駝背、骨折、身長縮短、腰背痛、呼吸功能下降,也許是由骨質疏鬆所引起。那麼什麼是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如何有效的預防、自我檢測、治療骨質疏鬆?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小常識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常見的骨組織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骨質疏鬆症的定義為:一種因骨量減少、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而易發生骨折的骨骼系統疾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則強調骨質疏鬆症是以骨強度下降、骨折風險增加為特徵的骨骼系統疾病。
骨質疏鬆症狀有哪些?
1 疼痛
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的病症,以腰背痛多見,佔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兩側擴散,仰臥或坐位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彎腰、肌肉運動、咳嗽、大便用力時加重。
2 身長縮短、駝背
多在疼痛後出現。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而且此部位是身體的支柱,負重量大,容易壓縮變形,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攣拘顯著。
3 骨折
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
4 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往往可出現胸悶、氣短、呼吸困難等症狀。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首先,每天要做適當的運動。適當運動可以增加骨骼肌肉系統強度,對骨骼健康最為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步行、慢跑、爬樓梯、打網球、跳舞、打太極拳等,均可強化骨骼系統,增強平衡能力,減少骨折發生機率。
其次,增加峰值骨量,改善骨質量。增加飲食中鈣及蛋白質的攝入。鈣質的攝入尤其是優質鈣的攝入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首選碳酸鈣、醋酸鈣。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對一些廣告宣傳要警惕,以免影響療效。
再其次,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正常飲食和起居作息,避免菸酒與過度熬夜。有資料顯示,吸菸、飲酒、過量飲用咖啡、暴食紅肉等不良習慣,對於骨質疏鬆症的發生、發展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後,骨質疏鬆高危人群要重視居家安全,避免跌倒。
如何治療骨質疏鬆?
(一)基礎措施
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攝人富含維生素D、鈣、低鹽和適量蛋白質的均衡膳食,避免嗜煙、酗酒,慎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進行適度的肌力鍛鍊和康復治療。攝入適量鈣劑可減緩骨量丟失,改善骨礦化。
(二)藥物治療
骨質疏鬆骨折源於骨質疏鬆症,因此採用有效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是骨質疏鬆骨折的必要治療基礎。藥物治療的目的是抑制快速骨丟失,改善骨質量,提高骨強度,減輕疼痛症狀,在不妨礙骨折癒合的前提下治療骨質疏鬆症。
(三)骨折後抗骨質疏鬆用藥建議
1.合理使用鈣劑。
2.活性維生素D,不僅能夠增進腸鈣吸收,促進骨形成和骨礦化,而且有助於增強肌力,提高神經肌肉協調性,防止跌倒傾向。
3.降鈣素能夠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質量、增強骨的生物力學效能,對降低椎體骨質疏鬆骨折的發生率有明顯作用。
4.雙麟酸鹽可提高腰椎和髖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風險及再骨折發生率。
5.SERMs在提高骨密度、降低絕經後骨質疏鬆骨折發生率方面有良好療效。一般劑量為雷洛昔芬60ulg(片)/d,服藥時間不受飲食影響。少數患者服藥期間會出現潮熱和下肢痙攣症狀,潮熱症狀嚴重的圍絕經期婦女不宜使用,有靜脈栓塞病史及血栓傾向者(如長期臥床、久坐)禁用。
6.鍶鹽具有雙重作用機制,可提高骨強度、降低椎體及髖部骨折的風險。一般劑量為雷奈酸鍶29(袋)/d,睡前服用。常見不良反應為頭痛、噁心、腹瀉、稀便、皮炎、溼疹等。有靜脈栓塞病史者慎用。
7. 中草藥可能對緩解疼痛、減輕腫脹、提高骨密度等有效,可酌情選用。
8.骨質疏鬆症屬慢性骨代謝疾病,骨質疏鬆骨折患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堅持長期藥物治療,以治療骨質疏鬆症及防止發生再骨折。繼發性骨質疏鬆症患者應進行病因治療。
哪些人屬於骨質疏鬆高發人群?
1.女性激素不足的人,包括45歲以前就停經,或停經超過一年,或性腺功能低下超過一年者。
2.缺乏鈣與維生素D者。
3.高蛋白(肉類、豆類)、高磷飲食者。
4.缺乏運動或長期臥床的人。
5.抽菸、酗酒者。
6.每日服用類固醇藥物大於7.5毫克,服用時間超過一年者。
7.母系家族有髖骨骨折病史者。
8.瘦小的人(身體質量數小於19)。
9.放射線證明骨質流失或脊椎畸形的人。
骨質疏鬆認識的誤區有哪些?
誤區一
補鈣等於治療骨質疏鬆——鈣的攝入可以減緩骨的丟失,改善骨礦化,但用於治療骨質疏鬆時,應與其它藥物聯合使用,目前並沒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單純補鈣可以替代其它抗骨質疏鬆藥物治療。因此,治療不是單純補鈣,而是提高骨密度、增強骨強度和預防骨折的綜合治療。患者應到正規醫院的骨質疏鬆中心規範治療。
誤區二
喝骨頭湯能夠防止骨質疏鬆——骨頭湯中的鈣含量有待確定,同時骨頭湯裡的大量的脂肪會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其他危害。應注意飲食多樣化,少油、不宜多吃高蛋白質和咖啡因的食物。
誤區三
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特有現象,與年輕人無關——骨質疏鬆不是老年人特有,年輕人同樣需要注意。人體骨骼中的礦物質含量在30多歲達到最高的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就相當於人體中的“骨礦銀行”儲備越多,到老發生骨質
疏鬆的時間越推遲,程度也越輕。而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年輕女性節食減肥,體重降下來的同時,對骨骼也產生了嚴重隱患。因此專家特意提示,減肥是減掉體內脂肪,不要同時減掉骨骼的重量,最好通過適量運動來保持體型。
誤區四
老年人治療骨質疏鬆症為時已晚——很多老年人認為骨質疏鬆症無法逆轉,到老年期治療已沒有效果,為此放棄治療,這是十分可惜的。從治療的角度而言,治療越早,效果越好。所以,老年人一旦確診為骨質疏鬆症,應接受正規治療,預防骨折,提高生活質量。
誤區五
靠自我感覺發現骨質疏鬆症——多數骨質疏鬆症病人在初期都不出現異常感覺或感覺不明顯。發現骨質疏鬆症不能靠自我感覺,不要等到發覺自己腰背痛或骨折時再去診治。高危人群無論有無症狀,應定期去醫院進行骨密度檢查,有助於瞭解骨密度變化。
誤區六
骨質疏鬆是小病,治療無需小題大做——骨質疏鬆不只是平時的腰痠背痛而已,發生骨折的風險會大大增加。一旦跌到就容易發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的髖部骨折危害極大。所以,生活方式調整、規範治療和防止老人跌倒都是非常關鍵的。
誤區七
骨質疏鬆症治療自己吃藥就可以了,無需看專科醫生——對於已經確診骨質疏鬆症的患者,應及早到正規醫院,接受專科醫生的綜合治療。
誤區八
骨質疏鬆容易發生骨折,宜靜不宜動——保持正常的骨密度和骨強度需要不斷地運動刺激,缺乏運動就會造成骨量丟失。體育鍛煉對於防止骨質疏鬆具有積極作用。另外,如果不注意鍛鍊身體,出現骨質疏鬆,肌力也會減退,對骨骼的刺激進一步減少。這樣,不僅會加快骨質疏鬆的發展,還會影響關節的靈活性,容易跌倒,造成骨折。
誤區九
骨折手術後,骨骼就正常了——發生骨折,往往意味著骨質疏鬆症已經十分嚴重。骨折手術只是針對區域性病變的治療方式,而全身骨骼發生骨折的風險並未得到改變。因此,我們不但要積極治療骨折,還需要客觀評價自己的骨骼健康程度,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骨質疏鬆症,防止再次發生骨折。
骨質疏鬆自檢方法有哪些?
身高明顯變矮需測骨密度。
如果選項中有一項符合,就需要做骨密度檢測。
1.父母中任何一方曾診斷為骨質疏鬆或曾有輕微撞擊或跌倒後骨折。
2.曾受輕微撞擊或跌倒後骨折。
3.曾服用糖皮質激素超過3個月。
4.身高變矮大於3釐米(大於1英寸)。
5.經常飲用大於安全劑量的酒精。
6.每天吸菸量大於20支。
7.經常腹瀉。
8.45歲前絕經。
9.曾停經12個月以上。
10.男性有心煩、性慾減低等雄激素降低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