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原則“按標準、及時、分批、留葉採” :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步驟/方法

一、鐵觀音採摘標準
  鐵觀音的採摘標準是:待新梢長到3~~5葉快要成熟,而頂葉六七成開面時採下2~~4葉梢,俗稱“開面採”。所謂“開面採”,按新梢伸長程度不同又有小開面、中開面、大開面之分,小開面為駐芽梢頂部第一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1/2;中開面為駐芽梢頂部第一葉的面積相當於第二葉的2/3;大開面為頂葉的面積與第二葉的相似。春茶、秋茶“開面採”,即待頂葉展開,出現駐芽,採摘一芽二三葉;夏茶、暑茶適當嫩採,採用“小開面”;豐產茶園茶葉茂盛,持嫩性強,則採摘一芽三四葉。
  原則“按標準、及時、分批、留葉採”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二、鐵觀音採摘季節
  內安溪鐵觀音茶區全年分為春夏暑秋4個季節;低山丘陵茶區除外,直到11月份外安溪還採摘冬茶。具體採摘期因氣候海拔施肥等條件不同而差異。一般春茶在穀雨前後;夏茶在夏至前後;暑茶在立秋前後;冬茶在霜降後。各季茶的間隔期為40~~45天。每茶季中晴天,微有北風,下午2時至5時採摘為上;陰天和上午9時至12時採摘為中;雨天和上午9時前採摘為下。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三、鐵觀音採摘方法
  採用“定高平面採摘法”,即根據茶樹生長情況,確定一定的高度的採摘面,把縱面上的芽梢全部採摘,縱面下的芽梢全部留養,以形成較深厚的營養生長層,達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萌芽率,芽頭生展平衡,促進增產提質。芽梢生長旺盛的茶樹,分兩次採摘,第一次按標準採一芽三四葉,第二次?quot;二節"另制。下一季採摘則在此採摘面的基礎上適當提高。
  可用手工和機械採摘,機械採摘比手工採,工效提高4~13倍,成本降低40%,鮮葉質量基本達到人工採摘標準。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四、鐵觀音鮮葉保管
  茶區在鮮葉採摘後,及時收青,置於陰涼乾淨處,防止風吹日晒,葉溫升高,保持新鮮度。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五、鐵觀音製作工藝
  鐵觀音的製作工藝為:鮮葉→晒青→涼青→搖(涼)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復烘→復包揉→烘乾→毛茶十道工序,分為三個階段:即做青(晒、涼、搖)、炒青和烘階段。並靈活地掌握“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
  做青階段。做青技術性高,靈活性強,為鐵觀音初制色、香、味內質形成的關鍵。
  晒青--把鮮葉薄攤在笳笠或晒青埕上,利用陽光熱能減少鮮葉部分水分使鮮葉萎軟,便於做青。陰雨天則室外吹風萎凋或室內加溫萎凋。
  涼青--把晒青葉翻鬆,放置在笳笠上散熱和散發部分水分。
  搖(涼)青--把茶青裝入搖青機中,通過搖青筒滾動,茶青跳動、旋轉、摩擦運動,使葉緣部分細胞受到損傷,促進物質的酶促轉化。
  炒青階段。通過高溫炒青,迅速制止酶促氧化作用,固定在做青階段已形成的色、香、味內質,並蒸發較多水分,便於揉烘階段操作。
  揉烘階段。揉、烘有三揉三烘六道工序,反覆相間進行,是鐵觀音初制的塑形階段。
  揉捻--炒青葉通過揉捻機的擠壓,扭曲成條,並揉出茶汁,凝於葉表。
  初烘--通過焙籠或烘乾機適當高溫烘焙,使葉細胞中殘存的酶活性進一步破壞,並散發水分,便於包揉。
  包揉--把茶胚裝進布巾或小茶袋中包揉,運用“揉、壓、搓、抓”的手法,使茶胚條索緊結、彎曲或成螺旋狀。
  復烘--用較低溫度復烘,即用文火慢焙,便一步包揉塑形,並減少一些水分。
  復包揉--在包揉的基礎上進一步塑形。
  烘乾--通過低溫慢烘,促進茶葉香氣清純,滋味濃厚,含水量達到3~6%,便於貯藏。

安溪鐵觀音的採製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