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外婆說那逝去的鼓浪嶼?

終於要去那個外婆懷揣了半輩子終是沒有再放下的鼓浪嶼了,不知道家裡的老宅子這麼多年來沒有了外婆靜靜的聆聽懷想,沒

有了媽媽溫柔的擦拭整理,沒有了爸爸帥氣的提筆隨書,不知黃叔叔將老宅子打理成何種摸樣?還有媽媽千叮萬囑我一定不要

忘記去看看的龍頭路282號,不知曾經的那個人是否還在曾經的那個地方?

從聽了外婆反反覆覆提起的美麗安靜的鼓浪嶼開始,從我決定要回故里看看祖輩們生活過的鼓浪嶼開始,我就一直不停的緊張

著,這份緊張就像是過去聽從父母之命,嫁予從未見過面的丈夫即將被揭開蓋頭一樣,滿心忐忑還有期待。

飛機飛離了吉隆坡,在三萬英尺的高空,心裡只有澄澈。

下飛機後我直抵泰谷酒店,安頓好行李後,讓酒店經理幫我聘了個女導遊。我不怎麼喜歡講個不停的導遊,特意叮囑他只負責

帶路,其他不用說太多,帶我去老宅內厝澳那裡就可以了。

打的到了廈門輪渡碼頭,後悔其實用走路的更划算

站在快艇通道上遠遠望去,朦朦朧朧的紅房子,還有幾乎被弱化成一個小點的遊客們,晨曦中的鼓浪嶼就像一個等不來糖果的

小孩子,淚眼模糊。它一定不會在乎有個家庭在1976年離開了它奔赴馬來西亞吉隆坡,而那個家中最愛它的外婆,已經不在。

所以,我是代替最愛它的人來看她。

下腳的地方是鋼琴碼頭,外婆說過,以前鼓浪嶼居民出入多在山丘田碼頭的。導遊說鋼琴碼頭是後來建的。

站在岸邊,嗅著島上的空氣,看著山丘田碼頭,時間就像是靜止了一樣,連呼吸都是打擾。

路牌有一點點高,白色的字型有一點點反光,要遮住光線才勉強看得到。

從未聽外婆提起過海底世界,如果外婆記憶的位置沒有誤差的話,這兒以前應該是個小公園吧,應該有陪著老婆陪著孩子散步

打發時間的人,應該有偷偷幽會時刻警惕著四周動向的情侶們,應該還有天真爛漫到即使不認識也能嬉鬧到一塊的小孩子。

這是曾經的黃家渡碼頭,具體年代忘記了。依稀能看到很多簡陋的漁船,還有正在捕魚的一臉欣喜的漁夫。

而我看到的黃家渡碼頭,只有各種裝貨的板車,還有面色疲憊眼神散漫的卸貨工人。

可能遇到什麼神色的人,看到什麼顏色的風景,只是取決於走的方向。

(舊時的鼓浪嶼,常常可以看見外洋的郵輪掠海而過)

人生不過就是在同一個路牌不斷地停留,再不斷地離開。不斷地遇見一些人,再離開一些人。

海面上浮著的船隻,海水是暗暗的黃色,濁到我不敢撩一點水擦一下弄髒了的鞋邊。媽媽說她小時候,海水很清,有很多小小

的海底動物,常常能看到打著赤膊游泳的男孩子們,捕魚的時候都不用去海中間的,直接在岸上撒網就能網上一大堆的魚蝦什

麼的,可快可重了。現在應該沒有敢下去游泳的了吧。

(導遊說漲潮時廈門的海水滿清澈的,不過與外婆描述的還是有落差的)

外婆在這裡做過無數次的“壞事”,我代她再做一遍。

外婆走過無數次的路,我代她再走一遍。

我著迷街角,因為轉彎的時候最神祕。也許下個路口就能遇見你也說不定。

在龍山洞的入口的一家小店,淳樸的老闆很爽快地外借帽子,絲毫不介意我是看客。

外婆說以前只有筆山洞的,我沒想到現在去內錯奧還可以走龍山洞,不過看到修建年份是1991年12月也就瞭然了。

路過龍山洞,洞很長,有一點冷冷的感覺,像開了空調一樣悶悶的冷,不是很舒服。我自小對一些東西很是敏感,按理來說我

是不應該站在那個小的洞中的,我也不知道是什麼促使我一定要站裡面拍張照再走。

據說鼓浪嶼政府本來是有打算要在這開菜市場的,不知道為什麼後來不了了之了。

曾叔的店

內厝澳路龍山洞口右側

曾叔是媽媽的朋友,曾經隨船到馬來西亞的時候去看過我們,那時候我還是小不點。

我沒想到我一說名字曾叔立刻就記起我了,還是那麼可愛的曾叔。

店裡的側牆上留下了從2000年開業至今的回憶,我就隨意看看,滿牆壁的明信片便利貼,都是喜歡曾叔的人留下的記憶。

曾叔還沒上市的糖果,我來替大家檢驗一下,甜甜的,酥酥的,是快樂的味道。

偷閒的曾叔拿出私藏的舊照片給我講那些年他跑船的過去

曾叔說,在菲律賓那,因為靠近赤道,海平得像鏡子一樣,但是水面又是呈半拋物線,很是漂亮。這樣奇怪的海面還真是矛盾

的可愛。

在過英吉利海峽的時候,雨暴風狂,水流得很著急,很嚇人。

在加拿大的錨地,曾叔趁等通知安排進港的空當放線釣魚,釣的是皇帝魚。那裡的蝦很大隻,毛長得很長,魚多得幾乎放下去

就可以收線。

曾叔在馬來西亞時的照片,可愛的曾叔年輕時也是個文藝青年吧。

曾叔說幾乎每個國家的港口靠岸區都有紅燈街,我迷糊地問紅燈區是什麼,曾叔一解釋,害我羞紅了臉。

曾叔說他店門口的路其實是叫興化路的,總被誤認為興華路。這條路上,八十年代的時候都是薄膜廠與塑料廠,工人們的工資

都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後來很多工廠倒閉了,有些遷去廈門了。

曾經的興化路。這樣的老照片總能給人一種惋惜感,一張膠片,留住了風光,留不住時光。突然覺得這就是戴望舒筆下的雨巷

,應該有個撐著油紙傘的像丁香一樣的姑娘,獨自走在這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

留下1924是家旅館的名字,建築在1924年落成。位於內厝澳路459號。

外婆說八卦樓最開始的主人是林鶴壽,是在林鶴壽離開之後,淪為日本人的旭瀛書院。

八卦樓身世坎坷,後來又陸陸續續做過小學,廈門電容廠,員工宿舍,以及廈門博物館,導遊說是近幾年才成為風琴博物館。

媽媽說她小時候還在這裡上過學,因為發生了一些科學無法解釋的事,所以很快學校就搬走了。

外婆說因為在建設過程時出過意外,所以一直是非很多···

進去之後,一股濃烈的消毒水的氣息直擁而來。

樓梯下面就是地下室,通往下面的入口前豎著個牌子,寫著:觀眾止步。

站在這裡看二樓,怪瘮人的。好像二樓也是不能上去的。

這裡的琴很多,入眼的紅漆色。

這裡的門很舊,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故事嗎?

這裡的草地很乾淨,綿綿的還有樹蔭,夏日裡乘涼還是蠻愜意的。

紫色的小花叢叢的開得很是纏綿,忍不住想要逗弄一下。

紅屋頂,白牆,綠樹,藍天,拱形門窗,只是物是人非

離開之前再看一眼,即使是做了背景還是那麼搶鏡的八卦樓。

金蘭餅店

內厝澳路413號

媽媽最愛的餅店,媽媽說她很小很小的時候店家就開了,還是一家三代呢。我沒想到還能在媽媽給的地址裡找到,多少年了,

難得它一直堅守內厝澳413號不曾離開。

可惜的是,沒有看到媽媽最愛吃的形狀像豬腳的豬腰餅。

身後的紅磚很有媽媽記憶裡的樣子。

繞過康泰小區,就快要到家裡的老宅子了,終於可以觸到外婆還有媽媽說的過去了,期待滿溢。

故里久居

安泰路21-23號

回家囉,好緊張哇,開門都不利索了。

花花草草們,我回來了。外婆,我終於回來了。

我熟絡地走著,就好像天天住在這裡,只是出去散了散步一樣。家裡的花園真的好大!

我們家院子很大,有五畝地呢。花花草草被園丁打理的井井有條。

蔥綠的藤蔓,從小梯上向外伸著懶腰。我們家比外婆和媽媽描述的還要漂亮。

踩在家人走過無數次的鐵質樓梯上,聽著回聲,時光回到媽媽的小時候···

媽媽一定穿著花裙子在這裡捉過蝴蝶養在玻璃瓶裡。

媽媽一定在屋角踮著小皮鞋摘過花別在發間。

外公一定是坐在這裡慈愛的看著調皮的媽媽各種耍寶。

外婆走後,房子一直是黃爺爺在打理,照片上的爺爺已經70多歲了,老照片上是他20來歲的樣子。突然想起一句詩:當時年少

春衫薄,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

從院子到房屋,每寸土,每方空氣,都是媽媽和外婆的回憶。

過去的兩天我活在媽媽和外婆的回憶裡。要回現實了,這兩個字總是這麼殘忍。站在門口,回頭看看過去的時光,過不去的回

憶,傷感到眼淚好想流下來。

筆山洞,沒有人的筆仙洞。

外婆說,過去外國人常走的一條路,在20-30年代是不許喧譁的,因為在洞內說話回聲特別大。外婆還說,裡面冬暖夏涼,所以

很多人喜歡去。我穿過的時候,涼快是真的,但是很吵,裡面還有擺地攤的,而且還有一股很大的油漆味,好像是因為裡面的

牆壁被胡亂畫得不成樣子所以重新刷了漆。

三一堂

安海路67號

基督教堂,在媽媽小的時候並沒有現在這般堂皇,舒婷阿姨和她在這都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小小的島嶼,快要承載不起的遊人。媽媽說那時候鼓浪嶼人特有一種優越感,似乎與廈門島的居民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原島

民與外來者一眼就能辨別出來。

現在的龍頭路更勝從前。媽媽說舊時街心公園附近商家很少,布藝行倒是很多,大家閨秀常來買布。我倒覺得商業氣息略微有

點重,路邊攤很多,沒有媽媽說的那麼幹淨,倒是有個性的精緻小店很多。聽曾叔說因為以前老別墅大多變成家庭旅館了,周

邊旅館增多,使得街心公園附近的菜市場的菜很貴,以前是很便宜的,現在都要去廈門買菜,因此也遷走很多人。

古厝甜頭

龍頭路282號

媽媽年輕時喜歡這附近的兩家店,一個叫春露商店,店裡很多糖果,媽媽常去買糕點,忘記具體的門牌號碼了。

另一個叫布藝商行,這家店主跟媽媽淵源可大了,他最初還是布藝商行裡一個跑腿的小夥計。媽媽小時候常跟外婆到街心公園

這購置布匹,媽媽自小就是人見猶憐的美人兒,而且讀過很多詩書所以出落得很有書卷氣質。第一次看到那個小夥計的時候,

媽媽臉就紅了,媽媽後來跟我說,也不知道是和原因,每次見到他心都要跳出來。去買布匹的次數多了,媽媽就發覺店內的小

夥計老是趁她不注意偷偷看她,等她看過去的時候,他又慌忙別過了臉。後來媽媽就常常找藉口自己去布藝店,兩個人都知道

對方的心思,卻誰都沒有開口挑明。卻終於還是被外婆發現了,那時候的外婆和所有母親一樣,是不會允許自己的女兒和一個

門不當戶不對的男人在一起的。結果小夥計來找外婆,跪下來向外婆發誓會對媽媽好,並哀求外婆給他一個機會,媽媽說當時

的情景她這一輩都不會忘記。外婆只說了一句話:等你有資格了再來。媽媽沒有說話,小夥子也只是看了媽媽一眼便轉身而去

。再後來,他是成為了布藝商行的老闆,只是他實現得太晚,媽媽還是沒能等到他······

媽媽說,遺憾成全美麗,沒能在一起的也許才是最美好。這個故事我沒聽外婆說過,也沒聽外公提起,只是媽媽在我來廈門前

告訴我的,想讓我再去看看那個愛萌生的地方

龍頭路的店幾乎全都不是媽媽說的樣子了,我按媽媽說的,找了很久,直到問了一個老人才知道布藝商行大概是現在282號店鋪

這個位置。曾經的布藝商行已經易主,換成了一家叫做古厝甜頭的商店。

媽媽熟悉的紅磚這裡也能看到。看不到的是當年的小夥計。

店裡販售的魚鬆味道很好,是不是媽媽小時候在這貪嘴的吃著零食也和我一樣?

叫冰點美仁的糕點,糯糯的,不膩,像媽媽喜愛的綠豆糕。

離開了龍頭路的282號,離開了媽媽給我的囑託。

已經是到鼓浪嶼的第三天了,天氣很好。

音樂廳

晃巖路1號

外婆說這個位置以前是外國人的墳地,是在49年以後才改建成現在的音樂廳的。站在外面可以聽到斷斷續續的琴聲。

人民體育場

中華路

媽媽說以前體育場是沒有圍牆的,根本不需要花錢就能去踢足球。在她小時候很多學生放學了都回去這裡踢足球。

而現在,不僅用冰冷的鐵棧欄圈起來了,進去打打球什麼的還要收費。

菽莊花園

港仔後路7號

外婆說梳妝花園以前的門票只要5分錢,那時候5分錢可以買很多糖果。現在貴多了。外婆還說,以前體育場到菽莊花園這一帶

住的都是外國人與有錢人,經常會舉行音樂舞會什麼的,所以總能聽到琴聲,但在解放前開始消失。在30-40年代,外國人在鼓

浪嶼上建房子,很多飛機飛來飛去,老外到處噴灑農藥,蚊蟲都死光光了,所以水異常清澈。皓月園(觀海園)

漳州路

媽媽說,觀海園地下以前是水牢,用來關押犯人的。這種水牢是用窯洞改的,門口有鐵棧欄鎖著的。漲潮的時候會有水,浸泡

著囚犯,等到落潮了水位又會退下去,是不會淹死人的。媽媽小時候聽看門的大叔說,晚上九點以後最好不要去這附近的海灘

,因為在那裡會聽到囚犯忽近忽遠的沉重的腳鐐聲,還有似有似無的低沉的嗚咽聲。

轉眼就要離開了,外婆的,媽媽的,還有我的短暫的回憶,就要留在身後的一個浮沉滄桑的小島上,如果說捨不得,遲早也是

要離開,也許未來我還會再來,將來見到的可能又是另一張畫面了。慶幸是至少有些東西還是外婆和媽媽記憶裡的樣子,也不

枉我穿越時光一場。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