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國講解甲減?

  甲減的中醫病因

  甲減的中醫病因,甲減病屬於中醫學虛勞、水腫、五遲等病的範疇。患者呈陽虛氣耗之象,多有非性水腫之症,主要臨床表現有面色蒼白或萎黃、神疲無力,表情淡漠、形寒肢冷、毛髮、浮腫、頭暈、嗜睡、納差、腹脹等,部分患者有貧血、女性則月經紊亂,嚴重者出現危證佔液性水腫昏迷。

  甲減的中醫病因,甲減本病多因先天不足,或後天失養,以致脾腎陽虛;或因手術、藥物損傷,機體陽氣受損,致脾腎陽氣虧虛而發病。中醫認為腎藏元陰元陽,為水火之髒,主藏精,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動之根,故為先天之本,脾主運化,與胃共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輸布,為氣血生化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之健運有賴於腎陽之溫煦,而腎氣充沛,又靠脾胃化生氣血之初養。兩者轉相滋養,相互為用,共同維持機體的生命活動。

  甲減的中醫病因,綜上述,甲減本病的病機關鍵為脾腎陽虛,但在病理髮展過程中脾腎之間的陽氣虛弱有所側重。因脾主運化,腎主蒸化,脾腎雙虧,水溼壅盛,遊溢於肌膚則見水腫;若水飲之邪上犯於心,心陽亦虛則見胸悶憋氣,心悸氣短,脈結代等症,陽氣方虛,無力鼓動血脈,血行瘀滯,則見血瘀現象,如肌膚甲錯,肢麻或肢體疼痛,舌質紫黯或有瘀斑,口脣青紫、脈澀滯或結代等。病程日久或失治誤診,腎陽虛極,陽氣欲脫,可見畏寒,四肢厥冷,神昏,呼吸低微,脈微欲絕等危重症候。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