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17、8歲讀書時, 那還是改革開放之前, 物資匱乏, 生活水平低下. 而我們當時又正處於青春發育, 精力充沛的階段. 記得每天中午一下課, 大夥就象一群餓狼撲向食堂. 食堂的小窗口前立刻排起長長的隊伍, 你擁我擠, 手裡的碗筷叮噹亂響. 那個鬧騰勁一點也不比現在美博上的沙發黨搶沙發坐板凳遜色. 那時侯食堂裡菜的品種很少, 特別在冬天, 天天都是青菜蘿蔔. 如果哪天食堂某個窗口的黑板上, 用粉筆寫的菜單中有爛糊肉絲, 那麼這個窗口前的隊伍一定是最長最亂的. 大家都爭先恐後, 生怕晚了吃不上. 儘管一盆菜裡可能只有2-3根細細的小肉絲, 但畢竟是沾了葷腥, 比起其他清湯寡油的蔬菜來. 感覺真是鮮美無比了. 在寒冷的冬天, 一盤熱氣騰騰的爛糊肉絲往飯上一扣, 湯湯水水有滋有味, 不一會兒一大碗米飯就下肚了.
爛糊肉絲其實是本幫菜的一種叫法,在上海屬於家喻戶曉的家常菜。原料很簡單,黃芽菜(北方叫大白菜),豬肉絲,講究點還可以放點香菇絲,冬筍絲,但是我覺到只用黃芽菜和豬肉絲再加點豬油做的更親切和更回味。
食材
材料: 黃 芽菜 (大 白菜 )、 豬肉 絲、蔥 姜 末、 澱粉 .
調料: 料酒、鹽、雞精、熟 豬油 (可不用).
方法/步驟
將黃芽菜(大白菜)洗淨瀝乾切成約5釐米長的絲;
豬肉絲用少許幹澱粉、料酒、蔥薑末、鹽拌勻備用;
熱鍋入油,油溫後下豬肉絲煸炒至顏色變白;
放入黃芽菜絲煸炒,加蓋燜燒到菜梗熟爛;
加精鹽、雞精調味,用水澱粉勾芡;
再淋入預先燒熱的少許熟豬油拌勻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