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團隊意識和協作力,優化課堂提問等角度總結了優化小學課堂結構的方式方法。
方法/步驟
一、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新一輪課程改革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在教學中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等方面的發展。就數學而言,學生一旦“學會”,享受到教學活動的成功喜悅,便會強化學習動機,從而更喜歡數學,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注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設一種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各各種教學情境,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在講“三角形面積計算”中出示課件讓學生幫助農民伯伯計算不同圖形的菜地的面積,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二、培養小組合作能力
在小學數學小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合作規則,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技能與方法,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並形成必要的合作學習技能。下面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1.熟練掌握合作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小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髮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於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肘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
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後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後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2.在合作中學會傾聽
在開始合作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具有個人心理優勢,一節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短,對於自己的發言比較認真,不容易接納別人的意見,而對於同學的發言,卻不重視。為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位同學的發言,眼睛看著對方,要聽完整,認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聽別人的發言要點,培養學生收集資訊的能力;三是聽後須作思考,並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反思、評價的能力。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反覆琢磨、體會,善於傾聽同學意見,不隨意打斷別人發言,提供學生髮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以達到相互啟迪、幫助的功效,學生不但養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調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培養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能體會他人的情感,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
3.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也是自己實際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瞭解對方的觀點。教師重點要對不會表達的學生有意識進行示範指導,而全班彙報展示成果時,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為此,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調動這些學生的參與慾望,培養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的討論提供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學生善於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一旦發現問題及時給予指點,使學生逐漸學會用語言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三、優化數學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課堂提問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在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說,沒有提問就沒有課堂教學。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設定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有效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新能力,從而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1.問題的設計要力求恰當合理
課堂提問首先要設計問題,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課堂提問的質量。因此,教師課堂提出的問題要從教學目標出發,抓住重點和難點,確立關鍵性的問題,不能四面撒網,漫無邊際。
問題的設計要務求精當,切勿冗雜。提問的難易要適當。教師設定的問題難度要適中,既不能設定太容易,學生不用過多思考動腦就能回答出來,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也不能設定太難,使學生百思不得其解。要讓學生經過思考、努力、交流與合作基本上可以把問題解決。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把問題解決,更激發了他們探究、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增加學習效果。
2.教師提問要力求多角度,富有創造性
課堂提問最根本的一點是通過設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創新學習和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因此,教師的提問應力求多角度,具有開放性,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帶動學生對幾個問題的探究和思考,使學生養成不同角度分析問題的思維習慣,使學生千方百計地去開動腦筋,善於嘗試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3.提問的方法和形式要靈活多樣,講究語言的藝術性
在提問的方法上,應富於變化,如在匯入新課時,可以用懸念的方式提問,以疑激趣;讓學生自學時可用激疑的方式提問;在複習鞏固時,可以用反覆、迴旋的方式提問,以疑貫穿整個知識點。這些提問的方法可以交替使用,力避千篇一律。同時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的方式也要富有變化,既可指定學生單個回答,又可同座學生相互回答,也可就近分組討論回答。教師提問切勿搞“突然襲擊”,雖然這樣的提問多數時候會導致回答者“出洋相”,可以一時刺激一下某一個學生,卻分散了大多數人的注意力,結果因小失大。教師向學生提問時,態度要自然,要有耐心,要表示相信學生能夠回答出來,這樣學生才願意回答。通常用委婉商量的語言提問比板著面孔我問你答更能拉近學生與教師的心理距離,更容易形成濃厚的求知氛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當然,課堂提問是一門研究不完的學問,也是一種永無止境的藝術。我相信,在廣大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不斷提高課堂提問的效果,從而真正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