燙髮-卷槓張力對頭髮的作用?

燙髮-卷槓張力對頭髮的作用

根據髮型選擇好槓具,在卷槓之前要使頭髮保持一定的溼度(毛巾檫掉多餘的水)利用槓具產生的熱量使頭髮產生熱脹冷縮來帶緊張力。

1 粗硬髮質:張力越緊越好2正常髮質:適中3受損髮質:不可有過大的張力4過度髮質(嚴重受損):輕輕卷與槓上)

方法/步驟

加熱技巧第一次加熱四分鐘,冷卻三分鐘,預熱檢查槓具受熱情況。

第二次加熱四分鐘,冷卻三分鐘。蒸發頭髮表面水份、塑型。

第三次加熱五分鐘,加熱三到四次。因為每次加熱時溫度起點不同,所以相當於漸變式加熱技巧,而最後一次加熱目的是為卷度記憶力的加強。

定型時間根據髮質的不同來延長或縮短定型時間.一 抗拒性發質:15分鐘:二 正常髮質,一般受損:10—12分鐘三 極度受損髮質:8—10分鐘:PS: 定型時間過長會導致頭髮發毛

沖水要求沖水時水溫不要過高,水壓不能太大,否則會使頭髮的卷度產生擴散的效果,從而影響花型的凝聚力。

硬化硬化主要針對嚴重受損和棉狀髮質,有恢復頭髮彈性強化頭髮內部結構堅硬度的一種有效方法。一 先將頭髮軟化有一定的彈性,在將停放在頭髮上的藥水刮乾淨。(張力不可過大)

二 用護理劑塗放在頭髮上,使頭髮內部結構產生變化,從而達到強化頭髮堅硬度與空洞的效果,時間不需過長4—5分鐘即可。三 在用刮掉的藥水均勻的塗放在頭髮上,使頭髮軟化一定的效果後乳化即可。

發片提拉方式' 根據髮型的需求找到切口進槓

一 A角度120—135度,打造蓬鬆動感.二 B角度90—75度,花型呈現比較均勻三 C角度45—60度,穩定牢固

發片的劃分及效果水平發片:散狀(頂部)動感蓬鬆直立發片:束狀(“U”字區以下)落差面不變斜發片:落差向低角一頭傾斜(臉際線位置)梯形發片:堆積飽滿(後頭部)

方形發片:整齊(枕骨區)蓬鬆度最好圓弧形、菱形發片:自然柔和三角形發片:穩定圓形發片:蓬鬆(全頭任何位置)A、前額部位:控制前額部位髮量形態,觀察臉型,前額決定劉海的大小分份,觀察毛流決定劉海的流向,觀察髮質決定劉海的層次高低。B、頂部造型區:此區的髮絲較為活躍,可打造出方向性較多的變化造型,控制頂部表面形態,控制髮型的高度根據髮長、髮型的流向性,運用劃分線製造向前或斜向後的劃分線,控制頂部表面的走向。C、側部骨樑區:控制兩側表面形態及流向,決定髮型的寬度通常採用斜向前引導流向向後,斜向後引導流向向前,禁用水平或直立劃分線,因為方向感沒有。D、後部骨樑區:決定後頭部表面形態及量感,通常採用水平劃分線製造後頭部的飽滿度。E、前側區:控制前側邊緣輪廓線形態,通常採用斜向後劃分線,引導向前做內包或外翻,斜向前引導向後做後卷,向後堆積的效果。(注意兩側對稱)F、後側區:此區髮絲可形成向前的流向,短髮塑造耳後輪廓線,中發修飾頸部,長髮控制披肩形態,通常在決定整體髮長時要遵守黃金分割比例原理,同時此區髮量的多少會對身形的寬窄產生一定的影響。

G、後部凹面區:決定背部輪廓形體,此區通常與後側區相連接引導髮絲向前披於胸前。

圈數與卷度的形態1圈“C”形2圈“小S”形2.5圈“S”形3圈“連環S”形

圈數的不同髮梢會產生方向性變化。

正確計算圈數發片切口線取中間值,放於槓具的軸心線處,第一圈以發片切口中間值位置與發片交接再卷四分之一圈,為一圈。在一圈的基礎上以手腕自然旋轉一下(180度)為半圈,兩下(360度)為一圈,向上累積計算圈數。頭型與頸部、肩部的位置關係所形成的髮絲自然形態頭形是一個不規則的球體,它與頸部、肩部構成人體上身部位凹凸立體面,當頭部發絲自然垂落與凹凸立體面時它會隨凹凸立體面的曲線而波動。 一 、骨樑線以上的髮絲自然垂落會產生大的“C”形曲線。二 、耳後部發長至頸部會產生小弧度的“S”形流線,如髮長在肩部或過肩部時“S”形曲線隨頭髮的長度增長而增大。

上槓圈數與自然曲線的關係例如:頂部打造“C”形紋理,槓具卷至一圈,當落差下來與頭部曲線“C”形相吻合,在視覺效果上還達不到”C”形紋理,因此在頂部打造的設計紋理形態時需在原有的圈數基礎上增加0、5—1圈。

例如:在後頭部打造“S”形紋理,槓具卷至2.5圈落差下來與後頭部、頸部曲線“S”形相重疊,視覺效果“S”形多出0、5圈形成“S”形效果,因此在後頭部打造的設計紋理形態時需在原有的圈數基礎上減少0、5圈。

控制造型燙的穩定性的要點因素1、髮根流向的控制:根據髮絲流向的不同,利用劃分線角度的提拉,和槓具的擺放,以及髮梢放置擺放來達到髮根方向的控制。2、發中形態掌控:根據髮長計算圈數,運用不同的上槓手法和張力控制達到理想的發中形態。3、髮梢動態質感表現:因為圈數的不同,髮梢會產生方向的變化,準確的計算圈數,利用髮梢的擺放預留來控制髮梢的動態、質感表現。劃分線的應用劃分線的定義:區分發量形成發片,為上槓營造進槓面。

常見的劃分線及各劃分線的作用1 —(水平劃分線):與地面平行,常用於頂部動感區平卷。

特點:此劃分線是所有劃分線中髮絲分散面最廣,髮絲流向性最弱的劃分線。2 /(斜向後):與地面成斜角,起點在前落點在後,前高後低,常用於測區螺旋或片狀纏繞。特點 :發片的重心向前,髮絲易打造向前流的趨勢。

3 \ (斜向前):與地面成斜角,起點在後落點在前,前高後低,後測區收緊向前,前側區飽滿向後堆積效果。

特點:發片的重心向後,髮絲易打造向後的趨勢。

4 、 (直立劃分線):與地面垂直,常用於縱向面打造束狀感。特點:發片重心垂直向下,上下發絲易堆積,不易產生方向性。

劃分線傾斜度與髮絲表現力的關係隨著發片傾斜度的改變,髮絲橫向擴散面逐漸在減少,同時髮絲的束狀感凝聚力由弱到強,發片的橫向擴散面與束狀感、凝聚力成反比。角度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