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大學畢業,來到青島。那年冬天,與大學室友丹東童鞋合資買入《松下幸之助經營管理全集》,這套書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雖然經營管理的理念由於沒有親身實踐,影響力還沒有顯現,但是松下提倡的“率直的心胸”卻讓我受益良多。如果說,我今天能在智慧方面有些優點的話,部分還是拜“率直的心胸”之賜。
松下是日本的經營之神,在人生的智慧上有深刻的體驗。所謂的率直心就是沒有私心,不被任何事物矇蔽,誠實地直視事物本身。根據我的理解,簡單來說,就是不帶著自己的利益、感情、好惡、面子、情緒、慾望這些私心去看待事情、看待人。
一、率直的心胸對自己也是有益的——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
就我個人而言,選擇率直的心胸,不是因為對美德的愛好和追求高尚,而是貌似功利的選擇——因為這會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對自己是有益的。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有智慧,很重要的是能夠客觀地看待事物,因為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分析和決策,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一個人能夠這樣,智慧就已經超出一般人了。而妨礙一個人客觀、實事求是的,恰恰是由於利益、感情、好惡、面子、情緒、慾望等干擾。
你不喜歡一個人,如果你帶著反感和他一起做事,就難以保持理性,事情會搞糟。
面子所礙,不肯承認自己不懂,不肯承認自己的缺點,自然失去了進步的機會和客觀的立場,也會因此而壞事。
出於利益的考率而做出的判斷,本意是維護自己的利益,但終究會為人所識破,而落下笑柄。
被情緒所左右的判斷,想達到客觀理性不亦難乎!
這些私心看起來一時痛快或是為了自己,但長遠來看對自己是很不利的。《道德經》所說的:“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是一個很辨證的道理,你只有學著不帶私心看問題,才能真正有益於自己。
有人會問:這樣是不是太功利了,顯得不高尚?
請參考我的博文:告訴孩子為什麼選擇美德對自己是有益的。
二、讀曾國藩看率直心胸
曾國藩是近代一大聖賢,在處理與左宗棠的關係上,秉持率直的心胸,讓人可敬可佩。曾國藩對左宗棠恩情很深,但左宗棠則有忘恩負義之嫌,後來積怨甚深,互不往來,相忘於江湖。但是左宗棠西征之際,在他最需要軍餉支援的時候,本來擔心曾國藩藉機報復,沒想到曾國藩一直充足及時地供應分內的軍餉,而且派出最得力的將軍為左宗棠西征立下大半功勞。
在此關鍵時刻,曾國藩不計個人利益、恩怨、感情、情緒,做客觀理性的事情,是率直心胸的典範。曾國藩能成為千古偉人,率直心胸的作用不可低估!
三、如何做到率直的心胸——認知療法+習慣形成方法
率直的心胸對人很有好處,但培養這樣的品質,卻不是明白一些道理就能夠做到,這需要長期的修煉——很大程度是一種心理的修煉,所以從心理諮詢的角度提供一些建議也許是有些用處的。
從機理上分析,率直的心胸是由核心思維+多種習慣性的思維+習慣性的行為組成的。
從核心思維來看,需要很好地理解“聖人無私而故能成其私”的道理,明白不帶私心去看事物的好處,這是需要下些功夫的。
從各個具體方面來看,需要形成各自的習慣性思維和習慣性行為。比如和不喜歡的人一起合作的時候,需要領會“寬容的基礎是理解”,才能寬容他,不帶情緒色彩;涉及自己的利益的決策的時候,要提醒自己也許為了長遠的利益,暫時的利益是需要放棄的;涉及面子的時候,要對自己誠實,敢於說自己不懂,其實這是很讓別人敬佩的行為;有情緒的時候,需要運用認知行為療法調節自己,等待情緒平靜時再做決策;感到別人傷害了自己的時候,要想到自己恰好在他前進的路上,剛好被踩到,並不是他有意害自己的,所以還要客觀地評價他.......
一件件事力爭按照這樣的要求去做,逐漸就會養成了習慣,率直的心胸也就形成了。
看起來並不容易,但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