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在銀行存定期,附贈保險?存款達到一定額度,銀行贈送免費貴賓卡?這些像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真有那麼美嗎?下面本人親身經歷和你談談銀行的一些小花招

方法/步驟

花招1 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
  
  你去銀行存錢,工作人員向你推薦結構性存款,並告訴你收益率高達8%。你以為往銀行存錢肯定沒風險,卻不知道這個結構性存款不是存款,而是相當於外匯存款與金融衍生品的結合體。它的收益可能比存款高,風險卻更高。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花招2 迷你債券不是債券
  
  你會像對結構性存款一樣,顧名思義地以為迷你債券就是債券。債券是安全保底的,收益也比存款高。但迷你債券卻屬於一種結構性債務工具,是風險非常高的投資品。想想去年掀起的金融海嘯讓許多買了美國雷曼兄弟公司迷你債券的人血本無歸,你千萬別再跟著上當了,更不要迷信外資銀行。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花招3 信用卡免息期並不都足月
  
  辦信用卡時,銀行會告訴你刷卡免息期高達30天、50天等,甚至60天,你以為每刷一筆錢免息期都有那麼長。其實目前不同銀行計算免息期的方式和記賬日期各不相同,如果沒有足夠耐心和專業知識,很難讀懂用卡指南上真正的免息期計演算法。以工行信用卡為例:每月最後一天,30或31日為記賬日,從本月消費日到下月25日為免息期,如果你在5月1日消費,還款可截止到6月25日,免息期就為最長期限56天;但如果在5月31日消費,還款可截止到6月25日,免息期就只有25天,因為31日本身是記賬日,免息日要往後算一天;6月1日的消費,還款可截止到7月25日,則又有55天免息期(6月一共30天)。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花招4 兼作保險的存款難支取
  
  你可能經常接到銀行電話,告訴你存款幾萬元,或每月存幾百元,可以送一個意外險或大病險,聽起來相當划算。其實這是銀行和保險開始嘗試混業經營,你的錢被存進保險公司,買成了保險產品。這類定期存款,實際上不是存款,而是保險,購買前要三思:定期存單臨時支取,損失的只是當期利息;而保單是不能隨時支取的,假如提前支取會損失一大筆錢,本金都保不全。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花招5 免費貴賓卡未必免費
  
  如果在銀行存款達到一定額度時,銀行可能會向你推薦“理財貴賓賬戶卡”這類彰顯身份的卡,說好免費,而且登出自由。你看了說明書,發現達到免年費的優惠條件,於是辦了一張。等到不想用這張卡時,想登出,問題就出現了:假如現在不能滿足免年費條件,比如賬戶餘額不足,或消費額度不足,你就得先補交貴賓賬戶幾百元年費,否則不給辦銷卡。如果既不銷卡,又不打算往裡存錢,還得繼續繳年費,否則會背上不良記錄。所以辦卡或購買其他金融產品前,一定要先了解清楚退路。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花招6 外幣理財風險高
  
  如果在銀行遇到客戶經理建議你把10萬元錢交給他,換成外幣幫你理財3個月,保證有8%年收益,你也許會就此覺得自己很有全球理財能力。事實上外幣理財涉及匯率波動,風險很高。比如2008年秋天,澳元對人民幣暴跌40%,就算理財經理幫你用澳元賺到了那8%,兌換回人民幣,你卻是賠錢了。

嚴重提醒:識破銀行的6個常用小花招!

注意事項

你是否有遇到過以上的這些情況?原來與銀行打交道,處處都是陷阱,聰明的你,一定要讀懂銀行最常見的幾種花招,不要貪小便宜吃大虧。

銀行, 存款, 小花招, 花招,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