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年輕人買菜多上大超市,中老年人多上菜市場。我問年輕人為什麼不上菜市場,他們說不會挑選。其實也不奇怪,我們也是跟著大人去買菜,慢慢地學會了挑選。現在的年輕不跟大人上街,所以到了菜市場,紛亂中就無從下手。

在我看來,很多菜市場的菜要比超市新鮮,所以鼓勵年輕多去菜市場。現在找些“經驗”來,供有興趣的年輕可舉一反三。 ——陡勢橫橋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方法/步驟

韭菜

菜市場的韭菜分兩種,寬葉韭菜和窄葉韭菜。寬葉韭菜好看,賣相好,但香味清淡;窄葉韭賣相不如寬葉韭,但香味濃郁。喜歡吃韭菜味的人,以窄葉韭為首選。要注意,葉片寬大異常的韭菜要慎買,因為栽培時有可能使用了生長刺激劑(至少有使用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的嫌疑),所以,就找葉窄的韭菜買。當然要買新鮮的,韭菜失了水分,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花菜

選購花菜時,主要看兩條:一是花球的成熟度,以花球周邊未散開的最好;二是花球的潔白度,以花球潔白微黃、無異色、無毛花的為佳品。黃色重了,有小黑點,發散等,都屬於過時不新鮮的菜花,便宜也不買。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捲心菜

選購捲心菜除了看其色澤外,主要是看葉球堅硬緊實程度。鬆散的表示包心不緊,不是首選。當然,尖頂捲心菜吃的是時鮮,鬆點也無妨。葉球堅實,但頂部隆起,表示球內開始挑薹,中心柱過高,食用風味變差,就不要買了。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青菜

青菜好不好主要看兩條:一要看菜株高矮,即葉子的長短,短的品質好,好吃;長的品質差,纖維多。另外,青菜還有青梗、白梗之分。葉柄顏色淡綠的叫做青梗,葉柄顏色近似白色的叫做白梗。兩者的差別在於:白梗味清淡,青梗味濃郁。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豆芽

色澤微黃,子葉、根鬚完整為好。人們都擔心“化學豆芽”,其實在市場上基本沒有了。選豆芽時,要先抓一把聞聞有沒有氨味,再看看有沒有鬚根,如果發現有氨味和無須根的,就是“化學豆芽”。如果處理得好,看著又白又胖,無根,也不要購買,懷疑為非自然生長的豆芽。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芹菜

芹菜葉色濃綠的,甚至是“墨黑”的,說明生長期間乾旱缺水,生長遲緩,粗纖維多,吃起來比較老,但葉綠素含量高,營養價值也高,用來包餡、菜粥還是很好的。芹菜新鮮不新鮮,主要看葉身是否平直,新鮮的芹菜是平直的。存放時間較長的芹菜,葉子尖端就會翹起,葉子軟,甚至發黃起鏽斑。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冬瓜

冬瓜買整個的就看外表了,色澤新鮮,有白霜,硬朗的就可下手。如果是切成段賣的,就用手指壓冬瓜果肉,挑肉質緻密的買。往往這種冬瓜口感要好些,肉質鬆軟的可能失水,煮後清香味不濃郁。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辣椒

鮮辣椒的樣子很多,顏色上就有綠的、紅的、白的。一般來說,尖辣椒辣的多,且果肉越薄,辣味越重。柿子形的圓椒多為甜椒,果肉越厚越甜脆,半辣味椒則介於兩者之間。如果你比較重視營養,可買紅椒吃,因為紅椒的維生素C比青椒多0.8倍,胡蘿蔔素要多3倍(網上有數據),只是口感一般不如青椒脆嫩。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茄子

茄子也有很多樣子,但關鍵是看茄子的老嫩程度,這對茄子的品質好壞影響最大。判斷茄子老嫩有一個可靠的方法就是看茄子的眼睛“大小”。在茄子的萼片與果實連接的地方,有一白色略帶淡綠色的帶狀環,人們叫它“茄眼”。眼睛越大,表示茄子越嫩,反之表示茄子越老。嫩茄子手握有粘滯感,發硬的茄子是老茄。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土豆

土豆需要削皮,越圓或越光滑的越好削。所以土豆儘量選圓的、平滑的,能節省時間,尤其對沒有耐心做飯的年輕人;其次看沒有破皮,表皮是否是乾的。冬天買土豆還要看“硬度”,發軟的土豆都屬沒儲存好的,很可能是長出嫩芽後,經過處理的土豆。凡是長芽的、發綠的土豆都處理好才能吃,否則有小毒。所以,不建議年輕人購買。

學會到菜市場去買菜

注意事項

打折的便宜菜要不要買呢?一般耐儲存的菜,如土豆、胡蘿蔔、圓蔥等,只要是好的就可以買。但對蔬菜,尤其是綠葉菜,只買新鮮的,不論貴賤。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