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閱讀八原則?

片段閱讀是行測中比較難的題型了,我開始做的時候很是糾結,不過現在總結出這麼幾點經驗,覺得這樣做正確率高多了

1. 推論慎選

此類題目是陷阱型題目。其經常表現為:因此我們不得不、所以我們必須、我們一定要等。此類表述的語氣太強烈,它傳達出一種除此之外別無選擇的資訊,但這往往就是命題人所設定一個陷阱,因為這樣的推論不是語段所給出的,而是命題人牽強附會地生拉硬扯,故意設定的障礙。所以,面對推論型的題目,大家一定要慎重。要從語段所給出的邏輯關係的角度進行正確地推理判斷,不能上命題人的當。

2.抓關鍵詞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法。其經常表現為:關鍵是、重要的是、重中之重、基礎是、更、根本原因、因此、所以、……但是、優先目標、……基石等。關鍵詞是用以表達文章主要內容的詞、片語或短語,其功能主要便於他人檢索文獻,一般每篇標引3~8個為宜。關鍵詞可以從文題、摘要或文章主要內容中精選。
  但是片段閱讀中的關鍵詞,是材料中關鍵性資訊的表述,這些詞把作者、材料的意圖表達的很清楚。所以,抓關鍵詞,對於片段材料閱讀來說尤為重要。

3.抓關鍵句

所謂的關鍵句,是指提示文章段落大意或提示文章中心、主旨、觀點的句子,它突出地體現了文章的旨趣,標示著文章的思路,顯示文章的結構特點。片段材料,雖然比較短小,但是依然存在著關鍵句。對關鍵句的把握,國家公務員網專家認為考生應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1、抓住能表達主旨的中心句。2、品讀能體現內容的概括句。

4.四字原則

注意四字原則,抓住四字原則。無偏反混。
  無:是命題人常用的一個設錯原則,就是“無中生有”。指材料中沒有出現的資訊,但是選項中卻出現了,有的甚至還很有道理,似乎與給定文字有一定的關聯性。這些選項的設定,目的是擾亂考生的思路,產生誤選。
  偏:偏,就是以偏概全的意思。是指那些材料中出現的資訊,選項中卻故意的表述偏了的內容。這樣的題目,在片段閱讀中非常普遍,大家一定要慎重對待。
  反:指那些材料中肯定或否定的資訊,選項中卻把它放到對立的角度上。
  混:主要是指把材料中出現的資訊混雜在一起,形成一種雜糅的、似是而非的局面,導致考生判斷失誤。

5.不要輕易定性

材料中沒有出現定性的資訊,但是選項中把它定性下來,這樣的選項都是錯誤的。

6. 應然與實然,已然與未然,可能與現實的

應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實然,實際上是什麼樣子的;已然,是指已經發生的情況;未然,指尚未發生的情況。可能,指不確定的狀態,可能這樣也可能那樣;現實,指客觀存在的可能。諸如此類的題目,在考試中經常出現,希望大家準確定位材料中所給出的資訊的狀態,做出正確的選擇。

7.責任原則

命題人對正確選項或正確答案是負責任的,是反覆推敲的,正確答案是經過冥思苦想,反覆推敲的,設計出A是正確答案,然後全國各地的考生一作,沒有異議,選A。所以大家在根據題目要求做出選擇的時候,一定要全面思考,認真推敲,不能片面地理解。

8.從弱原則

在做片斷閱讀時,大家會發現有的選項表述是絕對化的,有的選項表述得比較婉轉,分寸恰到好處。一般情況下,大家應該偏向選擇那些表述婉轉選項,而排除那些表述絕對化的選項。

  確定化(絕對化)的表述一般會出現:所有、全部、都、一定、肯定、最、多數、相等、必須等之類的詞。出現上述表述的詞的選項,一般情況下,大家選擇的時候,一定要慎重。

  弱化的詞:差不多、有些、可能、或許、大概等。這些詞,把握分寸,不好推翻,多數是正確的。

  另外,一旦一個詞用引號標註了,在一定程度上,這個詞的詞義就泛化了,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一句話的絕對性。

結束

大概先這麼多了,現在還在看《2012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綜合教材》,有了好的心得在來補充,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