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鑑別銘文硯?

  在華夏浩瀚的歷史長河中,自從有了書寫文字就有了硯臺。在硯臺發展的漫長歲月中,由於統治者和文人士大夫對硯臺的喜愛和重視,造就形成了一些有銘文並富有歷史文化內涵的銘文硯。這些銘文硯在長達近兩千年的傳世中,有的被仿造,有的根據名人的書法和警句名言刻上了寄託款,有公仿私仿,還有玩硯、藏硯者的愛好仿作。銘文硯的仿作可謂千奇百怪、魚龍混雜,有高仿,有劣仿,給後來的藏硯家及硯文化愛好者增添了很多去偽存真、辨別真假的麻煩。為了正本清源。正確的辨別和認識銘文硯的真偽和歷史文化內涵,還其銘文硯的本來面目,本文就銘文硯的鑑別和歷史文化內涵談點粗淺的看法。

怎樣鑑別銘文硯

步驟/方法

從硯式和包漿上識別銘文硯

  硯式即硯臺的形狀。從史前硯到民國硯,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創造的硯式,識別銘文硯要首先熟悉每個朝代製作的主流硯式。只有掌握了這些,才可以從硯式上劃分出它是哪個朝代的硯臺。一般來講,唐、宋以前的硯式區別比較明顯。而明、清時期的硯式則比較接近,有時不易區分。但可以藉助其他方面來定其年代,比如包漿,辨別銘文硯的真偽必須仔細推敲其“包漿”,包漿是依附在硯表面皮上的一層自然光澤,此光澤並非短時期內能夠形成。而是經過數百年硯石的自然老化和人們的日久摩挲而形成的,它也是判定銘文硯新舊,年代久遠端度的重要依據。由於古銘文硯傳世多年,長期研磨使用,包漿自然瑩潤、古樸、豐腴滿手。如果是仿冒的古銘文硯,做假的包漿依附在硯面上深度不夠,而且光澤都過於明顯,感覺會生硬。怎麼看包漿的老舊程度,筆者給初學者提供一種直觀簡單的辦法即到名勝古蹟上去看不同時期碑文石頭的包漿,還可到博物館去看已有定論的硯臺的包漿,可以此來區別不同朝代硯臺的包漿。再比如觀看硯臺石品顏色,馬肝看市場上擺的馬肝的顏色,豬肝看市場上擺的豬肝的顏色,胭脂暈要看女孩擦的胭脂。用此作為初期判斷的依據。當你拿到一方銘文硯後,如果硯式不符合銘者所處時代的硯式,包漿也不到位,宋代的硯臺清代的制式,清代的包漿,肯定不對,這是鑑別的第一步。

從筆跡和刀法識別銘文硯

  硯銘的真偽辨別首先要掌握銘刻者的個人風格,包括其書畫、書法水平的高低。人品學識以及硯銘的文辭款式是否與時代風格一致。如果不能掌握銘刻作者的基本情況,也應將硯銘置於當時的環境中來辨別。銘文硯,一般大體呈現三種字型筆跡。一是作者本人的字型筆跡,二是篆刻者的字型筆跡,三是作者拜託與自己有交往的同時代有名望的人和著名書法家的字型筆跡。審視一方銘文硯,首先要查對第一作者即銘文者的不同時期的字型筆跡,看硯臺的銘文字型筆跡符合不符合作者的字型筆跡,如符合,年代也對,應大體判斷為對。如果不符合第一作者的筆跡,第二就要檢視篆刻者的字型筆跡。對篆刻者的字型筆跡也要查對篆刻者不同時期的字型筆跡。如果銘文與篆刻者的字型筆跡相同,包漿老舊程度也符合那個時代的作品。也應大體判斷為對。第三,看與銘者同時代交往較為密切的德高望重之人和著名書畫家的字型筆跡,如果這種字型筆跡也相符,也可作為銘文硯的一種旁證。除此之外是對雕刻手法的鑑別,下刀的角度和刀痕的鑑別看與篆刻者的時代風格是否相符,與篆刻者經常用的刀法是否相符。如刀法與篆刻者所處時代相符,亦應視為真的銘文硯。

從年號和署款鑑別銘文硯

  要審視銘文硯的製作年代與署款者所處時代的關係。署款者所處的時代可以比硯臺製作年代晚,而絕不能比硯臺製作年代早。例如唐硯上有清代、甚至現、當代人銘均可,說明它的流傳經歷。但清代硯上有宋、明時期人的銘那就大錯特錯了。另外,還要注意同姓名署款者的選擇。遇到需要查閱工具書的同姓名者要結合硯形進行選擇。在查閱字號索引之類的工具書時,有時會發現同姓名、同齋堂、同字號者甚多。如《中國美術家人名辭典》中字號東村者有明代、清代、近代5人。這就要結合硯形看五人中哪一個更為貼切。如果銘文硯的硯形是明代,就要在這五人中的明代人中去尋找;如果這五人都是明代,那還要結合銘文的內容與銘者生卒、籍貫、經歷等各方面加以分析,尋找接近者,不能誰的名氣大、官位高就選誰。

  一塊銘文硯如果有紀年,最好查一查銘者的生卒年月,出生年齡比紀年晚的不太可能銘硯,當然尚未出生或已去世就更不能銘硯。曾見兩方有紀年的銘文硯,一查這兩人的生卒年號,一個是銘者死後多年給活人送硯,一個是活人給死後多年的人送硯,這種硯很明顯是偽銘硯。

  眾多名家在一方硯上作銘,則要注意它們的排列秩序,字跡是否雷同,刀法是否接近,長幼秩序是否合理,內容是否銜接。

從銘文內容鑑別

  漢唐銘文大多是記年記事的;宋元的銘文大多有銘文無印款,有的還有畫押;明清的銘文內容豐富,記事、紀年、品硯、礪志、悟道、祝壽、賀喜、名款、字號、齋號等。當你拿到一方銘文硯後,首先要仔細審看銘文,認真斷句,全面領會銘文的意思,分清銘文的類別;然後要看銘文與硯臺的本身有什麼關係,與銘者所處的時代、身世及社會關係有什麼關係,銘者不同時期所處的地域、交往的朋友、所起的字號和齋號;如果硯銘內容與這些都沒有關係,還要看硯銘與硯臺的雕刻內容有什麼關係,如果說硯銘內容與這些都沒有關係,對此銘文硯就要慎重對待。識別銘文硯不僅要有豐富的經驗和閱歷,而且還應有較豐富的文史知識和揣摩比較的功夫。

從雕工辨別

  雕刻精美是體現銘文硯價值的重要標準,各朝各代的硯式形式和雕刻風格都有所不同,可以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風格。所以,對銘文硯和名家雕琢的硯臺,進行鑑別時,必須先了解各個時代名雕工的情況,各個時代所獨有的雕刻的元素符號以及他們相互銜接和消失的年代,以便於從硯的雕刻風格與硯的所處時代相比較以確定真偽。唐宋時期雕刻工藝線條圓潤豪放,簡約古樸,線條的美和弧線的美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是其他時期的硯臺無法比美的。到了明代硯雕的裝飾指導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以藝術裝飾為主,而清代硯雕注重精美雅緻。例如漢代龍形蓋鈕三足石硯,其雕刻是漢代石刻簡約、概括、質樸的風格,如果刻上清代龍紋及紋飾,則不倫不類,一看便知是後作紋飾,必假無疑。

從裝潢辨別

  對銘文硯的裝潢辨偽,主要是指硯匣和錦套之類的辨偽,因為每個時代的硯盒裝璜有每個時代的特點,辨別硯盒首先要熟悉各個朝代的樣式,據筆者考證:宋元的硯盒多簡約,天地蓋的較多;明末清初時盛行用紫檀木或紅木製成,匣內壁用黑色的推光漆,做工十分考究,而明代初年至明中期的硯匣最大特點是在匣正面上方嵌有玉牌飾物,明代硯盒四角包銅角的比較多。清代的硯盒角線稜角分明,蓋得頂部稍平凹,大漆盒和鑲銀絲的盒也比較多,根據多年看硯的經驗,比較考究的硯匣裡面的硯臺都比較好。但是,看硯匣和錦套只為識別真假提供一定的依據,也僅能作次要依據,不可作定論,因為近幾十年來也時有發現新硯裝舊盒的。所以硯盒只能作為旁證。

注意事項

能否準確鑑定銘文硯的真偽,單靠一條是不行的,必須統一協調,綜合分析,合情合理,必須靠自己長期的實踐經驗和豐富的閱歷。通過自身的工作實踐,逐步摸索,日積月累來提高鑑別水平。在收藏中按照以上基本要點認真審查,就能在眾多的銘文硯中收藏到真正的古代銘文硯。

相關問題答案