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地區自由行旅遊攻略?

9月大熊與朋友沿滇藏線在大香格里拉地區一遊,歷時六天。個人非常佩服徒步或騎行入藏的驢友。那種對生理和心理的雙重考驗和煎熬,一般人還真受不了。 路上雖有顛簸,但我們這些越野入藏的簡直就像在天堂一般。

9月的滇藏線天氣狀況很好,路上沒有遇到泥石流和塌方,還算好走。2004年大熊曾經去過拉薩、羊八井和納木措等地,對於高原反應也已經有了心理上的充分準備。而這一條茶馬古道線由於氧氣含量還比較充足,因此高原反應也不嚴重。總之,我們這一路上充分享受了旅途的風景,而最令人難忘的是那片純粹的藍天,藍到那樣的不真實。

我們選定的線路:香格里拉---德欽---鹽井---芒康---左貢---邦達---昌都

第一站:香格里拉

現在從北京飛香格里拉很方便,但有一點需要注意,無論是國航還是南航都不是直飛的。與飛西藏拉薩一樣,都需要中途換機前往。因為香格里拉機場屬於高原機場(海拔3280米),一直以來對飛機機型要求特別苛刻,僅有少量的機機型適合此航線飛行。機票上顯示的目的地是香格里拉所在州的名稱:迪慶。迪慶,藏族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雲南省境內唯一的藏族自治州。州首府的名稱原為“中甸縣”,2001年正式更名為“香格裡拉縣”。此一更名為該州帶來了豐富的旅遊資源並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機場與香格里拉市區之間並無公交線路,機場裡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計程車。在這裡您可以與藏族司機直接議價並談妥去市區的車錢。去市區並沒有想象中的遠,真的是很近,只用了20多分鐘我們就來到了下榻的賓館---月光城飯店,非常有詩意的名字。

和內地一樣,不管是什麼星級的酒店,大堂都是比較氣派的。

稍事休息,大家便向古城進發。香格里拉古城區離我們入住的酒店並不遠。信步走去,不一會兒就到了。這裡的建築很有特色,尤其是門窗上的木雕手藝非常不錯。

但和麗江一樣,香格里拉古城的商業化氣息也非常濃。在這裡,你會發現不同民族的餐飲和諧共處,也能發現驢友們的大本營。

城中的白塔以及經幡在藍天白雲下顯得是那樣的肅穆。雨後泛光的青石路面訴說著歷史的滄桑。

五色經幡在風中獵獵作響。在藏族傳統中,五色中的藍色象徵天空、白色象徵祥雲、紅色象徵火焰、綠色象徵水,而黃色則象徵大地。排列的順序分別是藍、白、紅、綠、黃,代表著從天到地的自然順序。

古城的月色讓人生出“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的感嘆!

普達措森林公園

普達措森林公園位於香格裡拉縣城東部22公里處,“ 普達措”意為神助乘舟到達湖的彼岸。景區內的主要景點就是兩個高山湖泊:屬都湖和碧塔海。

可惜天公不作美,烏雲滿天,景色大打折扣。不過景區內絕對是一個天然氧吧,空氣極其新鮮。

景區內的人工棧道極大的方便了遊客,即使是在雨季,遊客也可以在腳不沾泥的情況下欣賞美景。但此舉是否破壞了景區的景觀,這就是見人見智的事情了。

這裡的樹木上面都有這種叫做”樹鬍鬚“的東西。這掛在樹上的淡綠的“鬍鬚”實際上是樹上的一種寄生物。這種微生物的生存條件要求十分高,如果環境汙染達到一定程度,就會死亡,所以它也是檢驗環境汙染的一種標誌。

根系發達的枯樹靜靜的躺在湖邊,猶如一位老人在述說昨天的故事。

這樣的湖光山色不同於內地,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粗獷之美。

一條目前乾涸的小河橫跨彌裡塘的高山草甸,可以想象,如果黃昏的夕陽照在河水上,如金帶纏繞在綠色的草甸上,那將是怎樣的一種美景。

由於天空下起了小雨,我們乘坐了景區內的遊船穿越了碧塔海。但如果天氣狀況好的話,還是建議大家走湖邊的棧道。這樣的美景在船裡是無法欣賞到的。

碧塔海邊的草甸和通往景區停車場的棧道

注意事項:

1、門票共190元。含有從大門到屬都湖和碧塔海的環保車車費,外來車輛根本開不進去。

2、有人說碧塔海和屬都湖特美,連瀘沽湖也比不上。但就我個人感覺,也許是之前的期待值太高,普達措並沒有給我以驚豔的感覺。

3、景區內能不做車的地方儘量步行,運動量不算大。棧道設計非常人性化。我個人基本沒有什麼高原反應。只有在景區最後一段爬臺階到停車場時,略有點吃力。

噶丹·鬆贊林寺

噶丹·鬆贊林寺位於香格裡拉縣城北面5公里處,離縣城非常近。這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在整個藏區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其外觀佈局酷似布達拉宮,所以又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由於有自己的車,我們沒有走尋常路。我們想找到一處高地,找尋拍攝鬆贊林寺的最佳位置。車行至後山時,前方已經沒有供越野車行走的道路。一行人拿上攝影器材便徒步行走在草甸上。此時可見不遠處的縣城正在下雨,這幅奇景可能也只有在這裡才能看見了。

草甸上盛開著不知名的各色野花,不遠處山坡上依稀可見用藏、中和英文寫就的“香格里拉”。

一路上隨處可見這種藏民用於晾晒牲畜過冬草料(大多是收割完的青稞秸稈)的木架。

收割完青稞的土地靜靜地躺在這片遼闊的天空下,這是滋養藏民同胞的肥沃土地啊!

在翻越了一道山樑,又爬上一道山樑後,我們終於見到了鬆贊林寺。我們的面前是山上剛剛成熟的青稞,而背景就是那壯觀的鬆贊林寺。

而此時從滿天烏雲中透出的一束陽光正好打在對面山坡上的一處白房子上,這樣的美景已經讓人陶醉。

回望高原陽光下的山坳處,香格裡拉縣城鋪展在青山綠地之間。整個色調綠的讓人心動。

山坡莊稼地裡的青稞已經快要成熟,收穫的季節就快來到了。

山坡上的農戶伴著鬆贊林寺的誦經聲迎來了收穫的季節。這是怎樣一種幸福的生活啊!

遠處走來了兩位喇嘛,那一抹紅色在青山綠地之上顯得是那樣的生動。

夕陽下的一抹陽光恰好照在了鬆贊林寺的金頂之上,整個寺廟莊嚴而肅穆。

整個寺廟所處位置的風水也是極佳的,背靠山,面臨水。

寺廟的入口處,因此時天色已晚,無法入內參觀。只能為此行留點遺憾了。

注意事項:

1、門票價格為85元,包含景區環保車,遊客必須要乘環保車進去了。

2、雖為雲南最大藏傳寺廟,但對於去過其他藏區的人來說,無論跟西藏扎什倫布寺、大昭寺,還是跟青海的塔爾寺相比,鬆贊林寺可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少。(網友感覺,本人沒有進去)

3、很多當地的藏民會在黃昏時沿著寺廟前的溼地湖泊轉經。根據傳統,必須按順時針方向沿湖走,才能祈福得吉祥。

第一段旅程:香格里拉---德欽(179公里)

德欽---鹽井(111公里) (214國道)

從香格裡拉縣城出來直接上214國道,一路向偏西北方向行進。探頭向公路邊上的深谷看去,在山坳裡有村莊存在。這可真是“大山深處有人家”了。

國道邊上經常可以看見這樣的白塔。宗教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

山路就是沿著半山腰開鑿出來的,在這裡行走的每一段路面都有鋪路人付出的艱辛。

香格里拉到德欽縣城的距離為179公里,如果在平原地帶的高速路上飛馳,只需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但在高原山路上,我們行駛了半日才到。

德欽縣城

德欽縣城就坐落在一個狹長的山坳裡。整個縣城沿山坳呈條狀分佈。也許是我杞人憂天了,看到這樣的佈局,心中也不免有點擔憂。如果一場泥石流爆發,縣城裡的民眾肯定是無處可逃。但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裡的人們是不忍離開故土的,因為這裡就是他們的家園。

進入縣城,只有一條略顯狹窄的主幹道。兩邊商戶林立。只要有大車經過,道路必然出現擁堵的狀況。不過這裡的人們對此已經習以為常了。

縣公安局的門牌樓很有特色,縣人民醫院與它隔街相望。正所謂“縣城雖小,五臟俱全"。

離開德欽縣城,我們繼續前進。在離德欽縣城約15公里處,來到一處建有13座白塔的平臺,地勢開闊,頗為壯觀。

車行約20分鐘,來到梅里雪山觀景臺。很可惜的是,由於雲層太厚,我們沒有見到梅里雪山的真容,更別說拍攝日照金山的美景了。聽朋友說,有一攝影愛好者,在附近停留了一週都沒有拍到日照金山的景色。我們也就釋然了,但心中仍有一份遺憾。大熊還會再來的。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