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管理的方法
方法/步驟
生產任務和完成情況的圖表化
現場是協作勞動的場所,因此,凡是需要大家共同完成的任務都應公佈於眾。計劃指標要定期層層分解,落實到車間班組和個人,並列張表貼在場所醒目的位置;完成情況更要相應的按期公佈,並用作圖法,使大家看出各項計劃指標中出現的問題和發展的趨勢,以促使集體和個人都能按質、按量、按期地完成各自的任務。
規章制度與工作標準的公開化
為了維護統一的組織和嚴格的紀律,保持規模工業生產的連續性、比例性和節奏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安全生產和文明生產,凡是與現場工人密切相關的規章制度、標準、定額等,都需要公佈與眾;與崗位工人直接相關的,應分別展示在崗位上,如崗位責任制、操作程式圖、工藝卡片等,並要隨時保持完整、正確和整潔。
與定置管理相結合,實現視覺資訊的標準化
在定置管理中,為了消除物品混放和誤置,必須有完善而準確的資訊顯示,包括標誌線、標誌牌和標誌色。因此在這裡採用清晰的、標準化的資訊顯示符號,將各種區域、通道、各種輔助工具(如料架、工具箱、工位器具、生活雜品櫃等)均應運用標準顏色加以區分,不得任意塗抹。
生產作業控制除了期量控制外,還要有質量和成本控制,也要實行能目視的管理。如,質量控制,在個質量管理控制點,要有質量控制圖,以便清楚的顯示質量波動情況,及時發現異常,及時處理。車間要利用板報形式,將“不良品統計日報”公佈於眾,當天出現的廢品要陳列在展示臺上,由有關人員會診分析,確定改正措施,防止再度發生。
物品的碼放和運送的數量標準化
物品碼放和運送實行標準化,可以充分發揮目視的長處。例如,各種物品實行“五五碼放”,各類工位器具,包括箱、盒、盤、小車等,均應按規定的數量標準盛裝,這樣,操作、搬運和檢驗人員清點時既方便又準確。
現場人員著裝的統一化與實行掛牌制度
現場人員的著裝不僅起勞動保護作用,在機器生產的條件下,也是正規化、標準化的內容之一。它可以體現職工隊伍的優良素質,顯示企業內部的不同單位、工種和職務之間的區別。除了使企業員工產生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心外,對於組織生產也可創造一定的方便條件。這一點與掛牌和考評相結合,可以起到激勵先進、鞭策後進的作用,不同班次或不同崗位配置不同標誌可以使溜崗、閒談現象一目瞭然。
生產作業控制手段的形象直觀與使用方便化
為了有效地進行生產作業控制,使每個生產環節,每道工序能嚴格按照期量標準進行生產,杜絕過量生產、過量儲備,要採用與現場工作狀況相適用的、簡便實用的資訊傳導訊號,以便在後道工序發生故障或由於其他原因停止生產,不需要前道工序供應在製品時,操作人員看到訊號能及時停止投入。例如,“看板”就是一種能起到這種作用的資訊傳導手段。各生產環節和工種之間的聯絡,也要設立方便實用的資訊傳導訊號,以儘量減少工時損失,提高生產的連續性,例如在機器裝置上安裝紅燈,在流水線上配置故障顯示屏,一旦發生故障,巡迴檢修工看到後就會及時前來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