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傅延齡講清明時節養生食譜?

  二十四節氣歌大家都聽過麼,那麼你知道清明時節養生食譜嗎?敬請收看本期的養生堂聽聽傅延齡的講解。

  本期節目請到的嘉賓是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傅延齡,講清明時節養生食譜。

  下面是該視頻的在線觀看和主要內容介紹:

  清明時節養生食譜

  苦菜

  苦菜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又有叫苦蕈菜、苣菜、敗醬等。苦菜顧名就能知其屬性是味苦性寒,清熱涼血,解毒,消腫排膿。苦菜中還含維生素C及大量鐵質,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及鈣、磷等。此時食用清熱涼血,降內熱減少因內熱而外感風寒的疾病。

  馬蘭頭

  馬蘭頭,又有叫馬蘭、螃蜞頭草、田邊菊等,我國大部分地區路邊及田野有生長,也有人工栽培。其含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A、蛋白質、脂肪、鈣、鐵等,味辛性涼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口腔潰瘍、咽喉腫痛、,衄血,血痢等都有一定食療作用。我們把馬蘭熟加調味後,美味可口,為家庭喜食的蔬菜之一,並有一定的藥用價值,經常食用可達清火明目之目的。如把馬蘭洗淨燙熟切碎,拌香豆腐乾絲,經常食。

  適用於咽腫痛,目糊,內火重,能清熱涼血。馬蘭洗淨,搗爛取汁分服,適用於吐血,衄血,牙齦出血,高血壓,皮下出血,創傷出血及淋濁,能涼血止血。

  薺菜,也是十字花科植物的帶根全草,具有十字花科的植物抗氧化的能力,在盛產的季節吃鮮又有保健功效,可為一舉兩得了。薺菜又叫護生草、薺、芊菜、雞心菜,目前除野生外,在我國各地均有栽培。在傳統醫書中皆有記載如:《本草綱目》:“明目益胃”;《名醫別錄》:“甘、溫,無毒。和肝氣,和中為上品”;《日用本草》:“涼肝明目”。也恰在春季調養肝之時,食點薺菜正適時令。

  薺菜味甘性平,內含草酸、酒石酸、蘋果酸、延胡索酸、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及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等,薺菜酸有明顯的止血作用。那麼薺菜能涼肝止血,明目降壓,利溼通淋,常應用於痢疾,水腫,淋病,吐血,便血,目赤疼痛等症。

  在食用時為了不影響對鈣質的吸收,食用前先焯水去草酸為宜。同時選用嫩葉可食,以扁莖葉細小者為佳,全草晒乾及花葉子可入藥。據報道,薺菜煎水有預防麻疹作用,還有降低血壓作用。

  食療小方:自制涼血止血鮮薺菜汁,用洗淨的鮮薺菜搗汁250ml,慢慢飲。適用於咳血,吐血,便血,血蹦。

  刺兒菜

  刺兒菜,它是菊科植物小薊的全草或根,在我國大部分地區有生長,常在路旁、溝岸、田間可見,人們常稱為小薊、薊薊菜。刺兒菜特別含生物鹼、皁苷等,味甘、苦,微寒,有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功效。而早在《本草綱目》中就記載著:“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損傷,血崩白帶”,還在《本草拾遺》有:“破宿血,止新血”,《上海常用中草藥》說:“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症,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現在臨床應用於急性傳染性肝炎,高血壓及一切出血,但體虛胃弱者慎食。那麼雨季採取,洗淨,蘸醬生食。據報道,小薊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鏈曩球菌、結核桿菌有抑制作用。

  在此介紹兩個食療方,便於實用。一是,鮮小薊250克,搗爛外敷。功能解毒止血。適用於一切疔瘡腫毒,外傷出血;二是小薊100克煮湯,加蜜、生藕汁。功能涼血止血。適用於口乾,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

  起居

  肝屬木,木生火,火為心,在此節氣中心臟會過於旺盛,所以這一段時間是高血壓的易發期,對此要高度重視。其次,旺木傷金,金為肺,所以這一節氣對呼吸系統疾病也要予以高度重視。

  此節氣盡管“春瘟”流行,但也不可閉門不出,更不可在家坐臥太久。中醫認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坐傷肉”。應該保持樂觀的心情,經常出去到森林、河邊散步,多呼吸新鮮空氣,並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

  這個節氣衣著要適當,預防感冒。居室裝飾避免有毒材料,要經常通風換氣。

  飲食

  清明節氣中,不宜食用“發”的食品,如筍、雞等。可多食些柔肝養肺的食品,如薺菜,益肝和中;菠菜,利五臟、通血脈;山藥,健脾補肺;淡菜,益陰,可滋水涵木。

  春天,肝陽上亢的老人,特別容易出現頭痛、昏眩,這就是祖國傳統醫學所說的“春氣者諸病在頭”。老年慢性氣管炎也易在春季發作,飲食防治方法是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肺的食物。

  注意:

  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並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儘快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傅延齡

  傅延齡,男,1959年5月5日出生。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北京市高等學校(青年)學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張仲景學說分會委員、博士研究會會員,北京市中醫學會對外交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教育部高等學校高層次評審專家,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香港中文大學訪問考官 (Visiting Examiner) 。

  長期從事中醫教學、臨床及科學研究,提出“胃腸源性肝損傷”、“胃腸源性眩暈”、“血液分佈失調綜合徵”學說,較早發現唾液成分和肝損傷之間的相關性,建立了唾液膽汁酸、唾液單胺類神經遞質分析方法。成功研製開發多種保健食品,獲美國專利 1 項。發表論文 50 多篇,編寫、翻譯出版醫學著作 10 多部,大型醫學叢書 2 套。先後赴 10 多個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交流。

保健, 食譜, 時節, 養生堂, 傅延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