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

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有哪些?在我國,罹患甲狀腺疾病的患者人數不斷攀升。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應當引起每個人的注重。造成甲狀腺癌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後天生活環境的影響。特別是白領人士的高壓生活以及不規律的生活作息都是導致甲狀腺疾病病患人數暴增的主要原因。早期甲狀腺癌多出現在中青年女性,發病率很高,甲狀腺癌早期用藥物治療還是有一定的效果的,一旦到晚期,甲狀腺癌症狀就會加重,就很難治癒了。為及早發現甲狀腺癌,我們來看看甲狀腺癌發病初期症狀都有哪些?

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

1、甲狀腺癌的早期患者有頸部腫大、區域性腫瘤的症狀,且腫瘤表面有凹凸,固定且質硬。隨著病情發展,腫瘤會變大,並壓迫氣管致使呼吸困難、聲音沙啞、吞嚥時有阻塞感或附近淋腺出現腫大。

2、腫塊地大小:甲狀腺癌早期症狀表現,腫塊若呈瀰漫性腫大或多發性結節性腫大,多為地方性甲狀腺腫大。

3、腫塊地光滑度以及軟硬度:用拇指及食指仔細觸控腫塊表面。單個結節腫大,表現不光滑,呈實體感者,應疑為癌腫。

4、腫塊地生長速度:甲狀腺癌症狀為甲狀腺癌地腫塊增長明顯,速度較快,可在十幾天或一、二個月內明顯增大,對於明顯增大地腫塊可懷疑為甲狀腺癌。

5、腫塊周圍是否可觸及淋巴結:甲狀腺癌有何症狀,若在甲狀腺周圍頸部能觸控到質地較硬地淋巴結,則應高度懷疑是甲狀腺伴有區域性淋巴結轉移。

誘發甲狀腺癌的病因

甲狀腺癌會對患者帶來很大的傷害,現在有很多人由於對甲狀腺癌的原因不瞭解,忽視了對這種疾病的及時治療,結果導致自身患上了這種疾病。

1、遺傳因素:約5~10%甲狀腺髓樣癌有明顯的家族史,而且往往合併有嗜鉻細胞瘤等閏,推測這類癌的發生可能與染色體遺傳因素有關。

2、碘和TSH :攝碘過量或缺碘均可使甲狀腺的結構和功能發生改變。如瑞士地方性甲狀腺腫流行區的甲狀腺癌發病率為2ermil;較柏林等非流行高出20倍。相反,高碘飲食也易誘發甲狀腺癌,冰島和日本是攝碘量最高的國家,其甲狀腺癌的發現率較其他國家高。這可能與TSH刺激甲狀腺增生的因素有關。實驗證明,長期的TSH刺激能促使甲狀腺增生,形成結節和癌變。

3、其他甲狀腺病變:臨床上有甲狀腺腺癌、慢性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或某些毒性甲狀腺腫發生癌變的報道,但這些甲狀腺病變與甲狀腺癌的關係尚難肯定。以甲狀腺腺瘤為例,甲狀腺腺瘤絕大多數為濾泡型,僅2~5%為乳頭狀瘤;如甲狀腺癌由腺瘤轉變而成,則絕大多數應為濾泡型,而實際上甲狀腺癌半數以上為服頭狀癌,推測甲狀腺腺瘤癌變的發生率也是很小的。

4、放射性損傷:用X線照射實驗鼠的甲狀腺,能促使動物發生甲狀腺癌。實驗證明131Ⅰ能使甲狀腺細胞的代謝發生變化,細胞核變形,甲狀腺素的合成大為減少。可見放射線一方面引起甲狀腺細胞的異常分裂,導致癌變;另一方面使甲狀腺破壞而不能產生內分泌素,由此引起的促甲狀腺激素(TSH)大量分泌也能促發甲狀腺細胞癌變。

5、家族因素與甲狀腺癌:甲狀腺癌較少作為獨立的家族性綜合徵,但可作為家族性綜合徵或遺傳性疾病的一部分,少數家族有患多灶性分化良好的甲狀腺癌的傾向,甲狀腺癌與家族性結腸息肉病(如Gardner綜合徵),包括結腸腺瘤性息肉合併軟組織,以纖維瘤病最為多,合併纖維肉瘤,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由位於染色體5q21~q22的APC基因突變所致,後者是參與細胞增殖調控的訊號蛋白,在TSH刺激下,少數人可發生癌變,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日常飲食

1、宜多吃具有增強免疫力作用的食物:甜杏仁、蘆筍、薏米、甲魚、核桃。尤其放療後應選擇高蛋白飲食來補充能量,如魚、蛋、肉類(豬、牛、羊肉和禽肉)以及豆製品。蛋白質佔總能量的10%即可滿足成年腫瘤患者的需要,但通常老年病人的蛋白質攝入量要大於總能量的10%。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要限制蛋白攝入量。

2、宜多吃具有抗甲狀腺癌作用的食物:茯苓、山藥、香菇、無花果、慈姑、魔芋、海蔘、冬蟲夏草、海帶。現代醫學臨床研究表明,冬蟲夏草吞噬腫瘤細胞的能力是硒的4倍,冬蟲夏草所含蟲草素能明顯增強紅細胞粘附腫瘤細胞的能力,抑制腫瘤生長和轉移,能明顯提升白血球和血小板數量,迅速改善放化療後的嘔吐噁心、胃口差、頭髮脫落、失眠等症狀。但並不是所有的冬蟲夏草都有藥用效果,醫學界認為只有產於西藏那曲或青海玉樹海拔4200米的野生天然蟲草才有顯著的醫藥作用。譬如國內知名品牌福臨門冬蟲夏草,抗癌天然蟲草素以及天然氨基酸含量最高,其功效更為顯著,是臨床抗癌首選。

3、宜吃具有健脾利水作用的食物,如黑豆、韭菜、青魚、蝦、鵪鶉蛋、石榴、薏米、魔芋。腫瘤患者應採用膳食指南,每天至少吃5份果蔬(1份果蔬約85克,相當於1根小香蕉、中等蘋果或1根小胡蘿蔔),以提供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柑橘類水果是維生素C的主要來源,深黃綠色蔬菜則可提供維生素A。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