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經常會聯想到媽媽以後死了很難過?

Tags: 孩子, 媽媽, 細胞,

這位朋友:您好!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對“死亡”已經有了比較客觀和全面的認識,這個時候可以講一講自然規律的變化。比如,帶孩子到公園的某棵樹下,對孩子說這棵樹是桃樹,他是由一粒桃核發芽而成的,桃核發芽就是出生;桃樹苗經過三四年的慢慢長大,變得高大挺拔、枝繁葉茂,這就是桃樹的青春和壯年;它偶爾也會生蟲子或者葉片變得枯黃,這就是生病;後來,樹上結出了桃子,這些桃子的核也會發芽生長成新的小桃樹,這就是它們在養育後代;到後來,樹皮越來越粗糙,枯枝也越來越多,這是它變得越來越老了。而這時,越來越多的小桃樹們卻長大了,他們比自己的樹爸爸樹媽媽更加高大茁壯,它們需要更多的地方生長。這時候老樹就會枯萎,它們把地方讓給小樹們,自己變成肥料,進入泥土中,哺育著小樹,這就是死亡。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就是這樣養育了爸爸媽媽,爸爸媽媽也會這樣養育你的。另外你也知道人的身體是由很多細胞構成的。這些細胞不斷地複製製造新的細胞,而舊的細胞就不斷地老去了——就像你的面板老是有一些死皮啊什麼的。就這樣,我們的身體逐漸地長大。但是,年齡大了以後,細胞就不那麼有活力了,它們生長新細胞的力量就逐漸變弱了。這時候,老細胞也就會越來越多,於是,人也會變得衰老了,皺紋越來越多,力氣越來越小,頭髮也會白的,更容易得病。如果有一天,體內的細胞不再生長和活動了,我們的身體就會停止運轉,而死亡就來臨了。但是如果我們經常運動,吃飯睡覺又比較規律地話,這些細胞的活力就會增強,人就能老得慢一些。所以爸爸媽媽上下班,按時做飯吃飯,按時上床休息,這就是規律的生活和作息,這樣就會生活的更加長壽。通過這種比喻的方法,形象地告訴孩子成長、衰老的全過程。衰老、死亡也是一種正常現象,不必恐懼;同時還會告訴孩子,衰老是一種奉獻,是讓生命得以延續和輝煌的前提。這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僅會消除孩子對死亡的焦慮和恐懼,而且還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的點綴,讓孩子學會尊老愛老以及規律生活的良好行為習慣。不是我的回答是否對你教育和引導孩子有所借鑑意義,你的朋友楊永龍請你批評參考。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