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芳談談企業領導如何提升包容力??

尊重歷史、求同存異是企業文化重組的前提,領導者應將兩個企業的文化共性特徵不斷豐富挖掘,演繹提煉成為整合後公司的企業文化。企業原有文化對文化整合模式選擇的影響主要表現在重組方對多元文化的容忍度。根據企業文化包容性,企業文化分為單一文化和多元文化。單一文化的企業力求文化的統一性,強調目標、戰略和管理經營的統一性,不願意被併購企業擁有與之不同的文化;多元文化的企業不但容許多元文化存在,還將多元文化視為企業的財富,一般會允許被重組者保留其自身文化。

古人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寬猛相濟”、“治國之道,在於猛寬得中”。領導包容,就可以使近者悅遠者來,天下歸心。佛家有云:“精明者,不使人無所容。”《尚書》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說,《周易》中提出“君子以厚德載物”,荀子主張“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講的都是領導者要加強個人修煉,學會包容,學會超脫。

實踐證明——假如你不按“包容”行事,那麼,你就永遠不可能成為一名真正的成功者。試想,如果你因別人的一點過錯就心生怨恨,一直耿耿於懷,甚至想打擊報復,整日沉湎於一些瑣事上,那麼你還有精力發展自己的事業嗎?所以,我說,學會善待下屬,擁有豁達、包容的胸懷是成功領導必需走出的第一步。

譚小芳老師表示,作為一名領導者,就要有領導的風範,領導者的修養。寬大為懷才配得起上級,與下屬一樣,以德報德、以怨報怨,以牙還牙,就不是領導的風度,就是缺少領導者的胸懷。一個領導者要有博大的胸懷、雍容的氣度,要能聽得進不同的意見,包括逆耳之言,容得下各種各樣的人,搞“五湖四海”。用古代的語言說,就是要能夠容眾納諫。也有人十分委屈地說,“我已經夠包容了,一而再、再而三,怎麼能容?”

怎樣當好領導者?中國有句古語:“有容乃大,無欲則剛”,“宰相肚裡能撐船”,有多大的胸懷就能辦多大的事。因此每個領導者要胸懷寬廣,立足公司,放眼未來。譚小芳老師指出:卓越領導者,要學會包容。包容是一種美德,包容不會失去什麼,相反會真正得到,得到的不只是一個人,更會是得到人的心。

包容——對於領導者個人而言,包容能使人生躍上新的臺階,帶來良好的人際關係,利己利人,自己也能生活得輕鬆、愉快;對於一個團體而言,包容必定會營造出一種和諧的氣氛,醞釀出蓬勃的生機。因此,包容既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也是卓越領導力的重要法則。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顏回是孔子的一個得意門生。有一次顏回看到一個買布的人和賣布的在吵架,買布的大聲說:“三八二十三,你為什麼收我二十四個錢!”顏回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了,別吵了。”那人指著顏回的鼻子:“你算老幾?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答:“我把腦袋給你。你錯了怎麼辦?”顏回道:“我把帽子輸給你。”兩人找到了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

顏回心想,老師一定是老糊塗了,只好把帽子摘下,那人拿了帽子高興地走了。後來孔子告訴顏回:“說你輸了,只是輸一頂帽子,說他輸了,那可是一條人命啊!你說是帽子重要還是人命重要?”顏回恍然大悟,撲通跪在孔子面前:“老師重大義而輕小是非,學生慚愧萬分!”這種寬厚與容忍絕對不是爭鬥小人能夠做到的,明知對方錯了,卻不爭不鬥反而認輸,雖然自己吃點小虧,但使別人不受大損。不重表面形式的輸贏,而重思想境界和做人水準的高低,這樣的人其實活得很瀟灑。

這就是孔子所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責備自己重些,責備他人輕些,這樣的人就沒有怨恨了。“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嚴格要求自己,小人專門苛求別人。中國傳統所崇尚的正是“寬則得眾,能下人自有志,能容人是大器”的包容精神。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這裡最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居上不寬”的問題。在另外的地方,孔子曾反覆從正面說:“寬則得眾。”(《陽貨》、《堯曰》)包容就能得到群眾擁護。二千多年前,當孔子的學生請教其如何做到“仁”時,孔子給出了:“恭、寬、信、敏、惠”,仁者的五項外在行為方式。把“寬”作為“仁”的五個方面內容之一,這對於我們經營企業有莫大的助益。

孔子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對人的包容,他在論語中多次提到“恕”的重要,其更認為,如果一個人能夠把寬恕之心記在心中,就可以受用一生。寬恕之心不僅可以使自己每天都很坦蕩、快樂,還能溫暖你周圍的人。一個寬字小到能讓你很好的修身、齊家,大到可以使你成功的治國、安天下。一個強大的組織多有一個寬巨集大度的領袖,在企業中也是如此,這樣的領導者更具有領導魅力,這樣的組織也更具有向心力。

在三國時期諸葛亮收姜維的典故中,常勝將軍趙雲在天水關一戰中被姜維大敗,丞相諸葛亮不但沒有怪罪他,反而在客觀分析敵我態勢後主動檢討了自己的指揮失誤,主動承擔失敗的責任,並寬慰趙雲,使趙雲備受感動,日後對蜀國更加忠心耿耿。毛主席在河南看過收姜維的豫劇後,稱讚說:“河南的諸葛亮會做思想政治工作。”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事情,當你打算用忿恨去實現或解決時,你不妨用包容去試一下,或許它能幫你實現目標,解決矛盾,化干戈為玉帛。正所謂“得饒人處且饒人”,人能饒人,人才會容你,這也是包容的回報。包容是一種仁愛的光芒、無上的福分,是對別人的釋懷,也即是對自已善待。

包容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信和超然如果說,包容對於一般人來說都非常重要的話,那麼,對於居於上位的領導人來說,就更應該是一種必須具備的素質了。所謂“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水太清澈了,清澈到像游泳池裡的水一樣,那時沒有魚兒能夠在裡面生存的;人太明察,太苛刻了,苛刻到像眼睛裡容不得一粒沙子一樣,那是沒有人願意跟隨你的。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其實也是說的這個道理。

人都會犯錯誤,作為經驗和閱歷相對差一些的部屬來說,工作中出現差錯在所難免。領導希望部屬少犯錯誤,而部屬更希望不犯錯誤。但當下屬出現了差錯時,領導能在指出問題的同時,多一些寬容、理解、安慰,對於部屬來講也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它既能體現領導對部屬的關懷愛護,也能更好地贏得下屬對領導的尊重敬仰,從而以加倍努力工作回敬領導的包容。

而我們的一些企業領導者缺乏包容的心態,很多表面雖然包容,但是卻秋後算賬,讓下屬隨時有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感覺,久而久之形成了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企業氛圍,還會使員工的凝聚力與工作動力受到影響。因為領導沒有包容的氣度,會使員工們好的建議與思想也都停留在頭腦中,很多經營的好點子,或是市場的危險訊號也都無法反饋到決策層,使資訊斷層,最終影響企業的決策,這對於需要不斷創新的企業來說更是致命的危險。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過:“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包容。”孔子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註腳:包容是一種美好的情感,一種崇高的境界,是人性綻放的最美麗的花朵。包容更是一種人生態度,一種良好的道德品質,是擺脫許多生活困擾的良方。在我的領導力課堂上,我總結了包容領導力的“四多法則”——多一些人情味,多一分慈悲,多一些柔軟語,多一點關愛的眼神,希望對我們的領導者有所助益!

下面,我們再看一個故事吧——在日本,有一個年輕的和尚,住在靠近京都的地方,他長得既年輕又英俊,全村的人都喜歡他,崇拜他,相信他是一個偉大的聖人。某一天,事情卻全都倒轉過來。因為有一個女孩子懷孕了,她告訴父母說這個和尚要負責,所以全村的人都敵視他,還燒燬了他的茅屋。那是一個非常寒冷的早晨,他們將孩子丟給那個和尚,女孩子的父親告訴他:“這是你的孩子,你要負責。”和尚只回答說:“是這樣嗎?”

因為那個小孩子開始哭了,他就當著圍觀的群眾而開始照顧那個小孩子。群眾摧毀了整間茅屋,將它燒燬;小孩子嗷嗷待哺,而和尚身無分文,所以,為了那個小孩子,他必須到城裡去乞討。但現在有誰願意給他任何東西呢?

不久之前,他還是一個偉大的聖人,現在他卻成為一個大罪人,所到之處人們都當著他的面把門關起來,他們毫無保留地譴責他。然後,他走到了那個女孩的家門前,那個女孩非常沮喪,她聽到小孩子在哭、在叫,而和尚站在那裡,他只是說:“不要給我任何東西,我是罪人,但是小孩不是罪人,你可以給這個小孩牛奶。”最後那個女孩承認,只是為了要隱瞞小孩真正的父親是誰,她才汙衊那個和尚,他是完全無辜的。

原作者: 譚小芳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