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麼會那麼痛苦點點?

Tags: 需求, 現實, 慾望,

第一,人有慾望。上叫需求,再本質一點叫動機,有需要層次理論,闡述了人五個不同層次的需求,論證了人的需求是行為的內在動力,是正常的,是不可或缺的。第二,人有慾望而無法實現。人有需求,並且為這些需求做出行動,當你的行為被自身的能力所限制、被外界干擾和阻礙,行為的“勝利果實”被別人奪去的時候,你所期望的結果和現實給你的答案就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平衡),痛苦就此萌芽。第三,人不能從多方面化解自己心裡的不平衡。出於自身和現實環境的原因,人的行為不能如期望那般產生完美的結局,這種情況多不甚數。如果你不能利用多方面的手段,將心理需求和現實的矛盾化解,痛苦必將伴隨而生。從產生痛苦的過程看,減少痛苦的方法就很明顯了。第一,認清自身的慾望。的社會,越是花哨的現實,越是讓你產生各種各樣的慾望,這些需求裡面,只有一小部分是作為人自然的衍生,其餘很大一部分是慾望無止境的衍生。如果能這些東西,你將少去很多的痛苦。第二,增加自身的能力。這個不說了,現實的人大多比較注重這個。第三,排解不平衡的方法太多了。總而言之一句話,看透世界,看清自己。要把自然的造化看透,人的外貌、能力、人格,現實的際遇、回報、壓力,等等諸多影響過程和結果的東西,有一部分是人能左右的,有一部分是你無論如何也左右不了的。社會是很現實的,特別是當今之世,沒有能力的人就會被社會一腳踢開,你說有誰能改變這樣龐大的現實。所以,有條件的滿足適當的需要,接受一些無法改變的東西。我不做不現實的激勵,市場上某些勵志書,簡直太胡鬧了。只要努力,人好像無所不能,這本身就會把人帶入無法自拔的慾望漩渦。沒有人是無所不能的,不是所有的現實都能改變。最後我還說一句,有一點東西,是絕大多數人都矇在鼓裡的。一個人的人格受教育和環境塑造,但是成熟的人格並不是無法改變的,自身同樣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和改善自己的人格。這一點及其重要,多批判一下自己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