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教育是每個家長都非常感興趣的事。最近興起的學齡前讀經教育頗為流行,現在鈺玨寶寶日記為廣大家長釋疑學齡前的幼兒如何讀經。
在給幼小孩子讀經前,家長們首先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要給孩子讀經?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也有所瞭解,但不夠深入。
讀經的經是中華傳統經典,這些經典包含了博大的文化內涵。對於小孩子而言,讀這樣的經自然不是要求孩子去理解這其中的含義。而是讓孩子能夠在腦海裡留下印象,最終達到能背的目的。這也是學而第一主張小孩子讀經的主要目的。簡而言之就是大量重複的聽。
工具/原料
聖賢典籍:如《三字經》、《孝經》、《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老子》、《莊子》、《禮記》、《易經》等
能播放聲音的裝置
方法/步驟
具體到怎麼實施時,作為童蒙養正的基礎,最好的莫過於《弟子規》,如將其每一句都落實在日常生活中,就打好了聖學做人的根基,而後再讀其他的聖賢典籍:如《三字經》、《孝經》、《大學》、《論語》、《中庸》、《孟子》、《老子》、《莊子》、《禮記》、《易經》等。 選好開始的經典後,就要按規劃來讓孩子聽。一般來說,一週的時間可以安排2-3章的經典來聽,在孩子吃飯、玩耍的時候都可以聽。然後觀察孩子接受的程度,看看一週下來,孩子能不能對經典有所反應或能背出一些。前期是一個培養興趣的過程,這個時候切忌過嚴得要求孩子,否則易讓孩子產生一定得抗拒心理。
前期是一個過渡階段。當小孩子對讀經的這種氛圍熟悉了後,這時候可以考慮增加聽得章節。同時每天家長也可以抽出一定的時間與孩子一起親子閱讀。在播放經典的同時可以拿著書讓孩子跟著一起讀。一般來說,聽一首歌10遍以後就耳熟能詳了。如果每天讀經10遍,一週能讀70遍,70遍後就會很自然地記下來,即使記不下來,也可以朗朗上口。所以讀經要鼓勵孩子每天讀,如果父母親子一起共讀,那是最好不過了。
在讀經的過程當中,也可以配一些潛腦音樂和故事來穿插播放。比如睡前十分鐘就可以播放音樂和故事。因時施教,鬆弛結合,方能取得大效。
注意事項
讀經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功利性的事情。讀聖賢,知教養,通文理,曉儒雅,好處自然是很多的。不過這並非一夕之功,這更是一個“預”的過程。所謂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只要長期堅持,多半是沒有害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