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牙時應該注意什麼?

Tags: 寶寶, 牙時,

 寶寶第五個月時,有的寶寶開始長乳牙了,但有的寶寶卻沒有出乳牙的跡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這些差異受種族、性別、遺傳等因素的影響,還受氣溫、營養、疾病等環境因素的影響

寶寶出牙時應該注意什麼

方法/步驟

正常情況下營養好、身高和體重高的寶寶,比營養差、身高和體重低的寶寶牙齒萌出早;寒冷地區的寶寶比溫熱地區的寶寶牙齒萌出遲。

寶寶出牙的順序,通常是最先長出下切牙(下門牙),然後長出上切牙,多數寶寶1歲時已長出4上4下共8顆乳牙。接著再長出第一乳磨牙,該牙長出的位置離切牙稍遠,為即將長出的乳尖牙(虎牙)留下空隙。

 略有停頓後4顆尖牙在這空隙脫穎而出,1歲半時長出14~16顆乳牙,最後長出的4顆是第二乳磨牙,其位置緊靠在第一乳磨牙之後,一般在兩歲到兩歲半時,20顆乳牙全部長出。如果寶寶1週歲後仍遲遲不長1顆乳牙,則應到醫院去檢查並找出原因,以排除是否有“無牙畸形”或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影響。長乳牙,標誌著寶寶的又一個生長期的到來,是寶寶咀嚼食物的開端,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寶寶出乳牙容易發生以下情況:

  流口水。 出牙前2個月左右,大多數寶寶就會流口水,或把小手伸到口腔內抓撓。爸爸媽媽如果仔細查看寶寶的口腔,就可以看到局部牙齦發白或稍有充血紅腫,觸摸牙齦時有牙尖樣硬物感。

輕微的咳嗽。出牙過程會分泌出較多的唾液,過多的唾液會使寶寶出現反胃或咳嗽的現象。只要不是感冒或過敏,就不必擔心。

 啃咬。寶寶出牙最大的特點,就是啃咬東西。咬自己的手,咬媽媽的乳頭,可以說,只要看見什麼東西,就拿來放到嘴裡啃咬一下。目的就是想借啃咬的施力,來減輕牙床下長牙的壓力。

疼痛。疼痛和不舒服,是出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疼痛的原因,是因為牙床發炎,而發炎是柔軟的牙床纖維對付逼近的牙齒唯一的辦法,尤其是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最不舒服

易怒。當齒尖愈來愈逼近牙床頂端,發炎的情形愈嚴重,不斷的疼痛使寶寶變得易怒和煩躁。

  拒絕進食。 長牙的寶寶在餵奶時,常變得浮躁不定。因為很想把個東西塞進嘴巴而顯得急欲吸奶,而一旦開始吸奶又會因吸吮而使牙床疼痛,於是就拒絕進食。

不眠。寶寶不只是在白天長牙,晚上也一樣在長。寶寶常會因牙不舒服而夜裡睡不踏實甚至煩躁。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第一顆牙及臼齒時。

牙床出血。有時候,長牙會造成牙床內出血,形成一個瘀青色的肉瘤。一般冷敷可以降低疼痛並加速內出血吸收消失。

 拉耳朵、摩擦臉頰。出牙的寶寶,常常拉自己的耳朵,這是因為,牙床的疼痛可能沿著神經傳到耳朵及顎部,尤其是長臼齒時,所以寶寶會出現抓耳朵或摸臉頰的舉動。不過要注意的是,當寶寶耳朵受到感染時,也會有用力拉耳朵的現象。寶寶出現上述情況時,爸爸媽媽要有相應的解決辦法和措施。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