,也不責備她;孩子作業說好要完成,但有時的確是疏忽遺漏了一些,也正常啊......

三、有時是情況變了

情況變了,原來說好的事情有所變化,也是正常的。比如我原來計劃今天寫完博文,但由於有事沒寫完,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孩子其實也有這樣的情況,所以,看到孩子說話沒算數,先不要著急批評他,而是看看是不是情況變了。比如和女兒說好在學校完成作業,但是沒完成,細問一下,原來有其他事情,也就不必追究了......

四、有時是城下之盟

孔子在周遊列國的時候,離開陳國準備前往衛國,途經蒲地,被蒲人將他們一行圍困了起來,阻止他們去衛國,孔子只好口頭上答應不去,蒲人不幹,要求孔子簽下盟約,於是孔子就和蒲人簽下了盟約,蒲人就解除了包圍圈,孔子打了個轉,又接著前往衛國。他的學生子貢就奇怪地問到:“先生不是一直都在說人要講信譽嗎?剛剛才與他人簽訂了盟約,怎麼一轉身就違背了呢?”孔子回答到:“要盟也,神不聽。”意思是說剛才那個盟約是不平等條約,是強迫的、暴力的行為,這事根本就做不得數,當然也就沒有執行的必要。看來孔夫子面對城下之盟,絕不會傻到老老實實地去遵守。

所以,要想一想,我們是否有時也是在強迫孩子答應我們的要求呢?因為我們會說:你必須要.....如果不答應,就.......所以,如果不是好好商量的,孩子是違心地答應了,那麼學孔夫子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讓孩子“輕諾”,是陷孩子於不義

“君子不輕諾,既諾之,則不悔。”這說明遵守諾言還有一條原則:不輕諾。

但是我們父母呢?卻經常讓孩子輕易許下諾言。我們經常對孩子提這樣、那樣的要求,而不考慮孩子是否喜歡、是否能做到,就強迫孩子答應,不允許孩子說:我試試看吧。讓孩子輕易許下可能做不到的諾言,那麼父母不就是“陷孩子於不義”嗎?

比如父母要求孩子考試一定要前五名,孩子不得不答應了,結果沒考好,那這算是孩子說話不算數嗎?

想想成人是怎麼做的:朋友對我們有個請求,他會說:請您盡力幫忙,但是不行的話也不要勉強。我們也會說:我試試看,盡力去做,但是不敢保證把事情辦成......所以,請不要在大人和孩子之間實行不同的標準。

如果你真想讓孩子遵守諾言,不要忘了告訴他:不要輕易答應我的要求啊。

六、父母對孩子守信了嗎?

以身作則。

那次我差點兒失信。週日下午兩點有聲樂課,說好了午飯前女兒好好練練聲樂,上課之前的時間就隨便玩兒。結果沒練完就吃午飯了,所以午飯後我就和女兒說:咱們再花點兒時間練完吧。女兒馬上指出:爸爸說話不算數!我這才意識到......慚愧!是否練完其實沒那麼重要,不能失信於孩子啊。在這樣矛盾的時候,我應該選擇守信啊,所以,就讓她痛快地玩去了。

如果父母真想讓孩子說話算數,遵守對我們的承諾,那麼我們要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少提出那些他可能做不到、或者很不喜歡的要求;也彆強迫他答應你的要求。這樣,再去要求孩子守信,會容易得多......

同時,別忘了有時沒有完成約定是正常的,因為我們,也會這樣!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