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的環境健康意識已空前重視,但這裡面有一個認識上的誤區,即人們一直認為環境汙染都是在室外。但是從現實情況看,室內空氣質量遠劣於室外大氣環境。如何消除室內霧霾?生態負離子或許可以幫上忙。
“霧霾”一詞在我們的生活中已經再熟悉不過了,提及霧霾,我們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灰濛濛的天空、佩戴口罩匆匆而過的路人以及爆表的空氣汙染指數等等。近日,中科院公佈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組的最新研究結果。研究稱,京津冀霧霾中檢測出大量烴類及含氮有機顆粒物,與洛杉磯上世紀光化學煙霧主要成分相同。霧霾的危害可以說進一步“昭然天下”。
然而不少人覺得,PM2.5主要來自室外,其實不然。沒有密不透風的屋子,室外的空氣尚且如此惡劣,室內的空氣又能何等乾淨呢?往往我們所忽略的正是最危險的。有研究顯示,室內PM2.5有九成來自室內活動。據統計,現代人平均有90%的時間在室內生活和工作,其中,65%的時間在家。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經過歷時5年的調查發現,許多民用和商用建築內的空氣汙染程度極高,是室外空氣汙染的數倍至數十倍,有的甚至超過100倍。這些資料無不警示我們,在戶外活動中記得戴上口罩的我們,一定不要在家中便放鬆警惕。殊不知,汙染危害正在悄悄潛伏。
室內空氣汙染都有哪些特徵?
一是累積性 。室內環境是相對封閉的空間,其汙染形成的特徵之一是累積性。從汙染物進入室內導致濃度升高,到排出室外濃度漸趨於零,大都需要經過較長的時間。他們在室內逐漸累積,導致汙染物濃度增大,構成對人體的危害。
二是長期性。調查表明,人們大部分時間處於室內,即使濃度很低的汙染物,在長期作用於人體後,也會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因此,長期性也是室內汙染的重要特徵之一。
三是多樣性。室內空氣汙染的多樣性既包括汙染物種類的多樣性,又包括室內汙染物來源的多樣性。室內空氣中存在的汙染物既有生物性汙染物。
生態級負離子布朗運動出擊PM2.5
生態負離子在醫學界被稱為“空氣維生素”。研究者認為,由於負離子攜帶負電荷具有還原性,被人體吸收後,能夠中和人體內的各種具有氧化性的代謝產物,比如乳酸、活性自由基等。中和後能夠消除這些代謝垃圾,因此可以作用於人體內環境,啟用細胞,改善人體內環境,提高人體的免疫力。而空氣中的負離子已被當作評價環境和空氣質量的一個重要標準,當人們漫步在海邊、瀑布和森林中時,會感到呼吸舒暢,心曠神怡,其中一個最重要原因就是空氣中含有豐富的自然方式產生的生態負離子。
聯合國空氣環保領域的眾多專家研究證實,生態級負離子可以主動出擊捕捉小粒微塵,使其凝聚而沉澱,有效除去空氣2.5微米(PM2.5)及以下的微塵,甚至1微米的微粒,從而減少PM2.5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生態負離子對空氣的淨化作用是源於負離子與空氣中的細菌、灰塵、煙霧等帶正電的微粒相結合,並聚成球降落而消除PM2.5危害,巧合的是負離子在空氣中做布朗運動
(“之”字型運動),而布朗運動本身就是消除微小粉塵物的有效方法,負離子結合飄塵後促進飄塵布朗運動而消除飄塵,實驗證明,飄塵直徑越小,越易被負離子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