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傢俱紋飾“博古紋”的文化來源?

一、博古紋的由來及含義

博古即指古代器物,由來《宜和博古圖》一書而得名。北宋大觀年間,宋徽宗命人編繪《宣和博古圖》一書,全書共三十卷。書中收錄了宜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銅器800餘件,因集宋代所藏前朝青銅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後來,博古一詞的含義有所擴大井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藝品上裝飾鼎、尊、彝、瓷瓶、玉件、雜寶、盆景、琴棋書畫等題材以及新增蔬果作為點綴的紋樣,皆以博古名之,寓意清雅高潔。

二、博古紋作為古代瓷器裝飾圖案的興起與發展

博古紋的出現使中國傳統的裝飾紋樣又增加了一個新成員。這種題材自宋代產生後就廣泛地出現在各種工藝品上,然而博古紋應用於瓷器裝飾的歷史並不長。據現有資料來看,博古紋作為瓷器裝飾紋樣興起於明末一一萬曆、崇禎年間。明萬曆、崇楨時期飾有博古紋的瓷器數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見多為青花和五彩器物,紋樣多以花瓶、花架為主,構圖簡約,繪畫技法不高,紋飾多變形誇張,也沒有形成定型的紋樣。

清初由於受明末戰亂的影響,景德鎮的瓷業生產處於恢復期,博古紋的總體藝術水平不高。順治博古紋構圖疏朗與繁縟之風共存,畫法不精,紋飾隨意,層次感稍差。誇張變形的畫法有明末遺風。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於社會經濟文化比較發達,官、民窯瓷業的恢復和發展,帝王酷愛瓷器以及國內外市場的擴大,景德鎮的制瓷業臻於鼎盛。博古紋的發展同瓷器盛衰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如同康雍乾三朝瓷業發展的如日中天一樣,博古紋的發展在此期也進入了其發展史上的黃金時代。康雍乾三朝博古紋瓷品種豐富多樣,有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及色釉等。此時的博古紋講究吉祥寓意,寫實與寫意兩種風格並存,繪畫較為精湛細膩,構圖舒展大方,錯落有致,線條流暢硬朗,設色柔和淡雅,亦有明快豔麗之作。裝飾技法新穎多姿,有開光、描金、凸雕等。此三朝中康熙博古紋的藝術成就最高,雍正朝始創的淡描青花博古紋亦頗為新穎別緻。嘉慶博古紋的藝術水平較之前朝有所下降,但紋飾的組合頗有新意,對晚清博古紋的題材提供了借鑑。

三、近代博古紋的藝術特徵

清代道光以後,尤其是鴉片戰爭以後,中國不斷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和瘋狂掠奪,經濟蕭條,國勢日衰。以景德鎮為中心的中國製瓷業日趨衰落,具體表現在瓷器質量下降,數量銳減,總體藝術水平不高。在這樣一個瓷業衰敗的大環境下,博古紋的發展亦呈下滑之勢。然而,中國近代瓷業雖不斷沉淪,但是聰明的陶藝家仍創造了許多不朽之作,猶如黑夜裡露出的點點星光。因此近代的瓷器仍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博古紋的發展亦是如此。

道光博古紋瓷較嘉慶時更為多見。除承襲傳統風格之外,也有創新之舉,常用組合紋樣來表達吉祥寓意。道光博古紋繪畫較為工細,構圖滿亂繁冗,缺少博古紋應有的清新自然之風。此外,道光凸雕博古紋形態逼真,造型秀麗,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咸豐博古紋繼承和發揚了道光常以組合紋樣表達吉祥寓意的題材,其構圖疏朗俊秀,常在開光內繪博古紋,但紋飾所佔畫面較小,繪畫大多較為細膩,喜加金彩。同治博古紋有精細與粗糙兩種風格,構圖多為通景博古,少見前朝的開光式構圖,其紋飾繁縟有道光遺風。中國古代界畫風格博古紋的出現,是同治博古紋的一大亮點。

光緒一朝存世的博古紋瓷數量較多,常見博古紋器物以瓶、罐、杯、盤等為主。多采用粉彩、五彩等裝飾技法,圖案多為通景博古或開光博古,構圖大都較為飽滿,施色明快純正,線條流暢,繪畫精細,層次感較強,其博古紋的藝術水平較高,在晚清博古紋中佔有重要地位。由於光緒一朝處於新舊社會制度的更替之中,這種社會鉅變反映在文化藝術上,表現為既有對傳統的繼承,又有在此基礎上的創新。因此光緒博古紋的發展趨於多樣化。依據裝飾風格的不同,將其分為二類,即古代界畫風格的博古紋以及油畫風格的博古紋。

介面是以繪製宮廷建築為主的畫科,宋元時期盛行。此種風格的博古紋構圖飽滿,線條極其細密工整,所繪紋飾一般較為準確。此種界畫韻味極濃的博古紋為同治朝所首創,發展到光緒年間更加完善精美,是別具一格的博古紋。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