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許次紓《茶疏》有云:「精茗蘊香,借水而發,無水不可與論茶也。」泡茶是藉由水萃取出茶葉精華的過程,想泡出好茶,是影響茶湯滋味的關鍵。
古人品茗。講究到山澗湖邊取水泡茶,現代人卻沒有這樣的閒工夫。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該找好的水源,而是要建立一個「用對水」的觀念。例如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自來水,由於經過氯氣消毒,水質必然留下強烈的氯氣味,要是不經處理就直接拿來泡茶,必然影響茶質。
有人以為喝水就喝水,有那麼嚴重嗎?我建議你做個簡單的測驗,看看自己的味蕾有多敏銳!方法是:取市售礦泉水(兩種)、家用自來水及過濾水,將這四種水分別倒入兩組八個杯子裡,然後靠你的味蕾嘗水,將相同的水配對出來,看你能答對幾種。
藉由這樣的測試,可以提升品鑑茶湯的功力。若你喝不出水的差異,就難以領略茶的奧祕之處;我認為分不出水的好壞,就無法瞭解哪一種水適合哪一種茶,更無法登入品茶的堂奧。
好水何處尋
懂得辨識水,也要懂得哪裡有好水。中國歷史上的名泉至今遺蹟仍在,或許你有機會前往憑弔,卻不見得喝得到。其實臺灣的名泉好水也不少,以下就舉出幾個我的經驗與大家分享。
臺東長濱八仙洞
在我的尋訪經驗中,臺東縣長濱遺址的八仙洞,有一處岩石過濾滲出的山泉,水質甘甜,用來泡茶可得加成好滋味!
在一個滿月的夜裡,我在八仙洞以該處泉水沖泡「白雞冠」,茶湯入口極其滑順,有如月光下的海面,在一片寧靜中,陣陣的巖韻如海潮般起伏湧出;我深深感受到好水和巖茶迸出的火花是如此燦爛,至今不能忘懷。
我從八仙洞取水帶回,發現此水與武夷茶是絕配,能充分發揮武夷茶特有的曼妙巖韻。更奇妙的是,經過一年的存放後,水質不但未變,而且甘甜滑順依舊。
彰化縣紅毛井
紅毛井的水質甘甜,適合泡凍頂烏龍茶。我的經驗是使用紅毛井水泡軟枝烏龍,結果茶湯濃郁香甜,烏龍茶的蜜香更為明顯。
井水與茶搭配,半發酵茶是最佳主角;井水可以軟化烘焙的焙火燥氣。鐵觀音與武夷茶特色在後韻,井水具有引出韻味的效果。
要注意的是:井水存放不宜過久。因為井水未經氯氣消毒,水內所含有機生物多;水若發出青苔味,就表示水已變質,不宜再飲用。取井水也要注意天候,例如下雨之後,井水水質會受影響,汙濁不宜取用。
宜蘭石泉午時水
每年端午節湧出的泉水叫做「正午時水」,這是品茗者的夢幻用水,內行人都知道把握時機前往水源取水,用來為茶湯加分。
宜蘭冬山河上游的石泉有益茶湯底蘊,尤其對於青餅普洱茶格外有效,可讓陳放造成暗沉茶質再度發光。
石泉的水冷時喝十分甘冽,入口極輕柔,觸及喉頭後產生的涼意轉甘甜。此外,宜蘭礁溪冷泉水以及北部陽明山平等裡等水源、大屯山區冷泉、中部埔里酒廠泉水,都曾讓我留下難忘的記憶。
改善水質的妙方
現代愛茶人想要效法古人赴郊野取水,有其困難之處,再加上運水不易,常只能望水興嘆;更實際的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取得優良的水質。以下提供幾種改良水質的方法。
陶瓷缸淨水除氯
利用陶瓷水缸儲水,放置一個晚上後再使用。這樣可以揮發水中氯氣,再淨化水質。陶瓷水缸在臺灣苗栗縣館鄕或是新北市鶯歌都可以買得到,有心改善水質的人不妨試試。
此外,市面上也出現一些改良水質的輔助品,像備長炭、麥飯石都有不錯效果;但有時效性問題,使用時要注意適時更新。改善水質是為了得到鮮活甜美水質,好意的搭配不應成了負擔!
選用淨水機
改善水質須靠人「調養」,市售的淨水機使用方便,但機種與功能繁多:有逆滲透、有陰陽離子,有的標榜可以生飲,有的則強調可以養生排毒……,哪一款符合保水鮮嫩的需求?
使用淨水機目的在過濾雜質,還要喝得水的真味。對泡茶而言,好的過濾水必須要能適切表達茶的特色。有時淨水機的宣傳流於誇張,品飲者為求好水也常陷入迷思。
如果將已過濾和未過濾的自來水,分別拿來試飲,敏銳的你必定可以喝出兩者之間的差異,若再將兩種水煮沸,水質的變化如何呢?如果更進一步,用不同淨水器過濾出來的水,你喝得出來差異嗎?
只有當你的味蕾能分辨不同淨水機的差異,裝更高等的淨水機才有價值,否則無論進口或是國產貨,均需注意:過濾器濾心務必定期更換,才能喝出好滋味與健康!
礦泉水看水源地
市售的礦泉水也是泡茶用水來源之一,只是成本較貴,若水質佳,能襯托出好茶湯當然值得;但名不副實的礦泉水卻處處可見,購買時要仔細看商標上的成分表,才可明白水源地在哪裡:是取自自來水再燒開?還是來自地心的天然礦泉?
購買礦泉水可在超市或大賣場,品牌有保障,價格也比便利商店來得便宜;另外可以像礦泉水區直接函購。進口礦泉水品牌價差懸殊;但是否大品牌價高的礦泉水就適合泡茶?只有試了才知道。還要特別注意:礦泉水還分成氣泡與非氣泡的型式,含氣泡者不宜泡茶。
進口礦泉水含鎂、含鈣成分各不相同,我建議你不妨從大廠牌礦泉水買起,一一親身泡茶試喝,找出最喜歡的口感。而著名品牌的礦泉水,不見得就是泡茶的好幫手。
打開味蕾與水接觸,進一步瞭解水與茶的對應關係。我也曾經錯用水泡茶,這樣的經驗提醒你:不要掉入礦泉水的迷思!
我曾誤判歐洲礦泉水是泡茶好水!市售歐洲進口礦泉水,號稱取自深達八百公尺水源,質地純淨,我興沖沖用她泡了一泡烏龍茶,卻因水含碳酸鈣太重,茶湯入口盡失原味,還會蒙上不舒服的澀味。
這是我在金門品茶的經驗:大、小金門的用水是地下水,水質帶有微鹼味,適合泡飲重焙火鐵觀音:茶去除水的鹼味,水降低茶的火氣,相得益彰;反而泡飲烏龍茶就不搭調,水質變得硬梆梆!
茶與水的搭配
有好水而無適配的茶,泡茶效果有限。我歸結一些選水的原則供你參考:
泡飲綠茶重滋味,水要甜;泡半發酵茶香味與滋味兼重,水要甘;泡飲重發酵或後發酵茶,水要順;水帶鹼味,適合泡飲焙火茶。善待水才得茶湯真味,不知以水就茶,就虧待了好茶好水。
神妙的午時水是我在家中泡茶良伴,水質甘甜活順,可長年存放不變質!若家中只有自來水,用過濾器濾掉自來水氯氣及雜味為上策,必須注意定時清洗、更換濾心。
認識了水,那麼你可別辜負了好水,因此,掌握煮水火候,才不會將好水煮成老水。
掌握煮水火候
陸羽在茶經中講究地說:煮茶用的燃料最好的是木炭,其次是柴火。今人多用瓦斯、電磁爐或是電爐,少數用科技新寵紅外線爐燒水,火源不一樣,燒出來的水真有這麼大的差異?
目前家庭泡茶主要靠瓦斯爐、電磁爐來燒水,大部分人以為水煮開就煮開,哪有什麼學問。事實上,煮水好比煮茶,火候大小影響餐點滋味,而煮水也要注意火候,煮老的水,滋味減分。初入門的你,煮水基本功不可不練。
用電磁爐燒水,可以開高溫至水沸騰後再轉低溫。很多茶友,水一開就讓水持續煮著,容易把水給煮老了!
用瓦斯爐燒水燃點集中猛烈,不宜開猛火快燒,應用中火燒到水開了就熄火,否則易煮出火味,泡出茶湯讓人口乾舌燥。
用電爐或紅外線爐燒水,加熱是漸進式的,同樣要留心煮沸了就得關火,否則水沸久了湯也老了!
水煮開了沒?看看水中的泡泡就可以判斷。水沸初期冒出來的水泡大小像蟹眼,這是第一沸;但現代人多用不透明水壺燒水,除非打開壺蓋否則看不到蟹眼,這時可注意水沸冒出的第一道煙之際,就將火關小,以免水煮老了!
煮水器具有關係
然而,煮水器具也會影響水質。市售一種水開會發出聲音的響壺,壺嘴圓滾滾,注水時易斷水(就是水流不順),不易用來泡小壺茶,原因就在水的流速忽強忽弱,衝擊茶葉的力道忽大忽小,影響茶湯釋味的快慢,也影響茶湯的滋味。
不鏽鋼壺、陶壺、瓷壺、馬口鐵壺都可用來煮水,但我的最佳煮水器是:生鐵壺。生鐵材質透氣性佳,瓷器與不鏽鋼不透氣,水易煮老,無法散發水的活力;而用高溫燒成的陶器煮水易生「水垢」,影響水質。生鐵壺材質厚重,煮水沉穩,不會出現浮誇的水味!
還有一種廣為使用的手提隨手泡壺,看似簡單方便;但壺內部的銅線圈藏汙納垢,對茶葉殺傷力高!如今改良的手提隨手壺有進步,但使用者仍應注意有無殘留水垢,才得確保水質鮮美。換句話說,水燒得嫩才有好湯味。
老嫩之辨有訣竅
水燒得嫩不嫩?聽聲音也可以辨識。明代江蘇人張源寫《茶敘》,提到辨別煮水的有趣方法:「湯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日形辨,二日聲辨,三日氣辨,形為內辨,聲為外邊,氣為捷辨。如蛙眼、蟹眼、魚眼、蓮珠皆為萌湯,直至午聲,方是純熟如氣泡一縷、二縷、三四縷,及縷亂不分,氤氳亂縷,皆為萌湯,直至氣直衝貫,方是成熟。」
看到對煮水如此生動的描述,現代人別以為這是古人閒來無事,看煮水說故事;事實上,煮水大有學問。若以炭燒煮水,由於小火慢煮,燒出的水質軟透甘甜,水面氤氳而不燙口,若將炭放在小泥爐裡燒,架上小陶壺煮水,實在是品茗一大享受!週休二日,帶著炭與壺器,郊野燒炭泡茶,應是今人重拾古趣的寫照吧!
有了好水,加上細心煮水,這是與茶建立親密關係的第一步,接下來就是讓你的好茶尋覓一件適合的茶器,讓好茶與好水互生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