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女性告訴你怎樣從一個窮人變成一個財主?

勵志女性告訴你怎樣從一個窮人變成一個財主

方法/步驟

學會銷售。這也許是最簡單的超越別人的方法了。無論你是醫生、律師、會計還是其他職業,你會發現成功的人們通常都是會銷售的人。他們銷售自己,他們銷售想法,他們銷售並激勵其他人幫助他們。不管怎樣,一些銷售人員有世界上最高的薪水,而銷售不需要任何特殊技巧或是教育。 

 馬雲曾經說過,把地主殺了,不等於你能富起來。有人說這句話一語雙關,也有人說馬雲在裝大師。起初筆者不理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今天偶然看到一個8年前看的段子,突然茅塞頓開。

 兩個窮人的故事:  一個窮人領到的100元錢的救濟金,買了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了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也很窮,每個月也要從領了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成為資本,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  這個故事有個明顯的破綻,因為拖鞋生意不是那麼好做的,第一個人一旦失敗,那麼那個月都要捱餓。第二個人雖然有了當下的溫飽,但這100塊生活費用無法變成資本,第二個月他依然要去領救濟金。  那麼怎麼拯救這些窮人呢?第一個月他給200元,讓他可以用餘下的100元去做拖鞋生意,一個月下來就有 150元。下個月再給200元,讓就可以用250元來買賣拖學,又可以賺125。到第三個月,他已經有了375元,除去100元生活費,還有275元資本金,不用再去接受社會救濟了。一年以後,他也許就可以成為一個富人胚子。  但從理論上講,窮人的脫貧還是很有希望的。然而,實際上,很多人不會按你給他安排的道路前進,你給他100元,他就會去買米。給他200元,他就會去買酒買肉,給他500元,他會去吃喝嫖賭,最後剩下10元也要買幾注彩票。  辛巴威有人聽說過嗎?原來辛巴威號稱非洲的麵包籃,擁有非洲最肥沃的土地。當初改革的時候,可是消滅了好多好多的地主、農場主,分了好多地給普通人,但是非洲窮人太懶了,最後普通人變的更窮了,還不如有地主的時候,最後經濟完全崩潰。  很多到過非洲的朋友都知道,有些地方土地非常適宜耕種,但當地人寧願摘果子吃也不勞作,只會單純的消耗現有資源,而不願意弄一些讓資產增值的事情。很多人之所以窮,是因為觀念上就是窮人,有錢了不是考慮儲蓄、投資、增值。  很多人窮慣了,有了錢就急著改善當下的生活,哪怕你給他100萬元,他也想立刻把錢變成房子,車子,轟轟烈烈地去兜風,好讓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經不是窮人了。人受窮不僅是沒有資本,更可悲的是沒有把錢變成資本的意識,所有就只能一直窮下去。 不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不要找藉口。因為並沒有什麼卵用。

這個故事的番外篇:  因為第一個人賺了錢,第二個人也跟風買拖鞋。第一個人賺的收到風聲收手了,第二個人依然在賣拖鞋。後來城管來了,收了鞋,罰了款,窮人依舊變回了窮人。這就是中國股市和樓市的故事。  俗話說的好,人窮不能窮思想。富人富裕的豈止是錢?錢只是一個最終的結果,富人富裕的是賺錢的整個過程。引用電影《1942》裡的那句話:給我十年,我一樣可以成為地主。  要技術沒技術、要見識沒見識、要人脈沒人脈、要背景沒背景、要膽量沒膽量、要勤快不勤快,運氣來了你都未必接得住,這還不窮,天理難容。 人生有很多人生感悟,你得知道你究竟有多想成功。評論裡有人說我不是普通人,或是我全憑運氣才達到了我現在的水平。對大多數人來說這一點會很難接受:為別人打工永遠不會讓你有錢。你可能還是能夠成為前1%的土豪,但是你依舊是某個人的工資奴隸。不管是不是公平,資本主義就是關於資本的擁有者,也就是生產要素。時刻勇狠好鬥是一個不錯的品質,它讓你時刻充滿動力。但這也是一個很討人厭的個性,所以保持好平衡。

相關問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